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昆曲会不会因此失去优雅品性?
http://www.socang.com 2011-12-22 14:11 来源:东南网
最近,一篇文化报道介绍优雅的文房四宝如今在制作技艺上、在使用的情趣上、在文化意蕴上日渐粗疏,失去了原有的优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绘画、书法创作,我们要使用宣纸。宣纸,是明代宣德年间兴起的一种用青檀树皮和稻草(即所谓“棉料”)相掺制成的纸。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沈周,最早用这种纸创作传世书画作品。宣纸,可说是中华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纸制媒介。用宣纸作画,或一抹云烟,或几枝残荷,或几处山色;用宣纸书写,其书法“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枯槁之形”,艺术感染力、艺术魅力,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称奇的效果,故此,著名画家李可染说“无好纸绝无好画”。宣纸,对中国书画艺术的贡献,不可或缺。但现在,一些孩子在学习中国书法艺术练习毛笔字时,或其他人习书作画时,有人甚至包括一些宣纸类文化产品的经营者却在劝说,不妨“放弃”宣纸。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物质依托,“放弃”宣纸,中国书画艺术会丧失掉许多艺术的生命力,中国在世界上独有的书画艺术,不就名存实亡了吗?
一位收藏家,多年来一直收藏碑帖拓片与文房用具。他见过一支最细的毛笔,笔头只有三根鼠须。他还收藏了一幅《燕台走马图》,画中所绘一段十几厘米的桥上,行人如织,不但神态各异,连坐骑“是驴是马”都清晰可辨,“画出这样的效果,恐怕就需要这样很细的毛笔了。”这位收藏家说:尽管现在毛笔的产量很大,但种类反而不如以前多,不仅鼠须这类笔没有,就是笔杆上的刻字也逊色不少。体现优雅细腻文化情感的文房用品,变得粗疏了。
再说文房四宝中的墨、砚。中国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深藏墨砚之精妙,讲究用墨技巧、笔墨情趣,只有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深厚之人方可领悟,具有心得。一汪古雅的水墨,一方年代久远的墨砚,都是书画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之物……而现在,承载历史文化信息,可以佐证历史文献的墨、砚,却正在慢慢消失,难怪有艺术人士如此感慨:在今天这样的网络信息时代,各种现代化的文具尚且面临淘汰,更何况古老的文房四宝,使用的人更少,制作技艺传承面临许多困境……
的确,这是非常令人感慨的。这种能够代表和象征传统意蕴、古典情怀、艺术旨趣的文房四宝逐渐失去优雅,变得粗疏,没有情味,那么,在我们今天这个当代社会,像文房四宝失去优雅品质和格调的文化、艺术形式,还有多少呢?
昆曲是一门优雅精致的艺术,被人赞誉为“美得不得了的艺术”。昆曲虽然过去经历过台上比台下人多的窘境,甚至被称为“困曲”,有过生存的危机,但最近一篇《昆曲十年“非遗”路,如今面临过度开发》文化报道说,昆曲面临着过度开发和虚火过旺的现实。对待昆曲是如此急功近利的态度,“华美精妙”的昆曲会不会因此失去了优雅品性?令人担忧。
优雅是文化的一种特征,是艺术的一种品性,或也可以叫做“生活的艺术”。然而,我们许多可称作“生活的艺术”的东西,却正在慢慢失去,比如优雅的文人聊天清谈,比如优雅的古典书信传情,比如优雅的阅读艺术……等等,都在衰落、萎缩,而这种衰落和萎缩实际表明了一种优雅的传统文化形式的被抛弃。现在,一种普遍的情形是,物质丰盈了,但我们的灵魂却越来越苍白;拥有了财富,但我们的精神却越发贫穷;追逐占有中,欲望泛滥,我们的性灵生活却是干燥粗鄙……
记得一位现代作家讲过优雅的生活和优雅的趣味于生活、人生的意义: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和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这就是典型的优雅生活的作风,优雅的生活风格。然而,我们在生活中已经几乎完全没有了这样的欣赏优雅、拥有优雅的意趣和情怀了。袁跃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昆曲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