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打马球纹铜镜
文/图 吴妍子
距今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因三面铜镜的发现而开启了中国铜镜制作的先河。随着时代的发展,隋唐时期的铜镜制作工艺已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期,不论在造型上,还是镜背纹饰方面,均有全新的创意,工艺精巧、纹饰繁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大唐西市博物馆馆藏有一面唐代打马球纹铜镜,直径为15厘米。首先,这面打马球纹铜镜的镜面边缘呈现八角菱花形,这就不同于以往的圆形,让人耳目一新。其次,在镜背的纹饰上,以表现四名骑手打马球的运动场面为主,他们或高举鞠杖,作抢球状;或俯身向前,鞠杖向下,作击球状,而在纹饰的空隙处和外区均填以蝴蝶、瑞草,这使镜背整体纹饰显得生动、饱满,又不繁缛。
马球,史称“击鞠”、“击球”等,是一种骑在马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运动。关于它的起源,普遍认为是源于公元前525年的中亚波斯,并在唐朝初年传入中原地区,称为“波罗球”。这项运动因受到唐王朝统治者的嗜爱和提倡曾风靡一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也成为马球活动的参与者,“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铵初跨柳腰柔”就是形容女子打球优美、活泼的姿势。该打马球纹铜镜的整个纹饰画面紧张激烈,生动传神,不但反映了唐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更体现了唐代兼容并包的融合胸怀。
(作者系大唐西市博物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