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市最初的本意,是为集邮者提供一个拾遗补缺的开放式交流平台。因供需关系的变异,延伸出邮市的投资与投机功能,从而由“服务型”演变成“经济型”,其本质也发生了根本性逆转。而后者,也成为邮市吸引资金流动的最具魅力的因素。
邮市最新一轮行情起于2009年夏秋,经过长达18个月的运行,至2011年春,已经步入相对高位的平台。此轮行情的最大特点,就是早中期精品邮票呈爆发式井喷,收藏价值达到了极限。如编号邮票,从最低5000元附近,飙升至最高3万元以上。后虽有回落,但也维持在2.8万元左右。类似涨幅的邮票还有“庚申猴”、“辛酉鸡”等。
邮市起落有它自身的规律,虽然这种规律的弧线或高或低,形成强烈的反差,但依旧有它自己运行的轨迹。经验老到的参与者,处乱不惊,悲喜都一笑置之。而一些圈外人,包括入门不久的新手,遇到行情的大起大落,情绪波动远远大于行情波动。而这种非理性的情绪波动,从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邮市作为经济投资的重要市场,也受到媒体极大的关注。事实上,2011年邮市行情火热,有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包括电视台在内的主流媒体,多次对邮市行情进行正面报道。许多局外人正是从这些报道中得知邮票价格变化,捕捉到了邮市投资的机会。不过,如果这种关注带有放大镜色彩,无论行情起落都被有意无意地夸大,那么对市场的作用,就会转向事物发展的另一端。
尤其是某些媒体为赚取读者的眼球,做了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标题。当邮市处在上升阶段时,某些媒体报道一边倒唱赞歌;而近阶段市场走软,某些媒体的声音又集体转向。
邮票价格升降,邮市行情起伏,有其自身规律——一半取决于邮票本身,另一半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多数情况下,只能尊重规律,引导收藏投资,不能扭转它的发展规律。对于更多的投资者来说,正确认识邮市发展规律,淡化邮票价格变动对心理的冲击,就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到“败不悲于声,胜不喜于色”,在尊重邮市起落规律的同时,也能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运筹帷幄,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