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美术馆建设突飞猛进,政府、民间、企业投资的美术馆拔地而起,遍地开花,许多硬件设施的水准达到世界一流。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但是,美术馆的落成并不等于合格,从合格到丰富的馆藏与浓郁的人文氛围,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上升为世界著名美术馆更需要深厚的积累和优良的品质。
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各地都将文化设施看作城市的主要标志,掀起了兴建热潮,与博物馆、大剧院、图书馆、音乐厅一样,不但直辖市、省会的各类美术馆陆续建立,而且一些中等城市的美术馆也纷纷落成。此外,各地的博物馆、文化中心、艺术展览馆同样都担负着美术珍藏与展示的职责,如果加在一起计算,我国的美术场馆规模已经十分可观。投资巨大、风格新异、设备先进、建筑水准很高,这些美术馆既为各城市树立了醒目的文化形象,也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享受场所,中国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免费开放,更为文化生活带来了开阔自由的空间。有人说,中国的“美术馆时代已经到来”!甚至有新闻称,我国的美术馆可以“比肩卢浮宫”了。但还有更多的专家对美术馆建设现状存在着忧虑。
身份各不相同
但快和大是共同特点
我国目前的美术馆分为几类,各有各的身份,身份不同,承担的展览也不相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对此进行了一番归纳。
作为国家馆的中国美术馆是老馆,上个世纪50年代的十大建筑之一,90年代末进行了全面翻修,尽管功能大为改善,但是面积仍只有两万多平方米,远远不足以承担国家馆的重任。据介绍,中国美术馆的展览数量惊人,欧美重要的美术馆一年才举办十几个展览,而中国美术馆却高达200多个。
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湖北美术馆、天津美术馆等都是省市政府投资兴建并管理的美术馆,大多建设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有的是老馆翻新,也有的则是刚刚建立不久;而浙江宁波、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城市,最近几年也在美术馆建设大潮中相继建成了市美术馆。
还有的美术馆属于中央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有的美术馆归北京画院、上海油雕院等各地画院所有;北京的徐悲鸿美术馆、深圳的关山月美术馆等以绘画大师的名讳命名的美术馆,或者是政府型,或者是官方和民间共同投资的结果。
民营美术馆的数量正在日益增加,看好美术作品的增值空间、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美术产业的发展使然,是增加的原因。北京的宋庄美术馆由村里自己出钱建造;深圳的大芬村原本是个渔村,近些年专门生产外销画,在世界市场占有很大份额,为欧美的低档绘画市场提供了大量复制品,赚钱不少,他们在村子里也盖了个美术馆。广州的时代美术馆、上海的外滩美术馆,都是民营的,而深圳的华·美术馆,则由国企兴建,上海的喜马拉雅中心,是房地产商投资的美术馆。在民营美术馆当中,公认比较好的是北京的今日美术馆,展览办得多,规模也比较大,而且非常国际化。
在日新月异的美术馆建设热潮中,有三个特点非常引人注目,第一是快,立项快,建设快,相互影响快。你有我也有,你建我也建,说上马就上马,并且纷纷邀请国际名家前来设计。第二个特点是大,据潘公凯介绍,这个大是与中国以往的美术馆建设相比而言,大中型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现在计划建的美术馆大多都在两三万平方米以上,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更大了,有20万平方米,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接下去正打算建的中国美术馆新馆,多达13万平方米,恐怕在全世界的美术馆里面也算是大号的。第三个特点,是旧改新,这是从外国学来的,上个世纪50、60、70年代建成的一些工厂,现在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已经把工厂迁走,厂房空出来以后都被用来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美术馆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这已成为时尚。
合格的标准在哪里?
定位不准可能成为空壳
尽管美术馆纷纷落成,从建筑上讲很有特色,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合格的美术馆。“部分城市建设美术馆的目的似乎是为了装点门面,结果变成了一个形象工程,至于美术馆如何才是合格,怎样定位,应该收什么,藏什么,展什么,并不明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坦率指出了美术馆建设中的弊端。
潘公凯认为,多数美术馆建筑都存有严重缺陷,不合格的不在少数,这是因为主管方、设计方对美术馆的专业规范要求不熟悉,一些美术馆,从馆长到专业部门成员,95%都不是专业出身。设计师对美术馆的功能要求也不清楚,以致设计上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光照问题,很多美术馆的展厅设有大量天窗,而天窗的光线又不便控制,导致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在作品上,对展品十分不利。展厅雷同也是个突出问题,有的美术馆每个展厅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不管什么展览,都得放在同样大小的展厅里面展出,机动性很弱。
美术馆的定位缺失也是很多专家深感忧虑的问题。既是美术行家,又担任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的诸迪认为,大部分美术馆在建设与运行中都缺乏明确的定位。“定位”一方面指美术馆职能的定位,另一方面指自身在地域文化发展格局或是大的美术发展格局中所处的角色定位。
新建美术馆的空壳现象正变得十分明显。潘公凯说,由于事先缺少定位,以致许多美术馆一盖就是几万平方米,可实际上又没有多少有价值的藏品。诸迪说,目前很多美术馆的收藏基本上是以展代收,这样的收藏缺乏规划;此外,被动型展览在美术馆也比较普遍,多是些社会需求的展览,缺少自己的策划。
收藏和研究都很弱,这样的美术馆很难说是合格的美术馆。诸迪说,合格的美术馆必须具备充分的公共教育和公共审美的功能,其前提就是要把美术馆的基础工作做扎实,包括研究、收藏、展示等。现在制约美术馆的最大因素就是研究能力和收藏质量,尤其是研究,美术馆的收藏如果没有系统的研究做支撑,就会变得毫无目的,直接影响到收藏质量。在研究、收藏、展示、交流、公共教育几大职能中,公共教育属于应用层面,而前几项才是公共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高质量的藏品,没有扎实的研究,没有基于高水平研究之上策划出来的展览的话,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只能停留在表面。当下公共教育的质量不高,就与美术馆这些基础职能的缺失有着直接关系。
诸迪还认为,国有美术馆尽管已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了免费开放,可是并未如博物馆那样,成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博物馆虽然也承担着美术展览的职责,不过,这在地方政府的认知以及相关扶持政策中都是有所区别的,不提美术馆就会导致美术馆的基础建设得不到重视和支持。
缺少固定展览
画廊业更欠发达
缺少体现美术馆自身研究能力和收藏水平的固定陈列是目前国内美术馆较为普遍的现象。对此,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不无忧虑地说:“想了解20世纪的中国美术或当代美术,应该到哪里去呢?如果在各美术馆都缺少这方面的固定陈列,看到的只是一些碎片,那观众就会感到十分茫然。”
据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分析,其原因在于,一是当前美术馆空间总量仍然不足,面对庞大的美术创作群体和活跃的美术创作,许多空间不得不留给流动性的展览;二是我国对于现代美术作品的保存和修复,技术与经验还很不足,缺乏专业人才,“只藏不动”或“只藏不展”的现象严重。也有些专家认为,缺少固定展览还在于经费不足和利益驱动,为了多赚经费,只能腾出场地去办临时性展览了。
诸迪表示,在欧美等国,人们一定会去著名的美术馆,因为这些美术馆对视觉文化创造的经典有着很好的梳理,固定陈列的背后体现的就是这种梳理与研究的成果,是一种美术标准的权威显示。
中国的画廊业不发达也影响了美术馆建设。诸迪认为,现在中国的美术馆大都是展览馆,而非学术型、研究型的美术博物馆,这显然出于现实的需求,因为艺术家的新创作急需展示的空间。而在西方,这些展示多由画廊承担,画廊具有发掘新人推出新作的功能。如果中国的画廊业长期不发达,只偏重商业性而缺乏学术性,也会对美术馆形成负面效应。因此他呼吁,应该在全社会建立良性的美术生态关系。
为了加强和规范全国美术馆行业管理和分类指导,推动美术馆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10年底,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文化部开展了首次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共评出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湖北美术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9个首批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既参照了国际美术馆的通行标准,也考虑到了中国美术馆的发展状况。这对美术馆建设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起到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