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越争议越美丽
http://www.socang.com   2011-05-20 10:44   来源:上海证券报

  “青花斗艳,最美不过元青花。”陶瓷收藏家张联军一说到自己独爱的元青花便滔滔不绝,“保存至今的完整元青花少之又少;目前还没有一件元青花是传承有序的;收藏要讲缘分,更要有丰厚的文化基础和历史知识……”

  收藏独爱元青花

  对于张联军来说,收藏元青花瓷器是机缘巧合。“我在孩童时代很喜欢收藏铜钱,后来工作了开始收藏邮票和工艺品,收藏瓷器是一种巧合。1993年的秋天,我去赤峰市出差,在赤峰西部一个村子吃饭时,看见有村民的房前摆了一堆造型各异的瓶子和罐子,都粘着泥土,一问才知道他是刚刚挖菜窖时挖出来的。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我花了一万多元才把18件瓷器买了下来。”有了物件也就有了研究的欲望。从那以后张联军开始研究瓷器,理论结合实践,学到了许多历史和收藏方面的知识。“那个年代已经出现了陶瓷热,有很多人拿着家里的‘老瓷器’出来卖,有些是从乡下收来的,有些是做旧做出来的……收藏要讲缘分,更要有丰厚的文化和历史知识。”

  在众多藏品中,张联军独爱元青花。“我大多数瓷器是元代和明初期的。这一时期的瓷器特征明显容易辨认。器物表面有铁锈斑,就是俗称的‘瑕疵’,这是使用进口青花料独有的现象。而瓷器胎土大都是高仓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制作的,也就是说有蜂窝状底部,容易辨认。这一时期的器物大多粗大笨重,纹饰多是缠枝牡丹、莲花、蕉叶等,动物无非龙凤、麒麟,鲜有绘制历史人物。在我的藏品中,元代青花瓷不但有出口的庞然大物,还有老百姓日常生活用瓷。”

  身世之谜尚待解答

  英国戴维德基金会的“至正型”象耳瓶证明了“元起源说”,美国人波普为大批元瓷找到了历史出处。上世纪80年代扬州的青花瓷片出土又有了“唐起源说”……自从“元青花”横空出世以来,对它身世的争议从未间断过。

  “关于元青花的讨论多是民间藏家,权威的官方专家还没有像样的学术论文正式发表,也没有建立科学的数据库,甚至连一座正规的元青花瓷器烧制原址都没有找到。元青花研究还处空谈理论的‘空白期’。根据现有资料,我国唐代的唐三彩已使用了青花钴料,也有个别唐宋时期采用青花钴料描绘图案的青花瓷器面世。但青花瓷器的成熟期则被认定为元代。至于‘至正型’或是其他器型只是一个样本和标杆,不能代表全部。因为一个窑口同一批瓷器烧制出来后都不会完全相同,所以用一对象耳瓶去衡量比较元代近百年烧制的元青花,就是一叶障目。”张联军说。

  收藏家马未都说过,中国陶瓷,但凡新品种诞生,其身份明确,脉络清晰,但唯独元青花没有幼年,没有童年,没有少年,当世人看到它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不免让人怀疑其出身。

  陶瓷史是由一连串的标准器串成的,标准器要有准确的年代、窑口。“尽管业界对元青花的器型、釉色、纹饰,及苏麻离青的来龙去脉等有过很多论证,但元青花的窑场和烧造却一直没有下文。专家在鉴定中谈到元青花窑场时往往闪烁其词。”张联军表示,“只要没有找到元青花的出生地,你就不能说你的是元青花,我的不是元青花。目前还没有一件元青花是传承有序的。”

  历史文献中没有它绝美的身影

  中国陶瓷赏玩尊古重史,元青花不被认知是因为历史文献中没有留下它绝美的身影。整个元代没有一部完整的史料或出土的元青花作为史证或标准器来证明元青花的身份。而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也没有任何关于元青花的只言片语。

  “明早期的《格古要论》在谈到元瓷时轻描淡写为‘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者高’,没有提及烧造情况,仅有‘近世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一句,似乎认为元青花微不足道且没有水准。此外,清末许之衡写的《饮流斋说瓷》,民国初年赵汝珍的《古玩指南》,以及后人编写的《元史》中只对元‘枢府’瓷有极简单的论述。”张联军说。

  中国已故的陶瓷专家冯先铭在《中国陶瓷》一书中披露:“国内收藏的元青花,质量和数量逊于国外。总计国内外的元青花瓷收藏总数,大致在300件以上。”目前还有一种说法是“国内收藏的元青瓷不超过百件”,而民间是否存在元青花也一直颇受质疑。对此,张联军曾发表过《元青花瓷器并不神秘》,“目前文博界除了个别专家外,大部分专业人士都否认元青花在民间存在。一方面专家只认出土的、窖藏的,对民间元青花全盘否定;而另一方面民间藏家对专家也是质疑不断,最后的结论谁也下不了。不过市场的认可已经表露无遗:国内拍卖行成交元青花数百件;元青花不但‘墙内开花墙外红’,而且国内也藏者众多。”

  天价拍卖激发收藏热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元青花在世界各大拍卖场不断缔造着惊人的财富神话。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以2.3亿元人民币成交,激发了全民收藏研究元青花的热潮。

  “元青花是我国陶瓷制造史上的一朵奇葩。由于存世较少,加之人为炒作,成交纪录屡创新高是正常现象。目前国际文物拍卖价格基本上是存世量、精美度和存世时间长短来决定的。具有七八百年漫长历史的青花瓷,完整大器单件过亿元并不算贵。从长远来看,元青花价格会持续上涨。”张联军认为,“传统上一直认为青花是明朝永乐年间创烧,这也导致‘至正型’青花龙纹大瓶在不被国人认可的情况下被低价卖到了国外。现在元青花依然存在恶性循环的现象:国内不被认可——低价出境——再高价买回。这是一种悲哀。”

  越珍稀收藏陷阱越大

  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元青花瓷器是第一个高峰,明初期的永乐、宣德时期是第二个高峰期,清“前三代”是第三个高峰期。“这三个时期的瓷器各有千秋,青花瓷的存世量决定了它属于投资回报稳定增长的品种之一,只要入手的是真品。目前国内交易量最大的是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因为人们对它们更为熟知。但并非所有的青花瓷都能炒到天价,其中还有官窑和民窑的之分。” 

  元青花收藏热意味着有更多赝品充斥市场,也意味着有更多人受骗上当。“如果藏家对元青花一知半解,拿着专家书籍和图录按图索骥必然会买到仿品,也会造成赝品的泛滥。而拍卖公司采取不保真的手段来对付元青花,也使得收藏元青花充满了风险。越是珍稀的文物,收藏中陷阱往往越大。”张联军说:“有人花大价钱买了假货;有人买了真货而不被认可;有人把没见过、不熟悉的器物都认定为‘新仿’;而一件器物同时被两位专家看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搞收藏交学费是正常的,不喝几口水学不会游泳。总之要多学、多看、多研究,少听卖家讲故事。”

  -背景资料

  如何辨别真伪

  元青花应该怎样鉴别辨别真伪?收藏青花瓷有什么门道?关于怎样鉴赏和鉴别元青花瓷器,简而言之,一看钴料发色,二看“二元配方”,三看工艺造型,四看纹饰画工,五看“一线红”、“气泡破损”等特殊现象。而这几项内容中,青花料和胎土是重中之重,因为“苏麻离青”和“麻仓土”是早已绝迹的产物,是现代人不能仿制的。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元青花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傅山隶书精品上拍北京翰海庆云堂(图) 傅山隶书精品上拍北京翰海庆云堂(图) 工作室探访:李禹焕(图) 工作室探访:李禹焕(图) 北京匡时2011春拍精品提前亮相光华路五号艺术馆(图) 北京匡时2011春拍精品提前亮相光华路五号艺术馆(图) 和田青花籽玉雕《情系江南》赏析(图) 和田青花籽玉雕《情系江南》赏析(图) 天工艺苑 天工艺苑 清宫遗珍 茄楠佩饰展(图) 本土拍卖会异军突起 本土拍卖会异军突起 极品沉香结缘天工艺苑(图) 《故宫五福金碗》未销先热 《故宫五福金碗》未销先热 创想计划开创全新艺术模式(图) 创想计划开创全新艺术模式(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