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房的光》 莱顿
弗雷德里克·莱顿(1830—1896)是19世纪末英国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他辉煌的艺术光芒甚至冲淡了雷诺兹的影响,成了英国皇家学院派的代名词。
莱顿1830年12月3日出生于英国史卡布洛,生长在俄罗斯。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沙皇的医生。莱顿的父亲爱好古典艺术,对幼年的莱顿有深刻的影响。莱顿9岁开始自己作画,10岁随父亲来到罗马,师从一位叫梅利的画家,在那里获得了绘画知识。他13岁赴德国,在法兰克福美术学校学了一段时间;14岁来到艺术之都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进了阿卡德米亚美术学校学习,业余时攻习解剖。后来他又转回法兰克福学校学习,直到17岁。他崇拜安格尔,复制过提香和柯勒乔的画,从他后来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古典主义的钟爱。这些经历使莱顿开阔了艺术眼界。
1852年,22岁的莱顿移居罗马进入了罗马美术学院进行正统的绘画学习,并开始了独立的艺术创作。这一年他创作了场面宏大、气魄雄伟的历史题材作品《契玛布埃小姐护送的行列通过佛罗伦萨大街》(又译《圣列的行进》),显示了他的气质和才华。
3年后,莱顿返回故乡英国,《圣列的行进》在皇家美术学院的画展上获得了成功,评论界给予他极高的推崇。令画家更为高兴的是,这幅画不久后竟被维多利亚女王购买,他本人则有幸晋见了女王。这时的他已成为英国画坛当之无愧的后起之秀,从此一跃登上大英帝国的画坛。1868年莱顿展出自己的学位作品《圣哲罗姆在沙漠里》,获得了美术学院院士称号。
莱顿曾参加过拉斐尔前派运动,但终因受古代艺术影响太深而走向学院派新古典主义之路。在担任“宫廷画师”期间,他为迎合上层趣味,弥补英国美术中匮乏的高雅、精炼趣味,画风日趋甜美、抒情,柔和的造型、饱满的色彩、细腻的刻画常使所描绘的形象具有欢愉、轻盈的气质。后来又在此特征上略带羞涩、倦愁的感伤情调。
莱顿善于描绘女性,并赋予她们以高贵气质。而且因古典主义绘画原则,使他笔下的女性楚楚动人。《闺房的光》中,莱顿将照镜子的女子表现得美艳惊人,拉长了的身材,丰腴而富于风韵,长裙被细致地描绘出图案纹样,富于质感。整幅画传递出一股贵族气息,展示出一种古典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