北京诚轩2011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中旬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届时徐悲鸿1940年绘于印度的喜马拉雅山全景油画,将出现在秋拍的中国油画雕塑专场。
徐悲鸿唯一一幅喜马拉雅山全景油画
这幅徐悲鸿的《喜马拉雅山全景》,是继《放下你的鞭子》、《愚公移山》、《珍妮小姐》之后,又一幅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流散在星马地区的重要油画,也是现存其唯一一幅以喜马拉雅山全景为题材的作品。虽然目前在徐悲鸿纪念馆及私人收藏中曾出现过若干同题之作,但均为局部写生。而作为全景展示,本作以横长近乎广角的独特构图呈现远眺喜马拉雅山的风貌,气势宏伟而壮美,其比例、尺寸与同年之名作《愚公移山》相近,同属徐悲鸿艺术顶峰时期的经典作品。
此作命运也与《愚公移山》等作品类似,它们在印度完成后由徐悲鸿携回新加坡。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新加坡危在旦夕,徐悲鸿逃离之前经友人协助,将不易随身携带的四十几幅油画及个人收藏的字画、书籍等,埋在罗弄泉崇文学校的一口枯井内。战争结束后,枯井藏画被悉数挖出,但并未归还画家本人,也就未能回到中国。而其中的秘密,直到1985年欧阳兴义采访当事人并撰写相关始末的文章发表后,才为世人所知。
据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女士研究,《喜马拉雅山全景》就出自上述枯井藏画。此作历经劫难保存至今,极富传奇色彩,屈指算来,流失海外已近七十载,距其首度现身——1987年与《珍妮小姐》同场出现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上,竟也逾二十五年。自问世后第一次回到创作者祖国的画作,能否最终为内地收藏机构或收藏家所有,从而留在中国内地呢?诚轩秋拍的结果相当令人期待。
写实画派领军人物的早期经典力作专辑
写实主义乃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的主流,此次秋拍囊括了靳尚谊、杨飞云、艾轩、陈逸飞、郭润文等知名画家的力作,而且都是画家早年创作鼎盛时期的经典代表。如陈逸飞“海上旧梦”系列仕女题材的精品《助妆》作于1992年,画中模特之一是画家最欣赏的名模陈娟红。他使用了厚涂再磨砂处理、罩染、晕涂等技法,精心绘制从画面右前方投下的光线,在人物的髪际、耳畔花饰、纤手指间、扇骨、金饰等处散落黄色的光晕,而在大面积的华丽旗袍,更是将条状的光斑,自然地融入对缎面柔软质感和刺绣图案的刻画中。整个画面散发着温暖的金色光辉,有朦胧颤动的电影镜头效果,非常契合于婉约深沉、唯美怀旧的氛围。
靳尚谊是新古典写实画风的精神领袖,创作于1981年的《夏季牧场》,既体现了对西方古典油画语言的追求,又强调融合传统艺术意境和中国文化气质,是靳尚谊肖像油画的典范之作,人物的精神气质传达得清新自然,那种爽朗、健康和对新生活的憧憬,恰好呼应了80年代初的时代精神。
艾轩的作品构图常常将人物置身于画面的一角,留下旷远广袤的大背景。作于2003年的《白雪覆盖了午后》则是一个特例,他以如近部特写的镜头,集中描绘藏族小女孩的上半身肖像,是他少有的人物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画面,最打动人心的精彩之作。
杨飞云作于1999年的《多梦时节》,是其技法纯熟、画风稳定的成果丰硕期的经典之作,并曾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
“书法意象”:朱德群1960年代精品与吴大羽
抽象艺术愈来愈为国人所理解和重视,不过在中国内地艺术市场上以朱德群80年代以后的作品为多见,而此次秋拍征集的1960年作《第71号构图》和1967年作《第244号构图——黄金年代》,是稀有难求的画家早年巅峰之作。《第71号构图》由交互缠绕的书写线条和大笔触的粗壮色块,组成结构与空间关系的合奏;《第244号构图——黄金年代》在书法用线之外,又注重色彩的丰富与引入光的角色。
而吴大羽的《无题-25》,既呈现出书法抽象的势象美,尤其是几笔如同飞白的笔触,同时又体现出绘画艺术的意境,亦属难得一见的重要作品。
重要著录及来源清晰的林风眠专辑
林风眠专辑可谓佳作云集,或有重要著录和展览纪录,或是来源清晰:《风景》曾参加1989年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的“林风眠90岁回顾大展”,为画家心爱之作;《梳妆仕女》曾参加1990年东京西武百货“现代中国绘画之巨匠——林风眠作品展”;《芦雁》曾参加1999年台北大未来画廊“林风眠百年纪念展”等多个展览;而《山径》源出自画家女儿林蒂娜,《裸女》是林风眠赠送好友画家关良的早年佳作。
名家精品 备受关注
吴冠中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一直高温不退,屡创天价。他的油画相较彩墨数量更少,亦更受藏家追捧。作于1980年的《舟山渔港》,是吴冠中油画创作巅峰期的代表作,描绘了桅樯林立、彩色斑斓的渔港图景,采用斜对角线式的构图,近、中、远景徐徐铺陈,有尺幅千里之感。
王怀庆的油画《裂开的黑》创作于1991年,是其早期建筑构成阶段的代表作,也是王怀庆在形式语汇抽象和纯粹的倾向方面,走得最远、最彻底的一次尝试成果,黑色线条勾勒出房屋梁架的结构,如浓墨书写的史前文字,意蕴深厚,画面肌理变化和细节处理相当耐人寻味。作为画家早年的经典之作,曾著录及出现在几乎全部的王怀庆重要画集和个人展览中。
罗中立风俗志题材油画《山路弯弯》作于1988年,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农村“生活流”琐事,一家三口途中遇雨,父亲和母亲手举芭蕉叶,遮住背上的孩子。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幽默夸张,色彩艳丽鲜亮,民间风味与装饰感极为突出,散发着对乡村生活的由衷热爱。
当代艺术呈现早期力作、稀缺与趣味并重之作
曾梵志的艺术有着明晰的发展线索,从早期 “协和”系列、最为人所知的“面具”系列、“我们”系列以及最近乱笔草草洒脱的“郊区”系列风景等,但在曾梵志2005年的《抽象夜景》,那些为人所熟知的标志性元素和表现手法都很难找到,这幅谜一样的夜景带着神秘、宁静的抒情意味,完全抽象的画面,无限深沉的蓝,一线颜料堆积的高光区,一些虚实不定的白色光球,还有不规则的线痕,在在显示了曾梵志创作活力的多面性。
90年代初邓箭今以一系列自画像为母题的油画,获得当代艺术学界的关注,描绘本人与好友画家郭润文的双人肖像画《天秤座》是其重要代表作。生猛浓烈的色彩与疙里疙瘩的笔触,带有邓箭今最典型的表现主义画风。
此外徐冰的《碎玉集》、谷文达《遗失的王朝B系列4号》等画家最早引起关注的80年代成名作,还有周春芽、毛旭辉、叶永青等80、90年代的力作,以及季大纯、王光乐、陈可等,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