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周贵族墓、仿铜陶礼器、骨针和二次合葬墓等重大发现,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第三次发掘进入了关键时刻。昨天上午,考古人员在一处原始部落房子遗址发现一只保存几近完好的三足陶鼎。据专家介绍,陶鼎是6000多年前原始人类用来做饭的炊具,与以前出土的陶鼎残片相比,这件保存较为完好的陶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000岁陶鼎重见天日
在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现场看到,在一个深约1米的探方里,随着考古人员慢慢扒开土层,一个圆形陶罐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只陶鼎口径约6厘米,高约9厘米,底部有三个小支架,外表呈灰色,内侧因为年久火烧,色彩变得有些发红。
“真是太好了,以前出土的陶鼎只是残片,这次保存得这么完好!”一名考古人员惊喜地叫了起来。现场的考古专家介绍,这只陶鼎是6000多年前大汶口文化早期原始古人做饭用的炊具,陶鼎炊具在当时已经成为十分平常的生活用品,在以前的发掘工作中也出土过,但一般都是残片,这只陶鼎保存完好十分难得。
古人以海鲜和野果为生
早期的大汶口人主要用三足陶鼎煮食物。北阡遗址发掘现场的专家介绍,在大汶口早期,人类便开始用陶鼎等炊具做饭了,这只陶鼎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另外,古人还有一种十分先进的陶鼎炊具,就像现代人用的蒸锅,在当时叫做陶甑和陶鬲组合。古人在蒸煮食物时,采用陶甑底部的通气小孔,将它放在配套的陶鬲上,当木柴在盛水的陶鬲下燃烧时,热气从陶甑底部的小孔进入陶甑便可以蒸熟食物。
在北阡古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贝壳堆积,主要有多种海螺壳和蛤蜊壳,另外还有大量的牡蛎壳、海蟹壳和乌贼骨等。由此可见,虽然当时已经有了小麦,但人类居住数量少,海产品和野菜等十分丰富,人类食物以野菜、野果和海产品为主。
陶鼎残片具有重要意义
在前几次的发掘工作中,也出土了大量的陶鼎残片,经过后来修补,这些陶鼎都已经恢复原貌。在发掘现场看到,除了出土的这只完整的三足陶鼎外,还发现了大量的陶鼎、陶甑和陶鬲等的残片以及一处二次合葬墓。考古专家介绍说,这些器物的出土,具有十分鲜明的大汶口文化早期时代特征,这说明陶鼎已经成为当时人类主要的炊具。
“这可是大汶口文化的象征物之一。”考古专家说,在距今6000多年前,先民们还不掌握冶炼技术,他们使用的炊具多是用陶制品。有了这些宝贝,可以认定,在6000多年前,先民们已经在青岛沿海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对这次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考古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