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23年集齐清代成都府16枚银锭(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6-08 15:46   来源:成都商报

花23年他集齐清代成都府16枚银锭

花23年他集齐清代成都府16枚银锭

  在清代,地方的州县征税纳赋后,将银子铸成统一形状,再上缴国库,是为银锭。和古装电视剧里的银锭不同,现实中的银锭为碗盏形,上面刻着铭文,底部还有很多小洞。在光绪年间,一枚银锭(十两)就能买两亩良田。

  高中时的一次偶遇,使得谭成和银锭结下了不解之缘。23年来,他一直在各地收集清代成都府的银锭,总共花费了二十多万元。前不久,他拍卖购得什邡县的银锭,终于集齐了清代成都府3州13县的银锭。

  在这一枚枚十两重的银锭背后,可以看出那时成都的繁荣昌盛。

  16枚银锭 保存得很好

  昨日下午,在浣花南路306号,谭成小心翼翼地从袋子里拿出了16枚银锭。谭成介绍,这些银锭是清嘉庆到宣统年间的官方银锭,每个重十两,约合现在的350克。和电视剧里小山样的形状不同,真正的银锭整体呈碗盏形,边缘乌黑发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在银锭的表面,还刻有各种文字,均为繁体字,从右至左排列。在一些银锭上,刻着地名和时间,如“新繁县”、“成都县”、“光绪二十九年”等。此外,还有一些银锭上刻着其他的字样,如“匠兴顺元”、“兴隆号”。

  谭成说,这上面的文字,就相当于银锭的“身份证”。由于是官方的银锭,因此上面都刻有地名  和时间,比如“灌县”就说明这枚银锭是当时在都江堰打造的。“匠兴顺元”,则说明银锭由一名叫兴顺元的工匠制作。

  23年 集齐16枚银锭

  集齐这16枚银锭,谭成花了23年时间。1988年,读高中的谭成在逛猛追湾的文物市场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枚金堂县的银锭,“花了300多块钱买下来,当时是大数目了。”

  后来,经过查看历史文献,谭成发现,当时成都府所辖3州(简州、汉州、崇庆州)13县,每个州县都会打造刻有自己地名的银锭。于是,他萌发了一个想法,将清代成都府辖区内所有的银锭都收集起来。“那时还没有人集齐一套,将当时成都各个地方都囊括进来。”谭成说,后来他经常到文物市场逛,参加各种拍卖会,同时委托一些老藏家,各处搜寻成都府的银锭。

  今年年初,他从北京拍卖会上购得了什邡县的银锭,终于集齐了成都府的16枚银锭,总共花费二十多万元。

  银锭背后 承载老成都的文化

  据谭成介绍,清代成都府所辖的范围和现在的成都市有所不同。简阳、广汉和什邡当时都属于成都,而大邑、蒲江等地还未划入成都。而地名也有变化,清代简阳称作简州,广汉则叫汉州。随着历史变迁,不少地名的辖区也消失了,比如当年的崇宁县,如今就被撤消了。

  成都金牛钱币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春明表示,在逐一检查了谭成的藏品后,可以断定这16枚银锭都是真品,囊括了清代成都府3州13县的银锭类型,承载着老成都文化,作为一整套藏品,价值很高。当时这些银锭很少流通,都是官员或殷实富贵之人才有。在光绪年间,一枚银锭就能购买两亩土地,盖一间四合院。

  谭成说:“我希望这些银锭能留在成都,如果有关于成都历史和民俗的博物馆,我会捐出这些银锭。”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银锭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富春山居图》珍藏瓷北京保利春拍创佳绩 《富春山居图》珍藏瓷北京保利春拍创佳绩 匡时春拍首日收获7.4亿(图) 匡时春拍首日收获7.4亿(图) 杨炳祯先生藏明清铜炉登陆匡时春拍(图) 杨炳祯先生藏明清铜炉登陆匡时春拍(图) “南风北韵”—张洪源、赵立新水墨双人展将于12日举行 “南风北韵”—张洪源、赵立新水墨双人展将于12日举行 王玮百幅弥勒造像画展在海宁隆重开幕 王玮百幅弥勒造像画展在海宁隆重开幕 书法泰斗刘艺题字“荣宝斋”高仿《富春山居图》 书法泰斗刘艺题字“荣宝斋”高仿《富春山居图》 佳士得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成交额达1亿美元(图) 佳士得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成交额达1亿美元(图) 《富春山居图》今日在台北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图》今日在台北合璧展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