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上海新闻博物馆呼之而出
http://www.socang.com   2011-10-19 11:12   来源:东方网
  10月17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始在北京举行,本届全会要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同时要审议中央关于文化方面的若干重大问题决议。在如此重要的中央全会举行之际,我又想到了上海文化建设中的大工程:上海新闻博物馆的筹建问题。
  从晚清以来,上海的新闻事业随着民族的觉醒和改良思想、革命思想的传播,在反帝反封建(清政府)的辛亥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实践中飞速发展,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诞生、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及建国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中,都发挥了伟大的作用。在某些历史时期,上海的新闻事业成为了全国的主流,代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方向,充当了传播新思想的主力军。现在,如能乘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东风,立项筹建一个高规格的上海新闻博物馆,不仅正其时矣,而且必将对上海的文化事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今年8月7日,我曾在“东方评论”发表了《呼唤建个上海新闻博物馆》,当时曾获新闻界多位退下来的“老总”们注意和赞同,其实在我的文章发表之前,一些新闻界前辈和退休“老总”就已经向有关方面建议了。不久前,我听说已有一些“重量级”人物在重视并开始筹划此事,这是一个很令人鼓舞的消息,相信上海新闻博物馆立项、筹建有望。
  在8月7日盼建新闻博物馆的那篇文章中,我提出了新闻博博物馆内容应以报刊为主、建议由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牵头等,还谈及选址等问题,现在看来,这些想法尚有欠周之处,故不揣冒昧重新阐述一下:
  一是新闻博物馆内容问题,我现在认为应坚持“博”一点、全面一点好。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新闻事业的主力军当然是新闻报刊,但通讯社、广播、新闻电影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这些当然应在博物馆中进行充分体现。上世纪60年代至今,新媒体不断发展,从广播到新闻电视有一个飞跃;而从广播、电视到互联网,又是一次革命性的大跨越,以致对传统的强势媒体报刊、通讯社、广播等形成了严酷的挑战。这一历史发展过程,新闻博物馆最好能够有所反映。
  二是新闻博物馆筹建的主体单位,我当时倾向于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新闻研究所牵头,现在看来,由上海社科院或社联系统为主体牵头,恐勉为其难。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一向力量较弱,该所在社科系统是“小弟弟”,建所初期(即宋军、马光仁主政时期)颇有建树,后来则作为不大,连一份业务刊物《新闻记者》也未能守住,《消费报》也“跑了”,一度被并入了其他研究所,现在刚刚开始恢复为独立机构,出大的科研成果尚困难,人员也不够。因此,我认为还是依靠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为主体力量进行筹建,可能更现实些,道理很简单:复旦新闻学院历史悠久,新闻的文化底蕴深,有一批从事新闻史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有一大批研究生。另一个优势是,复旦新闻学院“桃李满天下”,与国内新闻界有千丝万缕的亲密关系,容易获得各新闻单位支持。这种无形资源,其他任何单位都不具备。
  三是选址问题。我曾听一些新闻界人士提出或立项新建,或利用原汉口路老《申报》馆大楼建新闻博物馆,觉得都可商榷。首先,在原《申报》馆建新闻博物馆,考虑到历史积累,很有意义。但缺点是面积太小,博物馆不是展览馆,需要放许多征集来的展品。而新闻博物馆的展品,不单是一些报刊,还应有各类印刷设备、电波发射设备、摄制设备等,所以,场地似不能太小。同时,新闻博物馆专业性较强,参观对象肯定没有历史、自然、美术博物馆多,所以,我认为它应有一个主体“依附对象”,不宜孤零零地既不靠大的新闻单位、又不靠大学新闻专业建一个新闻博物馆,这样它会非常“寂寞”。
  因此,我主张将上海新闻博物馆建在复旦大学内,即依傍复旦新闻学院的场地,选址建立上海新闻博物馆。首先,在大学内建专业博揣馆,已有先例,如交大之船舶博物馆、上海中医大学的中医史博物馆、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分院的上海戏剧博物馆等,都有了一定名气。其次,复旦新闻学院目前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已达上千名,复旦文科的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员工已超过上万名,这些都是“参观者资源”。再次,是复旦新闻学院的人文氛围,适合新闻博物馆的生存;鉴于它与国内外新闻界的亲密关系,也有利于征集展品。将来,复旦新闻学院(还有其他大学的新闻专业)的师生可以在教学、科研中充分运用新闻博物馆的资源,新闻史及其他新闻理论课,就可以在博物馆进行现场教学。最后,新闻博物馆背靠大学、大学“拥有”新闻博物馆,这样便能相互形成特色,造成独特的优势。而新闻博物馆由于对社会开放,也将带动复旦新闻学院揭开神秘面纱、更好地面向社会。
  场地问题如何解决?我建议上、中、下三策供领导和未来筹建者考虑:上策是在复旦大学邯郸路现址内择地建造新场馆(亦可考虑在江湾校区择地而建,惜太偏耳),中策是在现复旦新闻学院院内择空地建新闻博物馆。以上两策都需有巨大投资。下策是利用现复旦新闻学院内的酒店式培训中心大厦,改建为上海新闻博物馆。当然,上海其他设有新闻专业的大学,如果能有博大的睿智和目光,不妨把上海新闻博物馆“引抢上门”,将来或许亦可形成一个特色。
  以上想法,纯属个人孔见,相信在全党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伟大热潮中,上海的新闻博物馆一定会呼之而出。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博物馆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华侨向中国文物馆捐赠322件流落海外文物(图) 华侨向中国文物馆捐赠322件流落海外文物(图) 萧山民间文物展开展 萧山民间文物展开展 160件宝贝免费看 西泠拍卖将举行陈年名酒专场拍卖会(图) 西泠拍卖将举行陈年名酒专场拍卖会(图) 艺术实践留下思想屐痕——陈颖绘画作品赏析(图) 艺术实践留下思想屐痕——陈颖绘画作品赏析(图) 中国版画市场迎来发展传承黄金期(图) 中国版画市场迎来发展传承黄金期(图) 观印博会红星艺海,睹“活技艺”千年不衰(图) 观印博会红星艺海,睹“活技艺”千年不衰(图) 798版的缪斯畅想曲—— 798版的缪斯畅想曲—— 2011成都双年展扫描(图) 2011中国(杭州)第六届印文化博览会暨西泠印社中国印石专场的预展启动 2011中国(杭州)第六届印文化博览会暨西泠印社中国印石专场的预展启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