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伟大的小博物馆
http://www.socang.com 2011-05-06 15:30 来源:羊城晚报
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小博物馆,仿佛是湍急水流下安静的河床,沉淀着一个时代、一座城市、一群人的集体记忆。
提起博物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美国史密森博物馆这些航母级的巨舰。它们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足迹,珍藏着先人精神的遗址,散发着月亮般柔和明亮的光辉,为现实定位,给未来导航。
但是,在这些月亮周围散布着的熠熠群星,虽然小,却同样伟大。
1694年,法国圣文生修道院的勃瓦梭院长,在弥留之际,把所有个人收藏捐赠给修道院,附带条件是———必须允许一般民众入内参观。这小小的一个心愿,成就了400多年来博物馆发展史上越来越明晰的伟大理念:面向公众、价值传播、免费分享。
1833年,英国建筑师约翰·索恩爵士立下遗嘱,将自己在伦敦的住宅捐赠给国家,但前提是———从内到外的陈设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改动。在这个艺术品高度密集的四层小楼里,容纳了索恩多年的收藏品:绘画、雕塑、建筑模型、摆件,包括他的3000多幅建筑手稿,甚至还有埃及帝王谷出土的赛地一世的石棺…… 约翰·索恩爵士博物馆成为英国最小的国立博物馆。
不过,既然捐赠了,那么,进来参观自然也就免费了。
不要小看免费二字。在当时,即便是向公众开放的国家级博物馆,参观也有重重限制条件。比如大英博物馆就需要书面申请预约,每天只允许30人参观,参观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同时参观者必须待在一起,不得自由走动。
真正的博物馆时代,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1899年,美国诞生了第一个儿童博物馆,博物馆的功能从收藏陈列扩展到公共教育。中国的博物馆也从这个时候开始起步,1905年,张謇创立南通博物苑,博物馆进入中国。
100多年来,博物馆的亲和力越来越强,与公众的距离越来越近。
在纽约移民博物馆的入口,堆放了各式各样的箱子,这是美国先民装载家当、离开故国奔往新大陆最具体的见证。在传家宝展览室中,收藏了超过50个家庭所捐出的宝物,每一件,都在讲述着百年前移民的泪水和希望。
一对艺术家情侣,分手后又再次牵手,这催生了“心碎博物馆”的诞生。他们四处征集恋爱纪念品及其背后的故事,这样的博物馆,可以让失恋者们释怀和疗伤。
今天的博物馆,珍藏的不再仅仅是价值连城的宝物,讲述的不再仅仅是国家、文明、宗教这些恢弘主题;寻常的物件,同样价值连城,平凡的生命,一样博大恢弘。
这些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小博物馆,仿佛是湍急水流下安静的河床,沉淀着一个时代、一座城市、一群人的集体记忆。
它们很小,它们很伟大。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博物馆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