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评估报告:看跌岳敏君(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11-24 10:38   来源:顶层

《上海证券报》刊发了署名“梅摩艺术指数研究中心”的《岳敏君市场分析报告》

  2011年10月22日出版的《上海证券报(微博)》刊发了署名“梅摩艺术指数研究中心”的《岳敏君市场分析报告(上)》,开篇即亮出结论,认为岳敏君“近一年的市场状况已经显示出了上升的态势及空间”。当天上午,新浪收藏(微博)频道发布了电子版。报告一经发布便引起不少艺术市场从业人士的关注,并引发争锋相对的讨论。
  梅摩指数及报告的受众不局限于艺术圈专业人士,很多潜在投资者并不了解市场的真实状况。TAAC作为同样撰写艺术家个人市场分析报告的机构,我们对岳敏君作品市场未来走势的判断正好相反,我们看跌岳敏君,并认为梅摩艺术指数研究中心的分析存在诸多漏洞,若不加以修正,其金融分析模型或将沦为一种障眼法,看似有理有据,实则谬以千里。
  我们认为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二级市场的数据量有限且存在诸多问题,目前还并不适宜于用金融模型进行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更不适宜进行实际应用。TAAC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坚持实地观察每一场重要拍卖,并对市场真实情况进行多方调查与研究,再根据积累的经验与依据科学的使用数据,推理论证的逻辑保持简单、严谨、有说服力。
  下面在简要叙述争议经过后,对该报告的结论与分析过程及方法逐一反驳。
  一、微博质疑与回应
  22日报告发布当天,一位名为“独眼狙击手的眼睛(微博)”的网友发布微博认为这篇报告“一看就是出钱买的”、“艺术市场现在骗子实在太多”、“佳士得拍卖岳敏君作品一个月之前,推出这个看涨的报告,并且点名分析佳士得即将拍卖的《希阿岛的屠杀》,其险恶用心一目了然”。有资深艺术市场经纪人认为“这篇报告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其他参与评论的网友也质疑这篇报告的写作动机、研究方法及结论。
  《顶层(微博)》杂志官方微博于当日晚间转发此条微博并“@”梅摩指数创始人之一梅建平(微博)教授,梅教授当晚做出回复:“建议大家仔细读一下这个报告。结论大家可以批评,但更希望大家看看方法论有没有问题。个人以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这么写艺术家的市场报告的。另外我声明我没有收藏岳老师的作品也没有拿他的钱。”23日凌晨4:44,梅教授又发布微博称“《岳敏君报告》是用个股分析的方法于艺术家个人市场的第一次尝试。我个人建议大家着重方法论。”对于为何先做岳敏君报告而非张晓刚(微博)、方力钧(微博)等其他知名当代艺术家,梅教授回复称“没有特别原因,主要是数据整理筛选先完成。张、方,王沂东、刘小东等报告近期也会在上证报推出。”
  除了微博上的争议之外,这篇报告也在网络之下引起业内人士的讨论。10月29日,《岳敏君市场分析报告(下)》在《上海证券报》出版,电子版在新浪财经频道发布。在同期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梅教授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表示:
  “一、关于岳敏君的报告只出了上半部分,应该看到全部报告后再作结论;二、报告执笔人用的是我的方法,观点是他们自己的。不过我个人的看法,重要的是方法,以数据来分析而非如传统的凭经验、感觉来判断;三、艺术品的估价,传统的方法好比中医,现在的市场则需要客观的方法,类似西医,能否适用还不能下结论。不过,中国艺术市场迅速成长,需要引进新方法,需要中西医结合全面认识;四、报告并非对岳敏君未来走势的绝对预测,只是指出其相比市场大势被低估的事实,预测其会跑赢大势,是相对的价值评估;五、报告的制作团队,包括我和几个执笔人,既未收藏岳敏君的作品,也与岳敏君没有任何经济关系。”
  “TAAC顶层艺术评估中心”第一时间在网上看到了该报告上篇内容,并在随后找到刊有这篇文章的《上海证券报》,仔细阅读全文并研究了文章所配但网上没有发布的相关图表。我们认为“买报告”一说太过武断,何况梅教授已公开辟谣,也不认可其他任何建立在臆测上的指责。但对于此文“看涨岳敏君”的结论,我们认为岳敏君作品市场信心实则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值得商榷。
  二、对梅摩艺术品指数的观察
  梅摩艺术品指数(The Mei Moses(R) Fine Art Index)自诞生以来,所发布的内容一直以分析全球艺术品市场总体走势为主,直接涉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报告较少,此前未见发布中国艺术家个人的市场分析报告。近年来,梅摩指数的分析从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延伸,与中国艺术品市场有关的内容增多,2010年10月,梅摩中国瓷器杂项指数首次全球发布,2011年4月,梅摩中国油画指数首次发布, 2011年12月发布首个艺术家个人报告《岳敏君市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岳敏君报告》)。
  因梅摩艺术品指数官方网站需高级用户注册方可查看,我们没找到太多可用信息。但在一家名为“德美艺嘉”的艺术品投资基金管理机构的官方网站(bafund.cn)上,可以查看到近期梅摩艺术品指数发布的多期报告,同时在首页上这样介绍该指数:“梅摩艺术品指数由梅建平教授和他的同事摩西教授共同创建,用以反映艺术品的市场走势。其通过跟踪同一件艺术品的重复交易记录并由此构建科学的艺术品价格指数体系。梅摩艺术品指数目前已被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定为世界十大资产指数之一,使用者包括安联保险、摩根士丹利、美林、UBS、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金融机构,并见诸全球数百家主流媒体,包括纽约时报、金融时报、时代周刊、福布斯杂志,华尔街日报、中国证券报(微博)等。”该网站同时将梅建平教授列于“我们的团队”成员之首,头衔是“投资委员会主席”。
  德美艺嘉网站“行业资讯”频道发布的《梅摩中国瓷器杂项指数在德美艺嘉全球首发》一文结尾提到:“在中国,德美艺嘉享有独家发布和经营梅摩艺术品指数的权益”。一直在《上海证券报》连载的《梅摩艺术品指数》报告也同时冠以“德美艺嘉”的LOGO。
  如果说梅摩艺术品指数此前重在体现学术价值,对市场走势无直接影响,那么如今该指数除了卖给投行等大金融公司之外,又增加了出售给艺术基金公司的商业价值,且出具了可能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产生直接影响的分析报告。
  三、错误的原因导致错误的结论
  《岳敏君报告》开头即总结出“岳敏君油画作品有上升空间”的三个原因,我们认为,这三个原因均不成立。
  (一)、岳敏君市场已无强庄
  《岳敏君报告》认为:“1.岳敏君一直保持中、外市场两条腿走路,与其他本土画家相比,金融危机对岳敏君市场行情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故作品价位的下挫幅度也更加彻底到位。”
  我们认为:岳敏君的确具备一定的海外市场基础,90年代初通过香港汉雅轩画廊和少励画廊,岳敏君作品得以被港台及海外藏家收藏。1999年参加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并于同年结识瑞士著名收藏家乌里·希克。岳敏君很少与画廊保持固定合作关系,他与国内外多家画廊合作出售作品。在2005年当代艺术市场第一波行情启动之前,作品符号化极强的岳敏君确实属于容易受国外买家认可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根据我们的调查,再参考岳敏君2005年以前国内国外的拍卖价格,这些作品售价大多应在10万美元以下。
  但具备国际市场,是判断一个艺术家市场看好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西方藏家或机构陆续抛售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中,几乎都包含岳敏君作品,如仕丹莱收藏基金、美国法伯夫妇、英国画廊主萨奇等等,详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苏富比(微博)和保利推出的3个尤伦斯专场均没有岳敏君作品,据见过尤伦斯收藏清单的业内人士表示,印象中尤伦斯没有收藏岳敏君的重要拍品。另据多位知情人透露,岳敏君在2005年曾以远低于拍卖价的价格将几十件2005年前后创作的作品集体出售给某西方买家,目前这些作品已开始回流入国内拍场上,这也是造成无人愿意接盘的原因之一。
  经过海外炒家的陆续抛售,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进入国内藏家坐庄的时代,《顶层》杂志2010年7月号《艺术没有世界杯》一文以及苏富比2011秋拍结束后《Hi艺术》杂志执行主编伍劲撰写的《二次探底?苏富比释放的秋拍信号》提到的“异国情调出局”,表达的都是同样的观点。真正决定未来艺术家行情的是能否得到国内大买家的支持,但目前的几大主力买家都不青睐岳敏君。
  民生银行美术馆2010年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绘画篇(1979-2009)”展览中2件岳敏君作品均为借展,泰康人寿在今年8月20日的收藏展中没有看到岳敏君作品展出,两大主力“民生系”、“泰康系”都不是岳敏君庄家;印尼余姓藏家与上海王姓藏家创造了华人买家对岳敏君作品的最高出价,分别为1519万元和1290万元,但前者只藏有四五件岳敏君作品,后者只藏有两件,岳敏君均非两人收藏的主要方向。其他一些国内买家也收有一些岳敏君,但多在百万元以内。据我们了解,岳敏君无论西方还是内地,都已失去买家支撑,只剩台湾某企业家与印尼某艺术基金等仅存的两三个庄家。另外,还未公开抛售的瑞士藏家乌里·希克也有一些岳敏君作品。
  因此,实际情况是,曾经“两条腿走路”的岳敏君,现在两条腿都开始迈不动了。
  (二)、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危机依旧
  《岳敏君报告》认为:“2.目前中国当代油画市场已经从金融危机中摆脱出来,并创造了新高,整体市场一片大好。经过市场调整,岳敏君油画作品的成交量已然找到供需平衡点,作品价位已开始稳中有升,其个人指数也已开始进入新的上升周期,因此,前景看好。”
  我们认为:中国当代油画市场尤其是当代架上绘画市场并未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摆脱出来,拍卖市场个别新高只是表象,整体市场更加不是一片大好。
  首先,应该明确如何定义“中国当代油画”市场。据梅摩指数研究中心《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为新的资产类别——梅摩中国油画指数首发说明》一文:“中国油画指数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当代油画或亚洲油画专场拍卖”。含有油画作品的专场,内地一般以“油画雕塑”命名,香港一般以“亚洲当代艺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纽约和伦敦一般以“战后当代艺术”命名,所谓“当代油画或亚洲油画专场”的说法并不准确。“TAAC顶层艺术评估中心”在进行拍卖市场分析时,一般采用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使用的“油画及当代艺术”这一命名。由于多家拍卖行往往将二十世纪老油画、写实油画、雕塑等与当代艺术架上绘画放在一个专场,因此,我们无法确定“梅摩中国油画指数”是否涵盖了老油画、写实油画等小版块。
  假定梅摩中国油画指数包含这些小版块,则“整体市场一片大好”的说法有欠妥当,图表可以清楚的说明问题。我们将“2006年秋拍-2008年秋拍”与“2009年春拍-2011年春拍”作为可以反映市场变化的两个时间段,主要研究高价位作品,选取所有成交额达到100万人民币以上(含海外拍卖)的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作品拍卖数据,可得如下图表:
  据表2,可知后两年与前两年相比,千万元以上的作品量要略高,今年春拍还拍出了一件常玉的亿元油画,但100万元以上作品的总成交额降低了13.5%左右,主要原因是100-1000万元区间的成交作品减少了600多件,说明资金越来越多的流向一流精品,对中端价位作品的购买力下降。
  据图1,比较最近4年拍出千万元作品的艺术家,可发现:后两年与前两年相比,有6人已暂时退出“千万元俱乐部”;新晋的则有22人,包含老油画大师、写实名家和当代艺术家,其中很多人未来能否稳定在第一梯队并不确定;重合部分是前两年和后两年都有千万元作品成交的艺术家,不过图中无法看到的是,后两年赵无极、常玉、陈逸飞、曾梵志超千万的都有10件左右,而岳敏君只有1件,此外,当代艺术拍出高价的多为安全系数较高的早期精品。
  据图2,用柱形图比较当代艺术家与老油画及写实艺术家前两年和后两年的表现,可明显看出一线当代艺术家的高价作品总成交额均未回到2006秋-2008秋这两年的水平,而老油画和写实画派则实现反超,成为领涨主力。
  据图3,当代与写实分别有几人单价突破了千万,行情在最近几年稳中有升,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目标。写实版块3人成交额大体相当,除冷军外,艾轩与杨飞云虽然高价有突破,但总成交额反而略有下降。当代部分的4人则均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但隐藏的泡沫与风险则高于写实板块。
  我们认为:2006-2008年主要交易品种是以F4等为代表的高价当代艺术品,香港、纽约、伦敦是3大交易中心;2009年春拍至2011年春拍的第二波上升行情,主要是由老油画、写实画派、当代艺术早期精品带动起来的,主战场已转移到北京和香港,藏家也越来越多地转向收藏兼具绘画性和学术性的作品。在市场恢复上涨的表象之下,2006-2008年造就的一批单价破百万和千万元的艺术家正在遭遇市场的无情洗牌,大部分人会在第二波行情的下跌过程中出局,对这些一度构成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主力的艺术品而言,市场前景很不乐观。
  (三)、岳敏君还是方力钧?
  《岳敏君报告》认为:“3. 由于缺乏重量级作品的上拍,岳敏君油画作品的价格和成交额都没有形成快速上升的强大动力,尚未回升到2008 年顶峰时的市场行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状况,一方面说明藏家惜售岳敏君的精品之作,另一方面也说明岳敏君没有过多的炒作背景,因此,相较于许多已经再创新高的同类画家,岳敏君油画作品存在着更大的上升空间。”
  我们认为:第3 个原因里的推论过于简单,依据不足。2008 年之后岳敏君大件出现较少,如果只看数据,既可以解释为“惜售”,也可解释为流通性和变现能力走低,无人可以接岳敏君高价作品的盘。对于“没有过多炒作背景”的观点,我们认为不宜轻易下此结论,尤其是对不了解真实成交情况的第三方研究机构,建议尽量只根据已掌握的数据和信息来做逻辑严密的推理。
  对于“岳敏君作品存在着更大的上升空间”的判断,我们也持相反看法,从今年香港两家拍卖行给出的估价来看,估价普遍偏高,已经挤压了上升空间,看不到留给未来的增值余地。《岳敏君报告》根据“梅摩-岳敏君个人油画指数”的估算,也得出了岳敏君部分作品估价过高的结论。
  更关键的是,决定岳敏君作品是否具备上升空间的重要因素,不是对岳敏君自身市场周期的比较,而在于对岳敏君历史地位的判定及其藏家群体护盘能力的判断。
  已经被很多人熟知的“玩世现实主义”是批评家栗宪庭于1991 年初形成并于1992 年初正式在文章中提出的一个专有名词,主要涉及“泼皮幽默”和“流氓文化”两个概念,在随后几年的展览中,方力钧、刘炜、岳敏君、杨少斌、王劲松、宋永红等曾被归为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1995 年之后,“玩世现实主义”流派的创作走向个人化,如刘炜的创作转向绘画性风格、杨少斌转向暴力题材等。2006年纽约苏富比春拍之后,当代艺术第一波行情正式启动,方力钧与岳敏君冲进一线艺术家行列,两人也因创作一直未偏离“玩世现实主义”而成为这一流派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在“F4”中,张晓刚一直被视为最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家,王广义在政治波普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岳、方两人的作品相关性最大。“玩世现实主义”最终很可能只会留下一个开山鼻祖,这个人会是岳敏君吗?
  很遗憾,从创作、展览、出版、收藏、市场运作等各个层面比较,岳敏君都后方力钧一着,显然方力钧更善于经营自己。如果仅从展览上追根朔源,方力钧也有1992 年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微博)举行的“刘炜o方力钧”画展和汉斯(Hans Van Dijk) 策划的“中国前卫艺术展”欧洲巡展等重要展览记录。而岳敏君无论从展览记录还是西方重要博物馆收藏而言,都逊于方力钧。从近年来方力钧出书、办文献展、开研讨会等举措来看,方力钧显然在努力使自己的创作脉络和历史定位进一步清晰化,而岳敏君却一直缺乏这方面的动作。
  从藏家的护盘能力也能看出明显区别,从2007、2008 年的拍卖数据来看,虽然岳敏君的表现要大大领先于方力钧,但从2010 年秋拍开始,方力钧估价百万元以上的油画和版画大件就再未流拍,且早期作品还创了国内拍卖新高,而岳敏君的大件则流拍严重,已达到无人护盘的严峻地步。
  一旦失去历史定位和藏家支持,哪怕曾经拍出天价,也时过境迁,再难有上升空间。
  四、艺术家个案分析方法论存在的问题
  梅教授在微博上的回应中曾提到:“结论大家可以批评,但更希望大家看看方法论有没有问题。”我们已在前文对结论进行了反驳,下面再谈谈对梅摩报告“方法论”的不同看法。
  《岳敏君报告》在提出结论后,对2011春拍、岳敏君市场整体走势及代表作品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对于采用的分析方式,我们认为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问题一:不该缺位的横向比较
  《岳敏君报告》对岳敏君作品市场走势仅采取了纵向梳理法,忽略了岳敏君与其他艺术家的对比。岳作为“当代艺术四大天王”(已被百度词条收录)——又称“当代艺术F4”(以下简称“F4”)的艺术家之一,其市场走势与F4中其他艺术家存在很大的关联性。根据“百度新闻搜索”,可查到早在2005年,“当代艺术四大天王”被用来代表徐冰(微博)、蔡国强、谷文达、黄永砯4人,而到2006年6月,即有新闻将张晓刚、岳敏君、方力钧、王广义称之 “当代艺术四大天王”,这与他们的拍卖价格迅速崛起引起媒体的关注直接相关,此后前4人多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海外四大金刚”,资本之手则造就了当代艺术市场上的“F4”。
  在经历过2008年秋拍的暴跌之后,谁会被洗出F4一直是萦绕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市场从业者及观察者心头的悬念。尤其是在2009年秋拍开始的复苏阶段,“F4”的市场走势开始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分化,4人的市场虽然不再同步,但横向对比却更能说明未来的趋势,专业人士开始渐渐形成的其中一个共识是:看跌岳敏君。
  艺术品市场是虚拟经济而非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价格不由成本支撑,而由信心支撑。岳敏君作品市场的信心危机在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显露出了最明显的征兆。下面即从这一时间节点开始,对F4及曾梵志的拍卖市场进行横向比较。
  2010年秋拍佳士得夜场上拍两件岳敏君作品,其中估价400-600万港元作于1997的《农夫》只拍到320万元流拍;另一件1994年作品《划船》估价300-500万港元,有9次出价,最终以466.12万元成交。同场曾梵志3张均超过最高估价成交,其中1996年作《面具系列》以2700万港元落槌;王广义一件2006年长达3米的“大批判”也以超过最高估价的380万港元落槌;张晓刚上拍3件作品,1张1984年的《草原组画:晚风》估价400-500万港元,预估价内成交,另两件单人的“血缘”系列均底价成交。
  第二天的“亚洲当代艺术”日场,曾梵志、周春芽(微博)、余友涵、刘炜、刘大鸿等成为领涨焦点,作品纷纷突破最高估价成交。曾梵志上拍7件,成交的6件全部突破最高估价,流拍的91年作品《老虎》是市场上较为陌生的作品;张晓刚早期作品表现出色,一张1997年作小尺寸的《血缘系列No.19》也以最高估价180万港元落槌;方力钧在日场有5件上拍,虽有3件未成交,但其中一件《自塑像》是因发现是伪作而撤拍,还有两件流拍作品都是2005年以后创作的雕塑,另两件油画则都底价成交;王广义在这次日场上拍3张作品,其中两件“大批判”系列都成交,流拍的2005年作 ART ANGLE不是其代表性的“大批判”系列作品。
  相比之下,岳敏君在这次日场上拍量最大,达10件,流拍4件,表面上看成交率也勉强达到60%,但成交的6张中,2张是版画,且版画中1张低于底价勉强成交,1张预估价内成交,注意后面曾梵志、张晓刚、刘野的版画几乎都突破最高估价成交,另外成交的4件岳敏君作品中,3件均为96年的“偶像”系列。拍品编号1257-1261共5件都是岳敏君作品,估价都在百万港元上下,在拍卖现场前4件连续流拍,直到第5件才底价成交,流拍的都是2003-2006年之间岳敏君尝试的雕塑或非“傻笑男”系列的其他油画作品。
  横向比较2010年佳士得秋拍中的F4和曾梵志5个当代艺术家,可以发现曾梵志一路领涨,张晓刚早期作品均成交而2000年以后非代表性的“血缘”系列成交疲软,王广义“大批判”系列表现相对稳定,方力钧的雕塑不受市场肯定。虽然F4的表现均不算太好,但其他3人的代表作品的市场均未受冲击,而岳敏君不仅新作品表现不佳,90年代创作“傻笑男”系列也开始流拍。
  将“F4+曾梵志”5人拍卖数据的横向比较从香港佳士得放大到整个2010年秋拍,可得表3数据,分析可见:张晓刚、曾梵志两人无论成交总额还是拍卖高价,均领先其他3人,张晓刚一流精品单价更高,在5000万元上下,曾梵志一流精品在3000万元上下,但曾梵志精品数量胜于张晓刚,因此1000-2000万元作品数量更多;方力钧次于曾、张二人,最高单件作品在1000万元上下,百万元作品介于5人中间;王广义总体数据已不及曾、张两人的1/5,基本退出一线阵营,但百万元级作品还算稳定;岳敏君成交率最低,这一季度总成交额尚不及方力钧一半,高价作品表现只能向王广义看齐。
  再看表4所示2011年春拍,以同样的方式比较5人的数据,可发现:曾梵志与张晓刚依然大幅度领先其他3人,且依旧保持曾梵志总成交额高于张晓刚,而张晓刚最高单价高于曾梵志的态势;王广义总成交额突破6000万元,排名上升到第3位,为其2010年秋拍的3倍多,这主要得益于王广义一批80年代末作品在拍场上受到买家大力追捧,尤伦斯苏富比专场更将一张王广义1988年所作《毛泽东:P2》作为图录封面并拍出1611.58万元,创王广义国内新高;方力钧总成交额下滑到第4位,原因是百万级别作品上拍量较少,流拍量虽然高达9件,但大部分是估价40万元以下的版画作品,高价作品表现不错,有2件突破千万元,在佳士得以1836.37万元成交的1990-1991年作《系列一(之五)》,也刷新了其国内拍卖的单价纪录;岳敏君总成交额在5人中垫底,最高单件仅为322万元,其估价450-650万的《无题》(1994年作)和估价1000-1500万港元的《黑夜狂笑》(1997-1998年作)流拍,这个只有4件作品未成交的夜场按下了岳敏君市场遭遇信心危机的确认键,同场的曾梵志、张晓刚、方力钧、王广义均表现稳定。
  再换一个方式,以雅昌艺术网数据为准,比较5人截止2011年10月22日的前10名拍品,成交于2008年秋拍之后的拍品中,曾梵志有9件,张晓刚、方力钧、王广义各有5件,而岳敏君只有1件勉强挤入第10名。若计入雅昌网未收录的岳敏君海外成交数据,则岳敏君拍卖前10名的成交时间全部停留在2008年秋拍之前。
  F4与曾梵志相关数据比较
  从以上数据比较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岳敏君已经掉出了中国当代艺术二级市场的第一梯队。回头再看《顶层》2010年6月刊《苏富比春拍解析》一文比较5人拍卖数据的表格(表5),可以看到2009年春拍-2010年春拍岳敏君的拍场表现与曾、张2人还未有明显差距,但如今岳敏君已成为市场复苏阶段最明显的掉队者。
  如果说纯粹的数据分析还不够有说服力,那么曾身临过拍卖现场的业内人士,应该对这一结论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问题二:牵强附会的纵向梳理
  《岳敏君报告》最后一段提到:“计量化的投资模型和投资分析是基金管理公司成功的关键。”梅教授也在微博上如此回应:“我个人的看法,重要的是方法,以数据来分析而非如传统的凭经验、感觉来判断”。

1] [2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市场分析报告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人大印刷厂被指占用文物作厂房 人大印刷厂被指占用文物作厂房 致严重损毁(图)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慈溪木艺堂藏历代竹雕展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慈溪木艺堂藏历代竹雕展 世界最大3D绘画亮相伦敦(图) 世界最大3D绘画亮相伦敦(图) 摄影师状告油画家演绎其作品 摄影师状告油画家演绎其作品 法院驳回诉讼请求(图) 澄怀万象-2011南京嘉信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图) 澄怀万象-2011南京嘉信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图) 王琦老子出关图粉彩观音瓶欣赏(图) 王琦老子出关图粉彩观音瓶欣赏(图) 葫芦上烙画巧夺天工 葫芦上烙画巧夺天工 民间工艺受传承之困(图) 荣宝斋(上海)首场拍卖开槌在即 荣宝斋(上海)首场拍卖开槌在即 精品荟萃各领风骚(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