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
深圳博物馆2010年开年大展“剑舞楚天——湖北出土楚文物展”上周五在位于市民中心东侧的深圳博物馆新馆华丽启幕。领衔此次展览的“主角”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楚文化。作为深圳重拳打造的2010“开年大展”,此番深圳博物馆特别“联姻”国家级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引进文物138件(套),力求为本城市民奉献一道丰盛的虎年新春文化“年饭”。2003年国家重大考古发现——湖北九连墩遗址出土文物、国家宝藏——越王勾践剑均在本次展览的展品之列。展览开幕的首个周末,市民观展热情高涨,博物馆人头涌涌,气氛热烈。据悉,展览将持续到5月30日。此后,该批展品将赴台湾展出。在深展出期间,市民可免费入场参观。
铜镬鼎
漆动物座屏
三人踏豕玉坠饰
龙耳铜方壶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叶杨表示,自从2008年12月,深圳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深博一直致力于为市民提供高水准的文物展,2009年他们先后策划了“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精品展”、“神秘的古蜀王国——三星堆金沙文物珍宝展”等多项展览。“随着这些高规格展览的推出,市民的观展热情也随之高涨,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我们策展必须更上一层楼。”叶杨笑言“现在我们展览的水准想降都降不下去。”2010开年大展,深博为什么会选择聚焦楚文化?叶杨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古工作完全改写了湖北乃至中国文明史。灿烂辉煌的楚文化震惊了世界。“我们想通过这次展览,把曾经拥有‘亡秦必楚’强大实力的楚国展示给深圳市民。”
据悉,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38件(套)。除越王勾践剑之外,其余文物均系湖北九连墩遗址出土,包括青铜礼器、玉器、乐器、漆木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等。“我们希望每做一次展览,市民都能增长一些见识,收获一部历史,触摸一段文明。”叶杨说。本次展出的楚地乐器亦各有特色,除了编钟、编磬等之外,还有两把古琴。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目前最早的古琴均出自楚地,有五弦、七弦、九弦、十弦琴。约在汉晋时期,基本以七弦固定,并延续至今。本次展出的十弦琴为考古中仅见,是迄今所见先秦至西汉时期最精美的琴。此外本次展览的重要展品还包括,铜人擎灯、三人踏豕玉坠饰,龙座飞凤,彩漆鹿角木卧鹿等,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古楚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审美。
至于本次展览的另一大看点,国宝——越王勾践剑。深圳博物馆也准备了专题片供参观者观看。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勾践剑长55.7、宽4.6厘米。剑身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11道圆圈。剑身满布菱形暗纹,剑格两面分别镶嵌蓝色琉璃和绿松石。剑身近格处刻有两行八字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鸠浅”即勾践。2月5日来深讲座的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万全文告诉深圳媒体:“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唯一的、确定的一把越王勾践佩剑。”该剑用料为合金,铸造工艺十分先进,历经数千年而犀利如昔。据介绍,该剑剑气犹存,轻轻一划就能划破几十页白纸。
九连墩楚墓:
对楚国贵族墓一次全面揭露
除越王勾践剑之外,深圳此次开年大展展示的所有文物均出自湖北九连墩墓葬。那么,九连墩在楚文化考古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有关专家,为读者一探究竟。九连墩是一个长不过4公里、宽不过0.5公里,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岗。其分别隶属湖北省襄樊枣阳市的吴店镇东赵湖村与兴隆镇乌金村,位于枣阳境内的中部偏东处,是大洪山余脉延伸来出的一条南北向低岗。在2002年的最后几天,九连墩借助传媒的力量,一夜之间名噪海内外。四面八方的人们,不顾天寒地冻,不管阴雨连绵,不怕泥泞满道,纷纷寻访而来,为的只是一睹它的芳容。九连墩究竟蕴含了什么样的魅力?它的名字何以如符咒一般,吸引着那么多人的眼光?
站在九连墩岗地南边向北远眺,可见九座隆起的土堆由北至南巍然耸立在岗脊上,当地俗称“九连墩”,墓地因此而名。相传古时有位大官被皇帝错杀,甄别平反后,赐得金头一个随葬。为防盗墓取金头,一夜间修了九个大冢,以惑真假。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为配合湖北省孝感至襄樊高速公路的建设,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九连墩古墓群的1、2号墓及陪葬的1、2号车马坑进行了发掘。经研究,两座墓葬为夫妻异穴合葬墓,1号墓主为楚国大夫,下葬于战国中晚期。2号墓的下葬年代稍晚于1号墓。两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礼乐器和兵器,是历年楚墓出土乐器最多的一次。2号墓主人虽为女性亦随葬大量兵器,而1号墓仅青铜剑就随葬28把,是楚墓出土青铜剑最多的一次。
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万全文表示,枣阳九连墩楚墓发掘,是继荆门包山楚墓之后,又一次对楚国高级贵族墓地较为全面的科学揭露。墓地出土的青铜及木制礼器组合齐全、保存完整,乐器种类较多,有助于世人深入认识楚国高级贵族用礼制度。1、2号车马坑完整清理面世,为研究楚国高级贵族的用车制度,先秦时期不同类型车辆的结构,车、马器具的配置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数据。墓上遗迹的发现,为探讨楚国墓地制度、埋葬制度,乃至由其所折射出的社会政治制度,增添了新的实物信息。出土的七个种类90余件乐器,在一定程度填补了楚国音乐史的空白。
越王勾践剑首次在深“亮剑”
三尺青锋2000年不锈堪称青铜兵器巅峰之作
两千多年的沉睡不能淹没它的锋芒,卧薪尝胆的故事为它增添神秘辉煌。国宝越王勾践剑无疑是2010深开年大展“剑舞楚天——越王勾践剑暨九连墩楚墓文物特展”中最亮眼的一件文物。2月5日来深圳讲演的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万全文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特别访问,为深圳读者详解越王勾践剑背后的故事。万馆长告诉记者,越王勾践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时完好如新,铸造精美,剑格饰有花纹且嵌有蓝色琉璃,剑身满布蓝色暗格,衬出八个错金的鸟篆体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
万馆长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出土了二十余把越王剑,但是勾践剑是唯一的。“所谓吴戈越剑。据《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铸剑技术十分高超,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最高水平。而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又为勾践剑增添了传奇色彩。”万全文说:“据传,勾践一生一共用过五把剑。但是,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了这一把。”
撇开勾践剑的历史意义,单就这把剑本身的品相和铸造工艺而论,也当属文物中的上上品。万全文分析,首先是剑的蓝色暗格纹饰,这个是怎么铸造上去的?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其次,勾践剑的剑格上镶嵌有绿松石和蓝色的琉璃珠亦令其尊贵不凡。第三,剑首内铸有十一道圆圈匀称和谐,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之下,完成此工艺,实属难得。第四,该剑为合金制造。第五,勾践剑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锋利依旧,令人叹服。“虽然不能说是削铁如泥,但是,依然是寒光闪闪。我们曾经做过实验,一次能划开二十多页复印纸。”万全文说。
此外,万馆长还告诉记者,围绕勾践剑的“验明正身”,还发生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1965年,勾践剑出土的时候正好是冬天。在现场主持发掘工作的是武汉大学教授、湖北省文管会副主任方壮酞。剑身的6个铭文,让老先生联想到“鸠浅”是不是就是历史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呢?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争议。当时,方先生就做了拓片邮寄给郭沫若先生和徐中舒先生。方先生和他们书信来往,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讨论,终于确认“鸠浅剑”就是“勾践剑”。在本次“剑舞楚天——湖北出土楚文物展”中,深圳观众还可以看到方壮酞与郭、徐二位老先生的书信复印件。
验明真身之后,勾践剑身价倍增。邀其外展的请柬不断。但是,勾践剑离开湖北的次数却不多。1972年,中日建交,为庆贺这一事件,越王勾践首次走出国门,东渡扶桑展览。1984年,勾践剑又到了香港,展览反响十分热烈。此后,勾践剑离开湖北省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在南京的故宫博物院70周年纪念时去过一次南京,还去过一次湖南省博物馆,2004年去过广州。最近的一次“露脸”,是2008年奥运期间,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一次古代兵器展中。深圳博物馆副馆长叶杨提醒深圳市民,勾践剑来深展出实属不易,希望市民不要错过在家门口目睹国宝的机会,在假日期间到深博新馆免费参观。
相关链接
为什么勾践剑在楚墓出土?
为什么越王勾践剑会出土在楚墓?目前,学界存在几种典型的说法。其一是“陪嫁品之说”。越王勾践把女儿嫁给了楚昭王,她生的就是楚惠王,剑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礼品,因此这把剑也作为陪嫁品流入了楚国。其二是,“战利品之说”。越灭吴。楚灭越。吴越的宝剑也就被当作战利品掳到楚国来了。这也是江陵一带楚墓里不断出土有吴越青铜剑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