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传统城市在全球化中消失
http://www.socang.com   2011-05-11 11: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城市的“千城一面”向来受到诟病,近日,在南开大学主办的一场有关城市形象的论坛上,就有学者炮轰全国许多城市在追求“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过程中,“呆板的、毫无生气的、火柴盒般的水泥森林”涌现出来,成为受人推崇的“地标”,200个城市如同一母同胞。

  不过,如果把“千城一面”现象的出现仅仅归咎于在城市改造中,开发商和地方行政长官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驱动下形成的“合谋”,则有些太简单。的确,在城市发展中,城市决策者基于政绩需要,一味追求“城市规模经济”,忽视“城市生存空间品质”,打造张扬性的城市排场“规模”与“表象”,是制造中国城市“千城一面”的重要因素。但是,有一个背景不能不提,这就是工业化,尤其是全球化对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冲击与影响。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一体化,也使得城市发展理念、设计思想乃至建筑手段与材料都国际化了,一方面导致中国成了全球建筑师的试验场,另一方面造成“城市流行病”与“跟风热”的泛滥。

  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央视新大楼的设计者库哈斯,在一次国际建筑设计学术研讨会上,曾这样调侃他的中国同行:“中国建筑师的数量是美国建筑师的十分之一,在五分之一的时间内设计了五倍数量的建筑。这就是说,中国建筑师效率是美国同行的2500倍。”比如上海,在过去十几年中新建的摩天大楼,比整个美国西海岸全部摩天大楼的总和还要多。而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大都直接取材于西方发达国家“高楼、高密度、大广场”的模式,缺乏城市的个性特征。事实上,“呆板的、毫无生气的、火柴盒般的水泥森林”本身,就是工业化在建筑方面的一大特征。

  工业化和全球化对中国城市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催化剂。现代城市理念在“工业革命”时代萌生,城市开发模式在“工业文明”四大原则——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基础上渐变形成,城市规模随工业区扩大而急速膨胀。目前,我国已处在重工业化时代,城市化的稀缺会反过来拖工业化的后腿。因此,当第一、二产业的结构比例发生深刻变化时,各地自然走向了一条“造城运动”的不归路。

  工业文明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工业化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巨大的诱惑力、影响力,打破了地域文化个性赖以生存的空间界限和文化界限,信息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助长了这种趋势。在建筑领域,长期以来,以西方建筑话语为主的建筑文化一统天下,全球化更是把西方的价值观带到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由此形成了城市空间和形态的趋同。我们看到,无论是北京、上海、大连、杭州,还是香港、台北、曼谷、汉城,或是纽约、巴黎、伦敦、多伦多,许多城市都失去了个性,彼此十分相似。可以说,全球化话语的影响,淡化了中国建筑和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对全球文化的认同和对当代消费模式的共同追求,使传统城市特色日渐消亡。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使得建筑市场日益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建设项目,由远离项目所在环境和背景的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对城市文脉的缺乏理解,以及开发商对利润的追求,导致了一种在一张白纸上规划城市、改造城市的自由。比如,相当多的境外建筑师在处理中国的旧城改造问题时,往往将城市看作一张白纸,把中国当作实现其建筑理想的试验场,在上面随心所欲地勾画蓝图。而本国的建筑师,要么服膺于西方理念,亦步亦趋;要么为了订单,迎合领导和开发商的意图。

  没有思想和个性的城市犹如没有灵魂的人。对于具有几千年城市史的中国来说,如果城市失去特色,将历史文化的底蕴破坏殆尽,“千城一面”,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那么,不仅是中国建筑和中国城市的悲哀,也是对中国文明的糟蹋。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邓聿文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故宫五福金碗》未销先热 《故宫五福金碗》未销先热 创想计划开创全新艺术模式(图) 创想计划开创全新艺术模式(图) 2011华辰十年春季拍卖会拉开帷幕(组图) 2011华辰十年春季拍卖会拉开帷幕(组图) 匡时春拍再推明清犀角雕刻专场(图) 匡时春拍再推明清犀角雕刻专场(图) 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公布(图) 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公布(图) 与莎拉·梅斯特谈摄影收藏(图) 与莎拉·梅斯特谈摄影收藏(图) 格哈德·里希特失踪多年作品亮相拍场(图) 格哈德·里希特失踪多年作品亮相拍场(图) 养墨堂 养墨堂 2170中国画提名展(组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