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末,经邓小平亲笔批准,艺术巨匠傅抱石之女傅益瑶受教育部派遣公费留日学画。旅日30余年后,这位大家闺秀18日携其揉合了中日技法的艺术创作亮相北京,返国发展。
这场“国画名家傅益瑶辛卯新作品赏会”呈现了傅益瑶所擅长的水墨山水巨制、佛教题材绘画与诗意画。
《黄山莲花峰》、《常建破山寺禅院诗意》、《杜牧诗意》等傅益瑶新近画作带给当天到场观摩的北京国画界人士许多惊叹。日本美术评论家井上谦给予傅益瑶的评价让观者有同感——“她的创作生活有三根柱子,这就是人和自然、人和神、人和佛。她的画里有很多高僧、很多人物,画了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又从中国东传到日本以及佛教文化的往返交流,既是信仰,也是修行,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对于文化巨擘的后裔在继承之余犹能别开生面,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者、北京艺术品投资者对去国30余年的傅益瑶人生经历充满好奇。关于抱石先生的口教身传,傅益瑶以前接受国内媒体访问时就透露,在父亲过世前她就画着玩,多半是为了讨父亲的好。但听从父亲的意见而考进南京师范学院古典文学专业,父亲的观念是“只要你肚子里装着书,将来做什么都行”。
傅益瑶在北京品赏会上表示,我是中华文化一饭一汤喂出来。因为父亲要求必须读历史,要知道人在大历史脉络里的存在,了解博远的文化精神。后来在日本学日本画,心里却越喜欢中国画,做水墨画家的信念也越发强烈,决心坚持中国绘画本质,这也成为她闯荡东瀛的一个转折。
从小听见的、看见的都是画,来客也多是画画的,傅益瑶小时候甚至认为,似乎世界上画家最多,“真想逃出去”。但今天回头看时,傅益瑶坦率地说,等人生出现必须自己面对的波折时,发现自己的人生真是含着金钥匙。
她回忆,1973年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苏北乡下任教、学画,傅益瑶有机会带着画作到北京故宫;郭沫若请人来欣赏,要培养她,但前往故宫博物院的国务院调令竟被县人事局挡下。后来有机会前往香港,国学大师饶宗颐提点她:中国画的线条要力透纸背,要练线条;在台湾的张大千看见她画作时一再透过朋友叮嘱:“千万不要离开爸爸”。而在日本,因为父亲缘故,她得以在名家画室“转来转去”。
但突破对父亲邯郸学步、泥足难举的困境更加困难。傅益瑶在日本曾长陷困惑迷惘,后来决心在探索中走自己的路子,慢慢地,“画里反多了爸爸画画的感觉进来,最终形成个人的面目”。
曾获日本最高美术评论奖“伦雅美术赏”和日本神道神社文化会“神道文化奖”,傅益瑶在日本画界赢得荣誉和认可。今年决定回国发展,对此,北京的艺术界朋友也衷心期待她“为当代中国当代画坛注入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