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联谊会赞深圳私人收藏了不起
http://www.socang.com 2011-05-17 10:22 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商报记者 王 宇
“香港资深传媒人员联谊会”一行140余人在深圳报业集团的热情邀约下,于15日下午分乘数辆大巴,共同前往南山区东滨路的濠盛商务中心,参观私人博物馆“至正博物馆”的展览和收藏。客人们仔细参观了馆藏的书画以及其他文物,感受颇深。
馆主收藏源于家学
记者了解到,深圳博物馆的业态已经很丰富了,大大小小也有50余家了,它们或是市级、区级、街道办级的,或是企业兴办的,只有少量是个人的。个人所有的博物馆、尤其是收藏文物的私人博物馆,在深圳目前还是少之又少,这家今年1月8日开馆的“至正博物馆”是克服了许多困难,才达成今日境界的。
“至正,是元代顺帝所使用的年号,那是元朝最为辉煌的时代;而我馆藏的古字画,以元代的藏品至为精美,所以我给自己的博物馆取名为"至正"”,馆长吴福庆对香港来宾这样解释说。
吴福庆的收藏是有家学渊源的。民国时期,吴福庆的外公是位徽商,也精于书画的审鉴,他在全国主要商埠设有7家当铺,人们用于典当的东西中,就有不少是字画,“外婆回忆说,当时家中收藏的古字画有40多箱,宋元明清字画、瓷器、杂件就有上千件,其中80%在文革期间毁了,如今只留下百余件,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作品在这里展出。”吴福庆如是说。
家学如此的浸润及陶冶,使得吴福庆从小便痴迷于书画的收藏,随着经验和学识的积累,逐步练就了辨识真伪的能力。
突出专业扩大影响
香港来宾比较细致地观赏了书画。元代的钱选、倪瓒、王蒙,明代的仇英、沈周、陈老莲,清代的扬州八怪,近代的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等名家作品,都位列展厅显要的位置。元明之际的作品,有的留下了雍正、乾隆皇帝等的题跋和印章,有的透出日式装裱的风格,各自发散着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
这些藏品既有吴福庆的家传,又有他从海外回购的文物。例如明代陈老莲的《高逸图轴》,是他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花130万港元拍得的;又如清代四王之一的《耕烟散人仿古花屏》则是数年前在日本从苏格兰画商那里淘来的。
香港来宾张晴云多年供职于香港《文汇报》,除了新闻传播外,他对收藏也有自己的心得。“深圳和其他城市一样,个人收藏事业的拓展基本是二十几年的事情,像吴福庆先生的收藏成就,我认为已经很了不起了。说到香港的收藏氛围今天依然浓厚,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因为私人收藏的历史毕竟比较长,路也走得比较多而已”。
“一定要我给这个展览提个什么建议的话,我想还是更专业的好。例如一进入博物馆,便是多件木制古家具,此外尚有青铜、瓷器、玉器、佛像等,然后才是挂在墙上和橱窗里的字画,于是看这个展览就没有感觉到展出的重点,我认为私人博物馆的展览,常常受场地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容易达到完美和大气的境界,那么就不妨突出自己的重点,突出自己的专业,不怕小,就怕不专业。我的书画好,那么就全是书画;我的佛像好,那么就全是佛像。俗话所说,"宁当兵头,也不当将尾",十分专业了,你的展品就会逐步出众,逐步有了影响。说得不知对不对,仅供参考”,张晴云提出了如上的见解。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博物馆”,“收藏交流”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