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画并列展出 各长800厘米
http://www.socang.com 2011-06-02 09:57 来源:东方早报
“合璧”展出是将两幅画并列陈列,其中《剩山图卷》画面横51.4厘米,但题跋较多,总长约800厘米,我们将全部展开,后一段《无用师卷》画面六纸横636.9厘米,由于展柜总长只有1600厘米,所以《无用师卷》只能展出800厘米,大概可以看到明代的邹之麟题跋,两幅画基本是一半对一半地展出。
专访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山水合璧”大展策展人何传馨
早报记者 顾维华
何传馨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的处长,也是此次台北故宫“山水合璧——富春山居图特展”的策展人,长相温文从容的他说起话来不紧不慢,然而,却可以感受得到他的忙碌——前些天一直忙于布展,在接受采访时,他连说了几个“压力好大”,“花了很多时间,花了很多力气,有期待,也有压力,两岸期待那么高,一点差错也不能出的。”
就在5月18日,他专程赴北京接受了《剩山图卷》的点交,并将之顺利护送到双溪的台北故宫。在大陆,他常常被人问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下简称《无用师卷》)何时能到大陆展出,他往往会这样说:“将来是有可能的,目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不是我们这个层面能回答的。”
也许,就像他同事笔下的他那样,在台北故宫行政大楼西侧,偶尔就有人会遇到何传馨,在那里忙里偷闲点上一支烟,吐一口,眺望远处的双溪山坡,萋萋芳草,重峦叠嶂之外,就是淡水河,沿着淡水河下去,则是那湾浅浅的海峡——诗人余光中曾将这海峡比作“乡愁”。
东方早报:目前《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事宜准备情况怎么样了?台北故宫是如何体现“合璧”的?
何传馨:画已经全部布置好了,只等观众参观,最受关注的《富春山居图》安排在210展厅,入口第一个大通柜,玻璃柜长达1600厘米,两幅画放在一个有坡度的斜板上,让观众一进来就能看到。
由于《富春山居图》已经烧为《剩山图卷》与《无用师卷》两截,又分别重新装裱,各自为画,因此不可能把它们真正粘在一起,“合璧”展出是将两幅画并列陈列,其中《剩山图卷》画面横51.4厘米,但题跋较多,总长约800厘米,我们将全部展开,后一段《无用师卷》画面六纸横636.9厘米,后面题跋也较多,由于总长只有1600厘米,所以《无用师卷》只能展出800厘米,大概可以看到明代的邹之麟题跋,这也是最理想的,两幅画基本是一半对一半地展出。
东方早报:除了“合璧”,与黄公望相关的还有什么展览与活动?
何传馨:这次特展分为一、二两期,第一期从6月1日至7月31日,规划展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与剩山图卷”、“《富春山居图》临仿本”、“黄公望书画真迹”、“黄公望的师承与交游”等内容;第二期从8月2日到9月5日,展示“明清时期黄公望的影响”、“传称为黄公望的画作”等内容。除展出台北故宫珍藏的70件书画作品与《剩山图卷》,还向北京故宫、上博等商借了《清王原祁仿富春山居图》、《黄公望跋赵孟頫楷书临黄庭经》、《黄公望题倪瓒六君子图》等,以呈现黄公望艺术及其影响的全貌。
东方早报:能否介绍一下台北故宫收藏《无用师卷》的具体情况,你第一次接触《无用师卷》是什么时候?有什么感触?
何传馨:《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源自清宫收藏,是我们的70件限展名品之一,每3年才能展出一次,最近的一次展出是在2001年,我之前看过多次,这次展出又重新细细看过,有很多感慨。
我最早注意到《富春山居图》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求学时期,1983年我从台大毕业后,进入台北故宫书画处工作。后来因参与“故宫书画图录”编目工作,接触到《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亲眼目睹原画的震撼很大——实际感受黄公望天真自然的表现,黄公望的画有一种描绘性,具有“再现物象的精神”,而不像后世画家的格式化,可以感觉到他的纯真、朴拙、真诚,还有一个就是他将这种生拙的逸趣转化为笔墨来表现,笔法墨法对后来的明清山水画家影响非常大,在文人画传统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东方早报:你如何理解《富春山居图》的传奇性?
何传馨:《富春山居图》被誉为“大痴第一画”,以及“名作中的名作”,这主要源于三点:第一个是艺术史上的价值,它表现了中国书画从宋代画院讲究逼真形象、赋彩浓丽的风格,转变为即兴写意、以笔墨展现抒情写意的文人画精神;其次,它有火殉的传奇性故事,书画史上再没有一幅书画是因火殉裂为两半的例子;第三,《子明卷》与《无用师卷》的真伪问题,包括乾隆对《子明卷》的误判,引发后人对此两卷热烈的辩论。
东方早报:学者徐复观在上世纪70年代坚持认同乾隆的判断,认为《子明卷》为真,《无用师卷》为赝,并引发了又一轮争论,现在认同《子明卷》为真的观点还有吗?
何传馨:我求学时最早注意到《富春山居图》就是因为那次争论,现在这样的观点基本没有了,《子明卷》这次也会在我们的展览中陈列。
东方早报:很多大陆民众认为此画是中华民族分散离合的象征之一,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何传馨:我是希望从艺术的角度看待这件事。一幅画被焚成两半,一半收藏于台北,一半在大陆,我在没到大陆亲眼看过《剩山图卷》前,还有些怀疑,去年到浙江省博物馆看到《剩山图卷》以后,对比起来,确实是同一笔墨。两幅画共有六个火烧洞,前两个都在《剩山图卷》上,第三个则是一半在《剩山图卷》上,一半在《无用师卷》上,第四个到第六个洞都在《无用师卷》上。
至于很多大陆朋友认为此画是中华民族分散离合的象征之一,我很尊重这样的观点。我也想说的是,这次是单纯地把画借过来展出,牵涉到其他的问题比较复杂。
东方早报:去年两会温家宝总理提出“画犹如此,人何以堪”,“合璧”之路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实现,作为参与人之一,你们最早是什么时候想到“合璧”的?
何传馨:其实早在2008年,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便与我们院长周功鑫谈及《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的可能性,周院长本身也是做教育推广的,从那时我们开始和浙江省博物馆接触,商讨合展的细节,浙博当时也很乐意,但当时借展时,浙博的条件是“双向交流”。因此,中间就有一段时间停顿下来。去年浙江省省长到台湾,最终答应,可以先把《剩山图卷》借过来展出。我们主要考虑的是给观众看什么,还有了解观众想看什么——这是我们策划展览的目的。
东方早报:文化交流应当是双向的,现在《剩山图卷》到台北展出,而大陆民众也十分期待《无用师卷》能到大陆合璧展出。你认为可能吗?最大的难度在哪里?
何传馨:对于大陆朋友的期待,目前还有一些困难,主要是司法免扣押的问题,当然,还有展出时名称的问题(台北故宫在台北被称为“国立故宫博物院”)。若我们关心的问题得到解决,《无用师卷》赴大陆展出是可能的。
《无用师卷》规定是3年才能展出一次,这一次展览以后,下一次展览至少也得3年以后,好在现在台湾对大陆民众开放了自由行,大陆朋友想看“合璧”,到台湾也是很方便的,目前台北故宫的观众七成都来自大陆,另外,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山水合璧”的新艺术展,是用的多媒体方式,打造数字版的“合璧”《富春山居图》,类似于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希望以数字效果更生动地呈现山水意境,同时充分说明黄公望的技法、师承等。这一新艺术展将于6月8日对外开放,其后我们将把数字版的“合璧”《富春山居图》带到大陆展出。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富春山居图”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