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前世今生"
http://www.socang.com 2011-12-14 17:03 来源:新华网
今年12月14日,云冈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0周年纪念日。
冬日的云冈石窟格外壮观。记者站在山西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云冈石窟前,看到5万多尊佛像在阳光下灼灼生辉……
脱去"黑袈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煤都"大同市,它所处的十里河下游地区原是煤矿聚集区,运煤车带来的二次扬尘落在石佛上,如披上了"黑袈裟"。
相关科学知识显示,煤尘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水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石佛表面形成了酸性环境,加速了大佛的风化。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说,为了使石佛免受煤灰污染,近年来当地政府将从云冈石窟前经过的运煤专线改为从石窟后绕行26公里;又在景区后修建了一条省道作为旅游专线。
2008年,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整治拉开序幕。云冈景区道路两侧50米范围内建筑物及附属物开始拆迁。次年又把云冈镇及其所属的5个村和镇内20家驻镇单位整体搬迁。
原云冈石窟研究院研究员黄继忠告诉记者,云冈石窟所处的云冈峪地区南北两侧是石质山,几乎不长草木,当地人就采用挖大坑、去杂石、换土质的办法,种植了20多种树木总计100多万株,成活率达90%以上。
"如今景区面积比原来扩大了2.6倍。"黄继忠说,"站在山头上远眺,视野内全是绿化带,由于住户和小企业陆续搬迁了,加上煤的减少,大佛们又眉清目秀了。"
"实景"大展示
由于云冈石窟开凿年代久远、记载稀缺,云冈石窟研究一直是个难题。
2011年,云冈石窟开山1600周年之际,北魏文化陈列馆入驻云冈石窟,集中讲述它的"前世今生"。
陈列馆内,巨型投影墙通过写意的镜头语言和超宽的镜头视野,向观众讲述了云冈石窟的开凿过程,模拟展现了北魏时期皇家贵族虔诚礼佛的场面。同时,游客可观赏到辽金时期的出土文物、云冈石窟海外流失文物、北魏时期的毡帐模型等。
此外,陈列馆设有历史背景厅、修建历程厅、艺术鉴赏厅、小型影院厅、对比展示厅,以及"三世佛""伎乐天""弥勒佛"3个精舍,通过中英文对照详尽介绍"马识善人"、高僧昙曜、文成帝复法、太武帝灭法等相关历史背景,并全方位展示北魏文化,以及云冈石窟如何登上佛教艺术高峰。
近年,云冈石窟相继发现了两处北魏至辽金时期的佛教寺院遗址,成为郦道元《水经注》中对云冈石窟"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景象的实物佐证。占地2万平方米的灵岩寺、湖面上的山堂水殿恢复了史书中的记载景象。
"云冈石窟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文化。通过参观陈列馆和观看实景展示,我们对云冈石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来自山东的游客张勋说,"我和女友已经逛过了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唯独这次游云冈石窟没有请导游陪同。"
将打"防雨伞"
据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介绍,云冈石窟已进入一个高速风化期。
记者了解到,2007年,云冈石窟对西部窟区进行了顶部护坡的防渗处理和前立壁加固。顶部护坡下的基岩是严重的破碎带,岩层酥松易碎,雨水由此下渗进入洞窟。经过对这一区域的裂隙灌浆和铺设混凝土防渗层,有效排除了最主要的水源。对前立壁裂隙渗水,采取了裂隙灌浆加固和无碱水泥封护处理,成功阻挡了90%以上的渗水。
"现在,云冈石窟面临的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是防止雨水对洞窟外壁雕刻文物的直接冲刷。云冈石窟9到13窟的五华洞窟问题严重,需要进行窟檐建设。"张焯说。
据记者了解,保护性屋檐除了防雨之外,可有效防止阳光直射、温度骤变对文物造成的崩解、裂变等破坏作用,同时,可减轻因大气污染物的侵入而导致的化学破坏,并保持石窟内部温度及湿度相对稳定。
目前,云冈石窟现存古代窟檐有三座,分别在5、6、7窟前,均为依崖接建于各洞窟前壁的楼阁式中国传统土木结构建筑物。眼下,第三窟和五华洞保护性窟檐建设设计方案已基本形成,计划于明年动工。
"如果发现其它洞窟也需要建设窟檐,我们还将积极申请。"张焯说,"10年来,由于对云冈石窟周边开展环境整治,对文物保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而成效显著。我们未来还将在防渗水方面继续加大力度,让千年古佛延年益寿。"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云冈石窟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