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清宮穿越劇《步步驚心》熱播于大江南北,令無數現世今人為康熙末年那齣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之爭而唏噓不已之際,西泠秋拍無獨有偶地徵集到一件經由康熙十七子允禮收藏的元代花鳥大家王淵的《古木鳴禽圖》。這位未參與皇帝之爭的果毅親王,乃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卒于乾隆三年,而他的藏品亦輾轉被收入乾清宮,後由大名鼎鼎的《石渠寶笈初編》著錄在案。
王淵,字若水,號澹軒,虎林逸士,錢塘(今杭州)人。據考證,其出生於約在1271年或1279年前後,卒於1366年後,享年八十餘歲。王淵的花鳥畫,受趙孟頫“作畫貴有古意”的影響,將師法于五代黃筌的精工勾勒、設色重彩改用水墨畫出,以墨色的濃淡變化,一改以往宮廷院體畫家的工細豔麗,使畫壇面目一新,由此開創了中國花鳥水墨畫的新紀元。
雖然王淵的主要畫作在歷代著錄中不乏記錄,但真正的傳世真跡十分稀少。其由《石渠寶笈》初、二、三編著錄的作品計有二十件,然而存世的只有六件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一件在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至於國內有記錄在案的王淵真跡畫作僅存幾幅,分別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牡丹圖》、《山桃錦雄圖》、《花竹錦雞圖》,上海博物館藏《竹石集禽圖》,以及山西省博物館藏《桃竹錦雞圖》,尺幅均不大。
王 淵[元至大~至正間] 古木鳴禽圖
設色絹本 立軸 1333 年作 178×98cm
著錄: 1. 吳其貞《吳氏書畫記》,明末清初。
2.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匯编》一)P423,乾隆年間。
3.《改訂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P40,徐邦達編,人民美術出版社。
說明:康熙帝第十七子果毅親王允禮、盛宣懷之子盛昇頤舊藏。
《古木鳴禽圖》為王淵于至統元年(1333年)12月創作的全景式花鳥畫,設色絹本,立軸,縱178釐米,橫98釐米,在其傳世之作中堪稱巨幅。但見坡石溪澗之間,古木新篁搖曳,綴以苔草野菊;圖中七隻禽鳥,大小不一,形神各異:石上與枝頭上各棲息一對禽鳥遙相對望,停佇頂枝的白頭翁似引吭高歌,另有小鳥飛鳴穿插于林中。畫面佈局鋪陳繁複,卻秩序井然,亦無失靈動。其禽鳥、綠竹與花草,皆深鉤淺渲,禽之羽毛的豐滿、層次的變化、質感的逼真都得到較好的體現;綠竹及花草,也立體生動、賦色淡雅、一筆不苟,從中可見王淵對生活與自然觀察的細微。而其古木、湖石,又以濃淡相宜的墨筆所寫,氣韻蒼古,致使全圖工意相兼,更加富於變化、耐人尋味。若將此圖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山桃錦雄圖》以及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竹石集禽圖》相比,表現手法如出一轍,無非有絹本設色、紙本水墨之分。而後兩幅,皆為至正年間所作,晚于《古木鳴禽圖》。由此觀之,此作風格和年代相符,正是王淵在工筆花鳥畫中,實驗以墨代色的過渡時期代表作品。頗符合《御定佩文齋書畫譜》中對王淵的記載“元王淵畫《花鳥》……豔冶中見淡致,削以處去痕態,古韻兼絕,工士兩擅。源自富變夏奕采,不直師承黃要叔、趙榮祿而已。”
《古木鳴禽圖》何時由清宮流至民間,已不可考。然而據該圖左下方兩行隸書題款“元統改元十二月朔,為彥暉作古木鳴禽圖於願學齋中。錢唐王若水識”,及其下押之“王若水印”、“墨妙筆精”兩枚白文方印來看,其字跡與印跡皆與上海博物館藏《竹石集禽圖》相吻。更為重要的是,圖中所鈐蓋的乾隆內府五璽:“乾隆鑒賞”白文圓印鈐在左上角,“三希堂精鑒璽” 朱文長方印與“宜子孫”白文方印為一對,鈐在左中上側,此三章為《石渠寶笈》列為“上等”之作的明證;“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印鈐在右上側,而“石渠寶笈”朱文方印則位於右中上側,完全符合內府鈐御印之制。畫面的最右下角,另有兩方允禮的二枚白文“芳林主人鑒賞” 印和朱文“澹如齋書畫印”,其右畫心之外則有一方紅頂商人盛宣懷七子的“盛昇頤”白文之印。可見流傳有序,加之清朝舊裱,實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