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香港九龙土瓜湾马头角道63号的牛棚艺术村,在高楼林立的建筑群的包围下,显得有些另类。
在高楼林立的香港,牛棚艺术村显得有些另类。它是由红砖建成的马头角牛房,很有西方二十世纪初的市集特色,是香港仅存的此类历史建筑群,现已被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为三级历史建筑。
昔日屠宰场变形记
牛棚艺术村是香港当地重要的艺术交流和创作场地,同时也是一处富有特色的建筑文物。这座上个世纪初建成的老建筑,是目前香港仅存的古老牛棚。中庭环绕的五座红砖平房,是牛棚里最古老的建筑物,其中屋顶铺瓦尖顶最具历史特色。
牛棚艺术村的前身是马头角牲畜检疫站兼屠宰场,始建于1908年,占地约1.7公顷,设有一座大型屠宰场,三座牲畜棚和其他相关设施,当时可以容纳近120头牛、200头羊及400头猪。后城市规划政府将牲畜检疫站搬迁至上水,牛棚虽几经重修翻新,现时仍然保留着其近百年的建筑特色。例如院内的铁栅栏门、红砖屋内木造的天花横梁、安装于墙角的铁链及铁环以及屋外放置饲料清水的石槽等都保存完好。
1999年8月停业后,经艺术团体争取,政府把抛荒的“牛棚”重新修葺,分租给十几家艺术团体、个人和非营利机构,慢慢演变成牛棚艺术村。红砖、绿窗、黑瓦老房子的牛棚村,被很好保存了下来,重新活化和利用。
香港的牛棚艺术村是一个独特的地方,类似北京798艺术工厂,但又完全不同於798。
新生变身港版“798”
香港的牛棚艺术村是一个独特的地方,类似北京798艺术工厂,但又完全不同于798。和北京798艺术区一样,牛棚也是红砖绿窗黑瓦的老房子,聚集了大批知识分子和艺术家。
但与798最大的不同是,这里没有流行时尚和国际艺术主流市场的人流以及热旺交易。这里由香港特区政府产业署管理,以极低的象征性租金租给香港的艺术工作者及团体使用,日常维护管理经费由特区政府艺术发展局资助,甚至还配备专人负责清洁和保安。进驻的艺术家们每年向该局详细上报年度工作,以资政府拨款佐参。
目前,牛棚艺术村共有20多个艺术工作者和艺术团体驻场,没有太大的租金压力、无需引入商业机制,这对于香港艺术家的成长来说,无疑是难得的优渥空间。因此,牛棚艺术村目前是一个非赢利性的纯粹艺术原创基地,不过,牛棚艺术村的安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艺术家们可以永乐无忧,在牛棚艺术村的租约中有着这样的表述——在不影响日后土地发展的情况下,租约可以续签,而“日后的土地发展”则是不可预计的。
牛棚的前世与艺术村的今世在香港这座城市里构成一个独特场景,让人们能够享受宁静的一刻。作为一个文化艺术的空间和媒介,它所做到的事也许不多,但它的确令人看到另类艺术价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