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开幕 |
“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1日上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晶华宫”开幕,情牵两岸的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由此实现跨越数百年风雨的合璧展出。
由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完成于1350年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该画在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他爱不释手,临终之际(1650年)竟下令烧画殉葬,虽被及时救出,但不幸已分作两段且中间缺失了几十厘米,经修补后前段称《剩山图》,流落民间后于1956年落户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称《无用师卷》,一度被清廷收藏,半个多世纪前随故宫南迁文物一起辗转到台,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数十年间,这幅见证了两岸同根同源、折射着同胞悲欢离合的不朽画作,在大陆和台湾隔海相望。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中外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的提问时,深情谈起了《富春山居图》:“我希望两半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整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由此,《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再次引起了两岸民众的强烈关注,并最终在各界努力促成下得以实现。
1日上午出席特展开幕并见证《富春山居图》合璧的大陆嘉宾包括: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等,台湾方面嘉宾包括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香港方面嘉宾有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等。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发来贺信,向特展开幕表示祝贺。
为呈现黄公望的绘画师承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此次特展规划了6个单元,将分两期展出。展览将持续到9月5日。其中《剩山图》仅在第一阶段展出,至7月31日。
据了解,从6月2日起,《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将在台北故宫正馆中最主要的书画展览室210陈列室与公众见面。两卷将同时放进一个逾16米长的展柜中。虽然两卷不会拼接在一起,但馆方特意在背景墙上制作了电子合成输出图,显示两卷的合璧情况。
嘉宾出席“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开幕式
通过多媒体技术“合璧”后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右部)与“无用师卷”(左部)
观众欣赏通过多媒体技术“合璧”后的《富春山居图》
观众在欣赏《富春山居图》原作
新闻资料:情牵两岸的《富春山居图》
一幅被火烧成两段并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经两岸同胞的努力,终在时隔约360年后于2011年6月1日在台北合璧展出。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倾力构制的旷世名作,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笔墨清润,意境简远,布局疏密有致。而黄公望也以其在山水画上的成就,不但当时名列“元四家”之首,且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成为明清山水画界推崇的宗师。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完成于至正十年(1350年)。到了明清之际,《富春山居图》为收藏家吴洪裕所得。清顺治七年(1650年),吴氏病危,弥留之际要将它火焚殉葬。他的侄儿从火中抢出,此时长卷已有五尺被烧毁,余下部分又被烧成两段。前段长尺许,恰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被命名为《剩山图》;后段长约两丈,经过精心修复装裱,将董其昌的题跋从画尾移至画首,跋中写明此画系黄公望为好友无用禅师所作,因此后段被称作《无用师卷》。
《剩山图》长51.4厘米,目前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无用师卷》长636.9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让《富春山居图》合璧展示,是两岸各界人士多年的心愿。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中外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的提问时,深情谈起了《富春山居图》:“我希望两半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整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由此,《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再次引起了两岸民众的强烈关注。
名画合璧,浙江迈出了第一步。2010年6月,率团访台的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在台北表示,两岸同胞都希望能看到《富春山居图》完整展出,但《无用师卷》赴浙展出仍有困难,因此《剩山图》可以先走一步,到台湾合展。
在浙台文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最终就《富春山居图》合璧达成合作共识。2011年1月16日,浙台文化界在浙江省富阳市签署备忘录,迈开《富春山居图》合展之路的重要一步。根据备忘录,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于2011年6月1日至9月25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浙博提供三件作品:《富春山居图》的前段《剩山图》、清王原祁《仿富春山居图轴》和奚冈《仿黄公望富春笔意图轴》。
听说《富春山居图》就要合璧展出的消息后,2011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两岸是同一个血统,是同一个文明,根脉相连。五千年的历史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一起,只不过由于战争,60多年来两岸遭到了分离。“希望经过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终有一天会实现一个更高的愿望,就是让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中国的河山得以实现,让一个完整的《富春山居图》永远合璧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