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江,安徽歙县人,明末清初时重要画派“黄山派”的著名画家之一,同时又是“新安画派”的先驱,还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合称“海阳四家”。他善写梅竹,但以工画山水而名重一时。既重视传统,又强调创新,是一位具有创造精神的僧人画家。安徽省博物馆藏有渐江多幅作品,其中《山水梅花图》册,取景摄物,很不一般,构图新奇,技术娴熟,用笔颖脱,着墨精致,以清淡渲染的色调得其高古简洁之气,是一幅幅很有自然界气息和作者独创精神的好作品。
《山水梅花图》册,共11幅,纸本、墨色,各纵22厘米,横14厘米,其中山水9幅,梅花1幅,另有题跋1幅。10幅画均无款,分别钤“渐江”朱文连珠印、“渐江”白文印、“弘仁”篆书朱文圆印。取景清新,用笔秀挺,具有伟峻沉厚的质感。所写的层崖陡壑,势壮雄险,柱石峰峦,奇诡尽变,比自然界更富有生意。他用简练的线条、明洁的笔墨、谨严的组织,放射出寒风瘦劲的画风面貌,使人俗虑尽消。从此图册中可以看出,画家的构图用笔尤为稳定,而且谨严精细,持重沉着,一丝不苟。画面朴素、简洁,几乎没有皴擦和墨的变化,具有瘦削、纯静、精细、幽深峻远之美,而且又能于瘦削处见腴润,于精细处见苍劲,于简洁处见伟厚,于纯静处见刚正,生动地表现出作者所特具的清远秀逸的画风情调。
下面说一下其中的两幅画,一是山水,一是梅花。《山水梅花图》册之四,乍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但细细品味,图中所绘峰峦高耸入云,确具有新颖别致之处。画面朴素自然,萧疏淡雅,意境悠远,洋溢着浓郁的山野气息。山谷平台上,茅屋数间,方境之渲处,杂草丛生。秋林饮霜,翠竹变色,木叶微脱,岩壑露骨,悬泉飞漱崖间,远际山影绰约。整个画面画得特别宁静,但在静寂中又显示出一种刚正之气和不屈的精神,观之不觉心怡神爽,仿佛涉足这绝少尘踪的环境,置身于静美而又动美之中,这正是隐者卜居之地,从这幅图中隐约透露出画家生活的影子。图之十是梅花,图中老干半截斜出,生出两三枝条,其上花开几朵,清淡秀雅,瘦劲姿媚,给人一种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的感觉。清代文学家龚自珍说过:“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渐江画梅真可谓“信于拈来自有神”,使我们看到了他画梅的独特风格。渐江一生爱梅画梅,颇有成就,与其说他表现的是梅花,莫如说是他心境的表露——空清、高洁、冰心。他去世后,友人根据他生前喜爱梅花的习性,在他的墓地种梅数百株,故渐江死后又有“梅花百衲”之称。
《山水梅花图》册最后1幅是作者题跋:“学人顿巾钵于阜,维时大雪弥漫,舟车胶涩,藉芘苏生居士寓斋,僵仆之困,庶几免焉。顷将荷担还山,临岐呵冻率涂,遂成十册,用以投教,又当博居士一朵颐耶?戊戌嘉平月,渐江弘仁谨识。”钤“弘仁”朱文圆印和“渐江”白文方印。“戊戌”为清顺治十五年,即公元1658年,作者时年49岁。该图册距今已有350余年历史,传承有序,保存完好,十分难得。
渐江出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他的祖上原为歙县的大家族,但因他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母亲仍然为他求师进学,勤奋攻读,习举子业,终成明末秀才。清军入关,南京陷落,渐江抱着一线希望,自负卷轴,投奔当时称帝于福建的唐王政权,继续从事抗清复明的斗争。唐王失败后,渐江怀着亡国之痛,上了武夷山,削发为僧,法名弘仁。他本姓江,名韬,字六奇、渐江,号无智、渐江学人。在福建期间,他云游山野,力攻诗画,以发泄遗民壮志未寂的情怀。多年后他回到了老家歙县,住在城西郊披云峰下太平兴国寺。歙县离黄山、白岳(齐云山)很近,都是国内名山,他便时时往来其间,他的画上钤有一印“家住黄山白岳间”,既已出家做了和尚,黄山、白岳也就成了他的家了。弘仁对于黄山胜景,极为熟悉,体念很深,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写黄山景色者为多,而且最为精彩,如故宫博物院藏弘仁《黄山图》册,图册共60幅,纸本,有水墨,有设色,各纵21.2厘米,横18.3厘米。凡60图,遍写黄山胜迹,构图奇倔,笔墨劲洁,幅幅不同,各具面貌,可谓费心之作。下面就《黄山图》册中的两幅画,略加介绍,以见一斑。
故宫博物院藏《黄山图》册之七的天都峰,基本是以真景写生而加夸张。天都峰为黄山著名山峰,其险为黄山之冠。尤为精彩的是南京博物院藏渐江《黄山天都峰图》立轴,它是一幅大中堂,纵3米多,横约1米,作者用方直线空勾出无数大大小小的几何体,组成了天都峰奇绝险峻之势。评论家陈传席先生说:“这一画法在渐江之前是不曾有的,它正是来自黄山真景的启示,是渐江绘画的典型风格。”黄山属花岗岩石质,天都峰图,写家乡景物,得黄山神韵。再欣赏《黄山图》册之一“桃花溪”图。在这幅画中,渐江先用长线条勾出山石的大体,形成几个大的几何体,再在这大而空的几何体中,衬以小而密的几何体,使疏密得宜,自然成趣。尤其溪水中以方折线条绘就的大小石块,更具有强烈的装饰趣味。长者桥上行,祥云山间浮,山光水色,章法很不一般。查士标曾称渐江的山水画“入武夷而一变,归黄山而益奇。”
渐江一生热爱黄山,善写黄山真景,他曾写诗道:“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独有情怀。墨沈即墨汁,这第三句是说作者独特皴法的黄山之作,是能够送给亲朋好友的,接下第四句是说,不必提出其为某山某峰的形象。因为他是创造性地写生,描绘的是黄山神韵。渐江作山水“初师宋人,为僧后为元人一派,于倪黄两家尤为擅长。”明末清初篆刻家、鉴定家周亮工曾说渐江“喜仿云林,遂臻极境”,渐江自作诗云:“疏树寒山淡远姿,明知自不合时宜。迂翁(即倪云林)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可见在他秀峭简淡的画风中,有着先人的遗意,特别是受倪云林、黄公望的明显影响,借古开今,为己所用。
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渐江的《山水图》册,另有一番情趣。图册纸本,共8开,其中墨笔6开,每开各钤“弘仁”、“渐江”印,无款,各纵24.5厘米,横22厘米。构图简练,意境清新,每开均有查士标对题。这里择该图册之三、之四和查士标对题诗,供鉴赏。
渐江治学严谨,作画精益求精,每每作画之前都周密酝酿,再三推敲,从不草草下笔。“画成未肯将人去,酒热茶温且自看。”从他的诗句可以看出,他认为自己不满意的画,决不轻易与人。渐江在画坛的地位很高,而在其家乡徽州一带,影响最为深远。他的画,在他生前就已很贵重,当时“江南人以有无渐江画定雅俗”。他还兼工诗书,楷书学唐代颜真卿,行书学元代倪云林,被誉为诗、书、画三绝的画僧。近人黄宾虹、贺天健等都认为渐江的画是“新安派中的佼佼者”、“弥足珍贵的艺术品”。
那末,渐江的传世作品能有多少呢?1984年5月,安徽省举办纪念渐江大师逝世320周年大会,国内各大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界等20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在安徽省博物馆召开的学术研究会。从这次大会上我们知道渐江的画,国内各省市博物馆、美术馆等共收藏有60余幅,其中故宫博物院收藏最多,也最精彩。
渐江一生作画,敬孝老母,终身未娶。病逝于清康熙二年(1664年),终年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