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墨水来让大家提提神
重要的不是看展览,而是一起来参与
开幕式前进行的方桌会议,着重讨论了本次展览的相关细节和精神追求
2011年12月18日,一场特别的展览在杭州延安南路的浙江三尚当代美术馆开幕。这个名为《杭州跨年展·醒墨》的展览由张浩、王天德、花俊、管怀宾、黄骏以及王冬龄(展览顺序)六位艺术家的连续独立个展构成,时间跨度超过6个月,不管是从形式、规模以及持续时间上来说,都开创了杭州艺术展览的先河。
12月18日参见开幕式的参展画家和诗人(从左至右)
多重跨越,多重参与
“我们从2010年底的时候就开始筹划这个展览,当下艺术圈最流行的词语就是跨界,但是我们想把这个‘跨’策划的更有深度,更有意义一些。”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三尚当代美术馆的艺术总监陈子劲说:“所以我们在展览的概念设置和主题构架上,都紧紧的围绕着‘跨’这个字。”
经过了近半年的方案策划之后,《醒墨》的跨最终体现在了众多个方面:从时间上说,跨越了公历、农历两个新年;从艺术家的风格上来说,虽然都是使用传统的水墨和宣纸作为主要创作材料,每个人的风格却大相径庭,跨越了当代水墨艺术的众多领域;从艺术家本身来说,展览不在是拿以往的作品来挂一挂,而是真正的为这个展览主题来进行专门的创作,跨出每个艺术家所习惯的创作领域;从展览的参与者来说,不仅仅是画家们进行创作,更有来自诗歌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的众多学者参与到展览活动当中;从观众的参与度来说,他们不仅仅是作为参观者,艺术家们将设置各种公共活动来邀请所有普通人的参与……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在开幕式上发言
“社会公众的参与性是这个展览最重要的意义所在。”陈子劲说:“美术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进行美术教育,而公众的参与性是完成这个功能的最主要途径。现在国内有很多的优秀的美术场馆和优秀的展览,但是没有了公众的参与,就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客座教授、香港汉雅轩总监、著名策展人张颂仁在开幕式上
三尚艺术馆掌门林歆菊在开幕式上
只有展览方案的开幕式,一样大有看头
如果说18日开幕的是个展览的话,也许有很多人会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在展览的现场展出的并不是艺术作品,而是每个艺术家的文献资料和展览方案计划。
最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也许是中国美院教授王冬龄所书写的著名诗人李亚伟的诗歌《中文系》:王冬龄教授用行草抄写的18页信笺整齐地排放在雪白的墙面上,信笺纸的黄色与墙面的白色、蚕豆大小的文字和硕大的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是王冬龄教授特意创作的作品,是他在展览开幕之前彻夜完成的。你可以在落款处看到,王教授在写完这个作品之后就登上飞机去欧洲了。”陈子劲说:“书写这篇现代诗歌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意义。《中文系》是当代诗歌当中里程碑式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中国青年对于当下文化的思考,这首长诗的原文手稿曾经在拍卖上创下百万的成交记录。而王冬龄是从传统书法向当代书法过渡的重要人物之一,书法书写传统诗歌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书写当代诗歌则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诗人与艺术家的对话是本次展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会展现出完全不同的力量,这也是激发王冬龄老师这次重要创作的原因之一!”
类似这样的展览背后的各种故事、创作环节和艺术家绘画的场景,都在开幕式上展出,这也让观众们对于年后正式开始展出的每个艺术家的个人展览充满了期待。
在张颂仁的带领下,大家破门而入,用新的方式宣布展览的开启
为什么要做水墨?还是当代的?
杭州作为水墨画的重镇,在这里搞水墨画的展览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这次展览展出的可不是大家常见的山水花鸟,而是充满当代艺术气息的水墨作品。
张浩的作品简单到看起来像是汉字的笔画,王天德的绘画是烧而不是画出来的,花俊的绘画主题不是传统的图形堆砌而是日常垃圾,装置艺术家管怀宾将绘画与中国园林结合创作出的展览是一个整体的作品,黄俊的绘画使用的超浓墨浓到可以用来糊墙,以草书闻名的王冬龄这次展出的是绘画作品……
“有一句话叫‘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画有着悠久的传统,但是优秀的传统并不是一切。如果从一开始人类就固守传统的话,那么现在的人就不应该拿笔画画,而应该拿石头在岩石上画画。”陈子劲说:“每个时代的艺术家所做的事情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世界,如果现在的水墨画家总拿着以前的东西来画现在的世界的话,那就会发生问题。艺术其实并不是脱离生活存在的,只不过很多人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这些问题,这次展览持续半年多,就是要让大家能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看一下现代的艺术家是如何用传统的工具来表现现代的生活的。这就像是有了电脑,现代人一样用中国字,但是说话的方式却不一样了。有些网络语言虽然怪异,但是却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艺术也是一样。”
在投资与艺术紧密结合的当下,在传统水墨市场十分兴旺、当代艺术却并没有受到相应重视的杭州搞当代水墨展览,会不会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呢?“艺术和市场是相互依存的两个体系,在杭州做这样的展览虽然看起来有些吃力不讨好,但是我们却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发大家对于当代水墨的关注。”陈子劲说:“策展期间我们曾经在世界各地征求各个领域的专家的看法,大家的观点都是统一的,那就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对于中国艺术的认同感一定会和水墨的传统发生关联,但一定不是固守传统的东西,代表新兴中国的,一定是具有时代气息的当代水墨的作品。”
展览可以随便说看不懂,但看了之后一定会懂
众多的当代艺术展览,不管是媒体还是公众,“看不懂”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声音。这让很多的展览策划者和艺术家们都觉得不是滋味,一方面是有艺术追求的观众需要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又是艺术家们不愿放下架子来做“基础教育”。这使得很多展览的推广和教育开展工作经常会处于尴尬的局面。
不过《醒墨》却很欢迎所有的关注说“看不懂”,并且欢迎这种声音,而且要进一步让看不懂的人一起来参与。“我们设置了大量的公众参与的活动,要让对艺术有兴趣的人都参与到展览当中,并且成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子劲说:“每个艺术家都会有针对自己展览所策划的公共艺术活动,让大家知道如何来欣赏自己的作品。比如张浩将使用音乐来解说抽象绘画当中的节奏和情感,花俊用日常生活的垃圾来说明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这些都是深入浅出的对艺术来做出说明,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每个人都可以听懂。”
从展览开幕到农历新年之前,《醒墨》展览将陆续推出平安夜现代书法创作、当代诗歌春联创作等活动,而在新年结束到第一个艺术家个展开幕期间,也将会有当代诗歌朗诵会、传统评书表演、水墨讲座等一系列活动推出。“在观众们看到展出的作品之前,我们会做好一系列的铺垫让大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在看展览的时候都会有各自的体会。我们的系列讲座阵容强大,因为每个艺术家都是教授级的,这么多教授一起来给观众上课,这就代表了我们的姿态,就是要让水墨艺术重新进入到现代人的生活。”
图: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