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
这些来自火星或者其他外星球的陨石每克最高可以卖到五六千美元,普通的价格也至少在500美元左右,远远高于黄金甚至钻石。随着投资客的增加,这个原本小众的市场开始膨胀并扭曲。
在长沙白沙路的一家茶馆里,柯作楷兴奋地谈论着他手头所搜集的陨石,用他自己的话说,即便在全球范围内,他的这些“天外来客”无论是品质还是种类都算得上是业内极具收藏和研究价值的上品。
为了寻获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陨石,柯作楷二十余年间游历了大半个地球,同时也耗费了高达千万的家产。
“我从1990年开始收藏陨石,到现在投入的金钱至少有一两千万了。”柯作楷平静地对记者说。
依据业内资历,柯作楷应当是国内陨石收藏者中名气最大的人之一,而对于这个并不广为人知的群体,柯作楷坦诚。
目前,在中国染指这个行当的大约有100人,但真正从事陨石收藏、交易的人数不到五六十人,全世界参与其中的也不过一万人左右。
“除了真正意义上的陨石爱好者,其他人更多的还是希望借助这个载体来赚钱。”柯作楷说。
为多数人所不知的是,这些来自火星或者其他外星球的陨石每克最高可以卖到五六千美元,普通的价格也至少在500美元左右,远远高于黄金,甚至钻石。
事实上,随着陨石价格的逐年抬高,围绕着这项生意而四下找寻机会的人也越来越多。柯作楷说,他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人发来的陨石样图,以及被夸大的价值信息,而绝大多数人都是他所不认识的。
“可能是因为我做这一行久了,名气比较大吧。”柯作楷笑着说。
疯狂的石头
目前全球参与陨石交易的人已经增加到一万余人。陨石的价格也从当初的几美元每磅攀升到堪比钻石的巨额数字
每年二月,在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图森市都会举办一场持续半个月的矿物宝石、化石、陨石展览会,也正是这个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陨石商贩都会云集在这个沙漠小城,互通所得。
“世界上的珠宝商人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集会的,在陨石展览期间,组织者还会举办拍卖会。”柯作楷说。
与其他商品展览会不同的是,陨石展销会大多都为私人组织。在展销会开幕之前,全世界一些在业内具有相应资格的收藏者都会收到组织者发出的邀请,而这个以陨石为链条维系起的商业圈子几乎不对外开放,外人要进入这个交易圈则必须通过严格的身份验证,“需要有人推荐。”
在展销会期间,组织者会承包下当地一家旅馆的一至两层,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前去参展的陨石商贩只需交纳800美元的注册费,总计160美元左右的住宿费,就可以在那里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陨石交易。
这些远道而来的参与者大多都拥有多重身份,有来自世界各国各种天体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有商人,也有试图通过倒转投机获利的陨石商贩。
据柯作楷介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全球涉足陨石交易的人仅200人左右,而目前参与其中的已经增加到一万余人。与此同时,陨石的价格也从当初的几美元每磅攀升到堪比钻石的巨额数字。
“目前全球已知的陨石数量也就4万块左右,一百来吨,因为稀有所以值钱。”柯作楷说。
为了获取这些为数不多的陨石,如柯作楷般的“玩家”会将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消耗在旅途上,甚至荒芜的沙漠里。即便如此,在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后他们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获得欣慰的回报。
“国内的陨石数量非常有限,很多收藏者都会选择去陨石坠落较多的地区寻觅,尤其是在北非。”福建省天文学会副秘书长潘小清对本报记者说。
据潘小清透露,撒哈拉沙漠是目前发现陨石数量最多的区域,全球已知陨石的60%左右都是出自撒哈拉沙漠的北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当地目击陨石坠地的游牧居民也开始逐渐“坐地起价”,其中很多居民为了找寻陨石甚至在沙漠中孜孜不倦地游荡了二三十年。
但并非所有的陨石都能卖个好价钱,是否具有研究价值,以及是否属于稀有种类是判断陨石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准,而要发现这种属性,收购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眼力。
“陨石分为很多种类,比如铁陨石、石陨石等等,质量的高低主要还是取决于是否具有研究价值,或者稀有程度。”中国地质大学地学院教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院徐伟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经验丰富的买家一般都有这个判断力,对于一些鉴别能力相对缺乏的人就难免会上当受骗,中间还是有一些赌博的成分存在的。”柯作楷说。
然而在巨额的利润空间下,还是有人甘冒风险。
柯作楷说,国内陨石交易圈中一大批信息都存在虚假现象,有些甚至连拥有者自己也并不所知,有些则是人为地夸大其词。
即便如此,国内依靠倒卖陨石的数十个人仍然为此绞尽脑汁,他们中有些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人,有些是科研机构的研究员,有些是古董经营者,有些则是从事奇石、矿物标本生意的个体户。
“还有高速公路的承包商,修路的时候挖出了陨石,发现可以赚钱就加入了这个买卖。”柯作楷说。
隐秘的交易
“陨石被谁偷走了,又是如何运到美国的,这些我不知道,但我听说他们出售的价格很高。”
如果一块陨石来路不明,它很有可能是通过非法渠道而交易转手的。
据柯作楷介绍,在很多国家,陨石被严禁带出国境,而在当地进行陨石交易则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
“在非洲北部的一些国家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埃及、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等国家,在他们土地上发现的陨石一律属于政府财产。”柯作楷说。
但由于政府监管力度不够,还是有很多陨石碎片被通过诸多隐秘的方式交易出境,这些原本应当属于当地国家自然博物馆的珍贵地质和考古资源也就大量地流失国外。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国外,在我国境内,让业内诸多资深“玩家”都觉得扑朔迷离的陨石走私案例也屡屡发生。
北京天文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程师向本报记者透露,2000年,新疆阜康市一名当地居民在戈壁滩上发现了一块重达一吨以上的陨石,但没有将这一消息上报至相关部门,而是选择将陨石隐秘藏好后,暗中四处寻求买家。
5年后,这块以陨落地点命名的阜康陨石突然出现在美国市场,并被切割分解后以每克300美元的价格公开出售。
根据国际陨石联合会公布的资料显示,这块陨石分类为橄榄石铁陨石,总重量为1003公斤,正是2000年在新疆坠落的阜康陨石。
而这块陨石何以被偷运至美国,上述知情人士也不得而知。
随着阜康陨石的境外曝光,国内陨石交易圈中的人都倍感诧异。最后几经传言,柯作楷被误以为是走私阜康陨石的始作俑者。
“大家都说是我卖出去的,维基百科上对这块陨石的注明也说是从我这儿流传出去的,对于这样的诬陷,我非常气愤。”柯作楷说。
此后,柯作楷不止一次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渠道发表声明,以示清白。而对于阜康陨石被走私海外的真实内幕,柯作楷则向本报记者透露,他目前掌握的可靠信息是:一个名叫Mike Famer的美国人是这块陨石的第一买家,这个50多岁的美国人有一个专营陨石的公司,叫西北陨石实验室。
柯作楷告诉记者,陨石被运到美国后,最初被切割成三大块,另外两块分别被某影视明星和一个博物馆所拥有。而由于阜康陨石属于稀有种类,之前被切割的部分又再次被分解至近百块不同大小的碎片,在国际陨石市场秘密流通。
2010年冬天,天津一名收藏者从美国带回一块两公斤重的橄榄石陨石,而这块碎片也正是阜康陨石的一部分。
除了阜康陨石离奇“失踪”以外,2009年在湖南湘江发现的五块重达十几吨的铁陨石也同样被人神秘套走,时隔三年,柯作楷至今依然耿耿于怀。
2009年7月,湘江进入枯水期,滩涂显现,五块硕大的石头裸露在湖南湘潭县易俗河镇铁牛埠码头的河床之上。
“刚发现的时候我还不能肯定是陨石,很多人也都对此表示怀疑,所以一时大意错过了。”柯作楷说。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2009年10月20日,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原总工程师童潜明前往现场勘查,发现五块形状各异的铁质体块,较大的长2.8米,宽0.8米,厚0.45米,按铁的比重7.9克/cm3计算,仅一块就重达8吨。后经童潜明检测,铁矿均具有磁性,罗盘等仪器接近会出现失灵现象,锤击时则伴有清脆的金属声响,表层在捶打之下为铁黑色金属光泽平面。童潜明用地质锤反复敲打未能获得碎片样品,随后,童潜明认为这五块石头并非陨石,而是人工铸造的铁块。
2009年元旦前后,这五块陨石突然失踪,随后,柯作楷找到陨石失踪前的照片反复考证,并将照片发给徐伟彪,以及“全世界收藏陨石数量最多的人”罗伯特·黑格,最后得到统一答案,被盗的五块石头不仅是货真价实的陨石,还具有极其珍贵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2010年7月,柯作楷收到消息称,湘江河底掩盖的陨石在美国被切割出售,卖家是一个德国人。
“陨石被谁偷走了,又是如何运到美国的,这些我不知道,但我听说他们出售的价格很高。”柯作楷说。
据了解,北京天文馆一位研究员曾前往铁牛埠码头考证,为此,柯作楷曾一度怀疑是其套走了铁牛埠陨石。但该研究员得知后大为光火,恼怒地对柯作楷说:“如果你不是我朋友,我就上法院告你诽谤!”
交易合法性存争议
中国目前尚未针对陨石交易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而这也成了国内众多陨石贩子交易的可乘之机
在陨石交易圈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对陨石的交易价格除买卖双方外几乎不对他人公开,尤其是对于卖方而言,这样的保密原则似乎更为重要。
“价格保密一是担心对日后交易的价格产生影响,二是公布价格后难免会招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陨石收藏者对本报记者说。
据其透露,在全世界范围内,陨石交易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参与定价,所有的价格都是根据市场行情,以及陨石的本身属性由买卖双方自行商议。尤其是垄断了某个品种的陨石拥有者,由于该品种独一无二,对定价权的把握也就更加随心所欲。
除此以外,监管利剑也是陨石贩子更多选择线下交易的主要原因。
“国内很多发布在互联网上的陨石出售信息大部分都是虚假的,要获得高质量的资源一般还是会选择在国外收购,但过海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述陨石收藏者说。
据其介绍,2008年,阿根廷海关在位于阿根廷和乌拉圭的边境口岸查获了9块企图走私偷运出境的陨石,为了将这些可疑的石头“验明正身”,阿根廷海关特意请来地质学家对其进行检测,经证实,这9块陨石都属于含铁陨石,市值超过130万美元。
资料显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于1970年制定了旨在禁止非法进出口珍稀动植物标本、矿物和化石等的公约。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在内的101个签约国中,有大部分都在此后制定了相关法律,对陨石的出口加以限制。
而中国目前尚未针对陨石交易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而这也成了国内众多陨石贩子交易的可乘之机,“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到底归谁所有,应该属于目击者,还是属于政府,谁也说不清楚。”
“国外很多国家都有法律规定,陨石被列入严格保护的文化遗产,禁止携带出国。”潘小清说。
虽然法律条文尚未出台,但陨石交易仍需面临海关“刁难”的可能,而这也是大多数陨石收藏者不愿透露陨石交易以及交易价格的另一原因。
“花几百美元快递一块石头,海关的工作人员会怎么想?”上述陨石收藏者说。
然而与海关的疑虑同时存在的问题,是海关对陨石真假的判断能力。由于缺乏专业的检测能力和设备仪器,海关在疯狂的跨国陨石交易链条中的监管力度也随之大打折扣。由此给买方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则是早已完成交易的陨石被长期扣押在海关仓库内难以放行,“一旦被扣押了,长则一年短则三四个月,中间会错过更多的交易机会。”
今年3月,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陨石收藏者刚从美国购买一块稀有陨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不时打开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网站,查询陨石的运输信息,运输流程中最后一栏显示,该陨石已托运至中国海关关口,正接受例行检查。
“如果顺利的话,再过一两周就能收到了。”他略带侥幸地说。
国内陨石交易乱象
没有权威的陨石鉴定机构,是致使众多商贩浮夸成风的主要原因
交易市场的混乱是如今国内陨石界公认的事实,而构成这一事实的因素则极为复杂,这中间涉及到陨石鉴定专家颠倒真假的蓄意图谋,也包括诸多科研机构从业人员的浑水摸鱼。
据柯作楷透露,目前国内公开出售的陨石信息80%左右都是虚假的,而造成这一混乱局面的一大主要根源就在于很多并不具备鉴定资格的专家颠倒真假,别有用心。
“很多假陨石经过所谓的专家鉴定后,被过分地夸大,而有些真正的陨石他们就刻意隐瞒,然后想办法据为己有。”柯作楷说。
柯作楷透露,此前被媒体广为报道的某地陨石夜明珠根本就是无中生有,被多名专家鉴定后宣称的高达数千万元的巨额经济价值也难逃炒作之嫌。
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007年至2011年间,新疆、浙江、内蒙古、山东等多个省区均爆出发现陨石钻石夜明珠的消息,而记者从权威机构获得的资料则显示,连续数年间,中国境内发现的陨石屈指可数。
“国内的陨石数量每年能发现一到两颗,而且并非规律性出现,总体来说,国内的陨石数量是非常稀少的。”潘小清说。
除此以外,没有权威的陨石鉴定机构也是致使众多商贩浮夸成风的主要原因。
柯作楷告诉记者,国际上对陨石种类和质量的鉴定非常严格,需要同时获得五个国际顶级地质科学家的一致肯定才能向国际陨石收藏家协会申请预备号码,在经过反复检测并通过后,被鉴定的陨石样品才能面向全球公布。
与此同时,对于陨石的鉴定分类和命名也需由国际上十余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团审核投票决定,目前中国拥有投票权的仅徐伟彪一人。
加入该组织也有“门槛”。“我在国际陨石收藏协会的编号是imca5180,加入这个组织需要至少两名会员推荐才能通过,我是当时的主席和副主席推荐的。”柯作楷说。
5月17日,柯作楷向国际陨石收藏家协会申报的一块的稀有陨石被审核通过,陨石被官方命名为Northwest Africa6594,属于无球粒陨石。
柯作楷坦诚,目前,他购买陨石的主要来源地都在国外市场,中国境内的陨石市场中几乎少有所获,除了假陨石漫天飞外,国内天文馆等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从中作梗也让原本就稀缺的资源大量流失。
本报记者获悉,2010年2月20日下午3时40分左右,福建连江一位名叫邱依哥的当地农民正在山间务农,在听闻一声巨响后赶至60米开外的陨石坑,拾获一块3.2公斤的黑色陨石。
消息传出后,三月中旬,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张宝林和台湾资深陨石收藏家雷克斯找到邱依哥,试图说服对方能将部分陨石标本捐赠给北京天文馆,不料对方一口回绝。随后,雷克斯向其提出了收购意向,但面对对方开出的120万元价格,雷克斯最终拂袖离去。
此后,一波接着一波的陨石商贩都闻讯而来,但由于邱依哥开价太高都未能如愿达成交易。
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后,徐伟彪连同国家嫦娥计划的科学家一道奔赴福建连江,试图获取连江陨石(依照国际惯例,陨石命名均以坠落地位依据)的样本,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甚至无法联系到邱依哥本人。
一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连江陨石在经过长时间的“失踪”后极有可能重蹈阜康陨石和铁牛埠陨石流失境外的覆辙。
不过,上述知情人士则提供了另外一个说法:此前媒体报道的连江陨石目击人的名字属虚假捏造。本报记者综合此新闻的各类消息发现,该名农民还以“邱星银”等名字出现在不同报道中。
本报记者致电福州天文馆的相关人士,试图获取连江陨石的最新动向,该人士称由于没有持续关注,所以对陨石的去向也无从知晓。随后,记者通过不同渠道试图联系连江陨石的目击人,但这名邱姓农民仿佛已人间蒸发。
“这不是一个好预兆。”上述知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