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宵》
《初春》 局部
《奥林匹克颂》 局部
71岁的画家刘宇一说:“一滴水要想不干,只有放在大海里,我把我的个性融入到祖国、民族、时代的大海里,我想通过我的画作把中华民族的心声说出来,把自己所处时代的心声说出来。”
刘宇一有“共和国首席画师”的美誉,30多年来,他创作的红色经典油画主要在国家级殿堂里展览,天安门城楼里有《开国盛典》、《人民万岁》和《祖国万岁》;毛泽东纪念堂里有《良宵》;人民大会堂里有《伟业千秋》;全国政协礼堂里有《初春》。
回过头再看30多年创作的众多鸿篇巨制,刘宇一说:“我创作的共和国史诗系列的第一件作品《良宵》最让我刻骨铭心。”一幅《良宵》十七年画了三次,从1977年开始画起,一直画到1993年。“我为什么反反复复,就是因为画是画家要说的话,但这句话还没有表达清楚,意犹未尽。”
中学课文成为创作之源
刘宇一在1976年之前的整整10年里没有动过笔,他被作为白专道路典型而禁止画画。刘宇一尽管有一身抱负,但都深藏在内心,从不敢向外人袒露。
“终于能画画了,我就像开了闸的水,怎么也挡不住。”1977年,重新拿起画笔的刘宇一首先想画的就是《良宵》。
上初中时,一篇课文给刘宇一印象深刻,这篇课文讲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夜,在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与诗人柳亚子诗词唱和,其中柳亚子言:“良宵盛会喜空前。”刘宇一正是想表现这样的场景,这与他当时的喜悦心情特别合拍。经历过10年“文革”后,他只有一个美好愿望:“希望国家日日祥和,夜夜良宵。”于是画作名字很快就定为《良宵》。
刘宇一寻思着,《良宵》就是要刻画开国元勋、民主党派代表、爱国人士和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杰出人物,云集在宫灯高挂的中南海庭院中吟诗作画,品茗倾谈,共度良宵佳节,欢庆新中国初建,全民族团结胜利的动人场面。
最初想用床单当画布
按照刘宇一的构想,《良宵》一画将有100多个人物,“这幅画要表现的是时代的风采,而不是个别人。”但是画幅大,画布就要大。
刘宇一当时在广西南宁工作,每月工资只有42.5元,他已经结婚了,还有孩子,每月除了养家,还要寄10元钱给南京的父母。“那时候真的是捉襟见肘啊,连买画布的钱都没有。”刘宇一笑谈往事。
“旧床单还有吗?”刘宇一突发奇想,向夫人求救。于是夫妇两人开始在旧床单上琢磨开了,又是涂料,又是涂胶,一遍又一遍。夫人的同学听说了:“布是朽的,也不结实,我给你想办法。”她出了主意,当时桂林国宾馆的经理是个爱画人,她提议由他出画布、出颜料,画完成了,画就送给桂林国宾馆。刘宇一接受了这个建议。
桂林国宾馆招待食宿、报销了刘宇一从广西到北京查找资料的路费,当然,刘宇一拥有了真正的画布,这个画布6米长、2米宽,从这个画布上诞生了《良宵》。后来这件作品挂在了桂林国宾馆,在广西展出引起轰动后,又进京展出。
第三次创作画幅最大
完成《良宵》后,刘宇一意犹未尽,1988年他又再度创作《良宵》,这幅画作长2米、高1米,画面很精致,该作在毛主席纪念堂举办的《中国名家书画珍品展》上展出,随后为毛主席纪念堂珍藏。
1992年,毛主席纪念堂又向刘宇一发出了邀请,此前展出的《良宵》深受观众欢迎,他们希望根据毛主席纪念堂高大、宽阔的墙体,画一幅尺幅更大的。
这幅《良宵》12.26米长、3.5米高,关于这幅画的尺幅很有讲究。其中,12.26寓意毛主席的生日,而3.5米寓意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确定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而画框的56朵葵花则象征56个民族。
因为有了这件大画,此前创作的第二幅《良宵》送还刘宇一,为了筹集更多款项创作大尺幅《良宵》,刘宇一将小《良宵》送到了香港拍卖行。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正是这件作品创下了836万港元的当代华人艺术家油画拍卖最高纪录,此画的收藏者正是大名鼎鼎的曾宪梓。
还要画一生中最重要作品
刘宇一的画,紧扣时代脉搏,记载着新中国的成长步伐。《良辰》记载了香港回归这一彪炳千秋的重大历史事件;《千禧》则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为史实;《奥林匹克颂》则成为刘宇一献给奥林匹克最厚重的礼物。
刘宇一说:“我是中华大地哺育出来的画家。”只有辉煌的历史才能激发出画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泱泱大国需要与之相称的鸿篇巨制,这是他艺术创作的动力。
“丹青不知老将至,我七十有一了,自我感觉和二三十岁没多大变化。”刘宇一没有透露正在构思的新作的具体内容,但是他说:“我要沿袭我一贯的创作理念,我想让观众站在我的新作前,中国人为自己的国家、民族而自豪,外国人从内心里尊重中国人、尊重中华民族。”
“我要画的将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俱往矣,关键还看今朝。”刘宇一透露,这件新作大约用5年时间创作完成,其定位是“能够感动世界的作品”。而具体到尺幅,刘宇一说将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幅画。“我不是一味求大,而是设计的内容需要如此大的规模。”
1940年生,祖籍南京,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曾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宇一艺术研究院院长,香港宇一画院院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洛阳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国际艺术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