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之前,“当代艺术”还只是一个艺术圈内的话题,小众、前卫;但是,随着一个个天价神话的接连上演,“当代艺术”开始走进公众视野,并迅速成为一个社会热门话题,人们也开始在“天价”的笼罩之下,试着懵懂地理解究竟什么是“当代艺术”。
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犹如一盆凉水当头浇到了正在被虚火灼烧着的当代艺术市场上,当代艺术品价格一落千丈,市场开始进入了难熬的低迷期。2010年,整个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但是当代艺术的复苏却似乎“来得晚了一些”。直到今年年初,人们又似乎看到了新一轮欣欣向荣的势头:当代艺术的新“牛市”终于来了吗?
信心回来了
4月29日晚,“ART BEIJING艺术北京2011”当代艺术博览会在细雨霏霏中于北京农业展览馆开幕,在四天的展期中,共计吸引了超过4万人参观,不仅大大超过了前两年,较2008年之前当代艺术的高峰期也不逊色。
“艺术北京”是国内乃至全亚洲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之一,今年已经是第六届。“艺术北京”的六年其实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六年中,当代艺术经过了一轮惊心动魄、匪夷所思的虚火灼烧,又随即遭遇了空前的金融风暴,行情犹如坐上了过山车,着实大悲大喜了一番。
“第一天并不是假期,但是就进场了一万多人,这确实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艺术北京”创办人、执行总监董梦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据董梦阳介绍,今年参加“艺术北京2011”当代艺术博览会的有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家艺术机构,规模比去年扩大了20%左右。
除了爆棚的人气,买卖气氛也很浓烈。记者在开展第一天就看到,不少画廊的展品上就贴出“已售出”。最后一天展期还没过,有几家画廊的老板就相约去打高尔夫了,因为“画已经卖得差不多了”。
“博览会的成交是比较难统计的,因为很多买卖会延续很长时间,并不一定要在展期内完成。但是,按照截止到目前我们的统计,今年只有七八家画廊还没有成交,总成交额和去年相比也有比较明显的增长。”董梦阳透露说,“金融危机前的那一轮高峰期时,虽然经常会出现千万级别的成交,但是其实成交率和成交作品数量并不高。”
虽然今年的艺博会刚刚结束,但是董梦阳表示,现在明年博览会的展位都已经基本被预订一空。“很多画廊都是主动报名,其实从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他们对今年的交易的满意度和对未来市场的信心了。”董梦阳说。
进入市场的好时机
其实,好消息不仅仅是从一级艺术品市场(画廊和艺术机构)传来,早些时候,从二级艺术品市场(拍卖市场)也已经传来非常振奋人心的“牛市”信号。
在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季拍卖会的“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专场上, 105件作品共计取得了4.27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其中,张晓刚在1988年的重要代表作《生生息息之爱》(三联作)以7906万港元成交,这不仅刷新其个人拍卖纪录,也超越此前曾梵志《面具系列1996 No.6》创下的7536万港元的纪录,成为了新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最高价格纪录。
除此之外,这个专场还刷新了多位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拍卖纪录,包括张培力、王广义、耿建翌、丁乙、余有涵、刘炜……
但是,也有人会担心,尤伦斯毕竟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大、最重要的藏家,他的藏品可以说是当代艺术市场毫无争议的“蓝筹”。如此好的拍卖成绩究竟只是一个偶然事件,还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呢?
“拍卖结果确实会受到拍品稀缺性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今年,一些非常重要而稀少的作品出现在市场上,往往这些作品会缔造一些好成绩。”香港佳士得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品部副总裁张嘉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但是,苏富比春拍的结果确实给了收藏家一个很大的信心,也表示大家对未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发展持一个正面、乐观的看法。我们相信在今年一整年,当代艺术市场应该会呈现出一个持续上升的态势。”张嘉珍说。
张嘉珍表示,在今年的拍品征集过程中,她其实已经感受到卖家和买家信心的变化。“佳士得今年春拍当代艺术板块共征集到拍品490件,总估价超过4亿港币,从数量和金额上都超过了上年,已经接近金融海啸之前的规模。”她说,“而且我们还征集到几件非常难得的当代艺术品,比如曾梵志《面具系列》的一幅自画像等。这些藏品都来自国外非常著名的藏家,如果对市场没有信心,他们可能并不会拿出来拍卖。”
“不得不承认,现在很多的外部资金正在寻找标的,而中国传统书画和名酒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这些资金会根据自己对价格曲线的判断来寻找新的投资目标。”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代艺术在过去两年多已经经历了一个调整,应该说已经构成了一个进入市场的好时机。”
推动力由外而内
伴随着当代艺术是否能再度迎来“牛市”的讨论,也有人开始担心,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的行情会否再次出现。“盲目地推高艺术价格并不利于一个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艺术是一个有规律、有标准的东西,就像电影的票房和其艺术价值一样,高票房并不意味着电影的艺术价值就高,奥斯卡也并不是根据票房来作为标准的。”董梦阳说。
“其实,今年的‘艺术北京’最让我欣慰和兴奋的事情就是更多的新人进场了,买家的增加和成长是一个艺术市场能够长久发展的基础。”董梦阳对此非常感慨,“我们艺术市场不能只靠几个外国藏家,我们做博览会也不能只等着几个外国人来。我们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我们自己的艺术收藏人群,今天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趋势和可能性。”
董梦阳认为,中国的艺术市场虽然在成长,但是距离成熟还有非常漫长的路要走。“艺术市场需要的是‘艺术家+画廊+收藏者和受众’一个全方位的进步。毋庸置疑,一二级艺术市场应该有很好分工和配合,而我们现在的艺术市场呈现一种有点畸形的发展,二级市场异军突起,但是一级市场声音很弱,甚至很多人以为买画只有去拍卖会。”他说。
“在西方成熟的艺术品市场,艺术品消费的主要地点是画廊,而拍卖行和画廊也是有比较明确的分工的,比如一些孤品,市场很难给出一个定价,那就只能去拍卖会;而大部分作品,有延续、有可比的价格,就更加适合在画廊交易。”董梦阳说。
谈到对“艺术北京”系列博览会发展的规划,董梦阳表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博览会”是他和“艺术北京”的目标。“今天的亚洲还没有一个城市像北京这样,有很好的艺术资源、很好的文化底蕴、很好的收藏群体,又有很好的包容性。如果不能在十几二十年完成这样一件事情,我觉得我们是愧对这个国家、这个城市给我们的这样一种可能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