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笔者有幸目睹了由重庆秀山刘姓先生收藏的这本页纸发黄的“百家姓”。
该书长22厘米,宽12厘米;发黄的白色宣纸上印有宋体“百家姓”;共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姓氏456个;其中:单姓416个,复姓40个;共有16页、496个字;每个姓氏右侧旁边有本姓宗族的堂训,如:赵姓的本姓宗族的堂训为“天水”堂,钱姓的本姓宗族的堂训为“彭城”堂。
该“百家姓”保存完好,品相一般,为发黄的白宣纸,棉线装订。由于年代久远,上有多处汗渍、水印,但绝非后人造假所为。经细心辨认,书的第一页印有“百家姓秀邑裕顺祥刊”字样。并盖有一款“石银正印”的宋体红色印章一枚;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印有“百家姓终”字样。
经重庆秀山文管所资深民俗专家刘济平反复鉴别,对照有关文史资料后称:是北宋以来罕见的宋版古籍善本,至今不少于800年历史。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天还是个迷。根据明清朝代有文字记载的学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据查证:《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时间最长,流传地区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最早在他的诗--《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孔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了。
目前发现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划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清朝后期的《百家姓》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
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他的图像;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过去,《百家姓》有几种修订版,如:明朝末年修订的“黄周姓”,清朝康熙年间修订的“御指百家姓”,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订的“百家姓三编”。这些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现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无法取代原稿,这体现了原稿对后来创作的深远影响。
《百家姓》不仅只在汉族中广为流传,其译本也在与汉族有着友好往来的少数民族中传播,如: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等,由此可见《百家姓》深远影响程度。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
香港《星岛环球网》报道:上海嘉泰拍卖公司古籍文献部主管崔尔平,是上海古籍收藏界的元老,几乎见证上海古籍市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搜罗古籍善本,当时是宋、明刻本的天下,清、民国的刻本不入他法眼。可现在,想找一部明、宋的刻本,难上加难。
他说:“古籍善本市场仿佛一桶水,舀一勺少一勺。”真可谓“一页宋版,一两黄金”
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校勘质量高。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但近年来,宋元时期的精品刻本,非常少见。
考证秀邑
据《秀山县建置沿革简史》载:秀山地区在宋徽宗政和年间(约在公元1114年左右),就有土司的设置,“始立平茶洞,属羁縻思州”。宋理宗十二年,贵州松桃土同知杨通晟率其子光彤、光辅、光隆、光贵,征服了平茶(今秀山清溪一带)、邑梅(今秀山梅江一带)、石耶(今秀山石耶一带),于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置平茶承化军民府,由杨光彤任知府;邑梅置宣化军民府,由杨光辅任知府;石耶为顺德军民府,由杨光隆任知府;均隶属思州。
到元成宗大德六年(公元1303年),元朝对少数民族的建置进行清理和调整,以便加强统治,改邑梅宣化军民府,为佛乡洞长官司。
而刘姓先生收藏的《百家姓》书中,第一页印有“百家姓秀邑裕顺祥刊”中的“秀邑”,就是指那个时期秀山的简称;“裕顺祥刊”,指那个时期秀山的一个商铺印刷发行了《百家姓》;盖有一款“石银正印”的宋体红色印章一枚,是指当年这本《百家姓》的使用者自己珍藏并传于后人,他叫石银正;最后一页印有“百家姓终”,是其它现存《百家姓》资料没有的,恰好是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以前宋版《百家姓》的版本,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