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藏的元青花龙纹象耳瓶
康熙青花开光山水人物图盖罐
湖南 陈 锐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高44.9厘米,口径22.6厘米,底径14.2厘米,造型优美,大口外撇,筒状长颈,溜肩鼓腹,胫部内收,足底外倾,二层台圈足,白釉底上青花双圈。胎质坚硬,胎体厚重,青花呈色灰蓝,釉质莹润光亮、白中闪青,器身描绘寻访高士和高士寄情于山水的画面。其独特的价值在于腹部有题记,注明了准确的烧造时间“康熙壬寅年季秋月吉旦立”,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辨识真伪、判定时代的标准器。对标准器的深入研究正是解开鉴定深不可测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一、题 记
题记云:“吉安府安福县东乡五十八都樟溪保井坑居住信士李茂林妻赵氏,敬为男孩攀莲发愿,喜助磁器瓶壹对,敬奉瑶金山古佛殿前,永远供养,祈保合家清吉。康熙壬寅年季秋月吉旦立。”通过题记可知,这件凤尾尊是一个母亲给孩子请愿、祈求保佑合家平安而供奉在瑶金山古佛殿前的供瓶。其底部亦确有经长期烟熏留下的黄色痕迹。凤尾尊时称瓷瓶,原有一对,现仅存一件。供养铭文记述了详细的地点、人名和时间,笔者按图索骥,查找地方志,还原了部分历史面貌。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刻本《安福县志》载:“顺治四年大饥,斗米银七钱,民食树皮野草,死者甚众。五年大饥又大水。十八年五月大水平地深三尺,漂决田亩庐舍。康熙四年旱灾。六年水灾,知县焦荣申报得减征。十年旱,大饥,知县张召南赈之,申报捐征三分。十七年三、四、五月大饥,知县张召南赈之。”从这段史实可知,供养人李茂林及其妻赵氏一家当时生活得并不安宁,洪水、大旱、饥荒等灾难接踵而来,吞没财产,危及生命。于是,他们供奉瓷瓶一对,祈求瑶金山古佛殿的神灵保佑全家平安吉祥。瑶金山在江西萍乡县北境,东距赵氏家安福县东乡五十八都约400多华里,其间横亘着雄伟崎岖的武功山,明代陆世绩有诗《武功山射虎行》云:“环邑总高山,武功尤逶迤。嵯峨三万丈,盘纡八百里。古路行人稀,豺狼虎豹……”武功山曾与衡山、庐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被冠以“衡首庐尾武功中”,其上不乏有名的庙宇道观,而赵氏却不惧山高路遥,不畏豺狼虎豹,穿越武功山,供奉瑶金山的古佛殿,可想古佛殿当年香火极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刻本《萍乡县志》记:“瑶金山,距县八十里,苍翠幽秀,绵亘经十里以外,唐普明祖师修持之地。瑶金山观,唐开元时,普明大师住持于此。元大德八年重建。”该县志又载明万历二十四年状元吉水人罗洪先书“光照大千”匾额,万历四十三年吉水人邹元标书“万法归一”匾额赠于古观。这些史料表明古佛殿一定在瑶金山观内,而且一直被世人顶礼膜拜,名声很大,这应是赵氏信奉此地的原因所在。
有供养铭文的瓷瓶并不少见,全世界最有名的一对瓷瓶——现藏大英博物馆的元青花龙纹象耳瓶也是供奉瓶。其中一件上署:“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吉日舍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另一件上署:“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英博物馆研究中国古陶瓷的学者霍布逊正是凭借这对瓷瓶上的明确纪年“至正十一年”拉开了元青花研究的序幕。然而,最终揭开元青花之谜,让元青花倍受关注的还是美国学者约翰·波普博士,他也是以这对带有铭文的龙纹象耳瓶为母本,从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藏的一万多件中国瓷器中挑选出数十件造型与纹饰相似,在胎土、施釉、青花料、绘画技巧等方面具有共同特点的青花瓷,再进行反复比照研究,最终给这类瓷器命名为中国“至正型”青花瓷,并先后写下了两本著作——《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所藏一组中国瓷器》《阿德比尔神殿收藏的中国瓷器》。由此可见,有纪年的供器在古陶瓷鉴定、鉴赏、乃至改写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有着不同一般的重大意义。
瓷质供器上的祈吉语有着约定俗成的体例,即:信士的居住地址、姓名、供奉物、所求之事、供奉地点和时间。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明天启青花烛台底座上就记述了“徽州信士黄舜耕率领全家喜奉香炉花瓶烛台一副,祈保:早赐男孙、合家清吉、万事如意、福有攸归。”清顺治青花人物净水碗题记为,“信士陈有谟虔制净水碗一座,喜奉古湖心寺佛前永供,吉祥如意。顺治丁酉年季夏月朔望日吉立。”这些题记充分反应出中国人宗教信仰的现实性、目的性和功利性。
二、纪 年
这件青花凤尾尊上的纪年为“康熙壬寅年”,康熙在位61年,60年为一甲子,其中必有一个纪年名称相同。查康熙年谱可知壬寅年有两个,该瓶是公元1662年的康熙壬寅年还是1722年的康熙壬寅年呢?这需要从该瓶的绘画图案、技法、发色和器形上综合把握方能得出答案。
首先,该尊所绘图案和技法明显带有崇祯顺治的风格特征,画面舒朗恬淡,远山适当勾染,近山皴染并用,人物笔画简练,沿袭了明末清初之遗风。上海博物馆藏清顺治十年的青花山水图瓶所绘远山、近水和人物的画法与该青花凤尾尊的画法非常相似。
其次,从青花发色来看,该尊青花呈色灰蓝,为康熙早期青花瓷。康熙青花不同时期呈色差异较大。早期青花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发色以灰蓝和黑蓝为主。中期青花用云南省的“珠明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无火气,如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开光山水人物图盖罐,时代特征十分明显。晚期青花呈色淡雅,略显灰暗,有的晕散。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青花发色晕散模糊。此尊藏于故宫博物院,高43.7厘米,口径22.8厘米,足径15厘米,其肩部一侧以青花料楷书“信士生员和德威喜助清溪古洞神前花瓶一枝,祈保合家清泰。康熙乙未仲夏吉立”四行供养铭文,康熙乙未即康熙五十四年,为研究康熙晚期青花瓷的标准器。
再之,康熙朝历时61年,凤尾尊的器形变化虽然很小,但细品仍有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颈部稍稍变短,腹部渐渐变大。如:康熙乙未凤尾尊给人稳重之感,康熙壬寅凤尾尊显窈窕之美。
综上所述,此件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为康熙元年的典型标准器,是研究康熙早期青花瓷的重要实物资料。
三、画 面
凤尾尊高大,一般高度在41至46厘米之间,非一次拉坯成形,而是先拉坯口颈部,再做底腹部,半干时将上下两截粘接而成,用手伸入颈腹连接处还可感触到明显的接痕。正因如此,凤尾尊颈、腹部所绘图画通常不同,但整体和谐。此尊器身采用全景式山水人物构图,颈部和腹部画面既独立,以两道弦纹隔开;又统一,题材相似,均有近景、中景和远景。颈部河岸上一人恭敬地向另一人询问,答者手指身后,只见远处高山耸立;中部坡山疏林,屋舍凉亭掩映其中;近处河水潺潺,一人江心独钓。腹部描绘同样的山水,人物活动有所不同,为船夫移船靠岸,渡者在码头询问,答者指向身后,一人泛舟独游。此图为寻访高士图,颇有唐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意境。高士是志存高远、博学高雅、清高不仕、高孤独居的大智者,常常隐居,也称隐士,中国士大夫都有着一定程度的高士情结,普通百姓则倾慕隐者寄意江湖的洒脱和安定平和的生活。这种文化情怀影响到了我国青花瓷的装饰,出现了不少高士游戏于山水之间、超脱于世俗之外的画面。
此凤尾尊是康熙元年的典型器,作为顺治和康熙早期青花瓷的参照物,我们需要仔细研究,体会它的细部特征,才能增进鉴定真伪和判断时代的眼力和功力。该尊外口沿双圈弦纹和单圈弦纹之间绘九朵等距离简易云纹,颈部下端绘有双圈弦纹,底部与外口沿上下呼应,纹样相同,主题纹饰画在上下弦纹之间。此法的开山鼻祖便是元青花,见江西九江出土的元青花塔式盖罐,层层纹饰都是采用弦纹隔开,主题突出,清晰明了。
此凤尾尊人物画得简单传神,寥寥数笔勾勒出外形和外衣,不做细部处理,典型的晚明粗犷作风,景德镇陶瓷馆藏的明崇祯青花山水人物碗。然而,从身上衣服可见康熙早期民窑青花分水技法比晚明有了长足的进步,青花浓淡开始分明了。
这一时期,工匠普遍使用“分水皴”的技法,用毛笔蘸浓淡不同的青花料水皴擦山石树木形成深浅不同的色调来展现其表面纹理和立体感。到了康熙中期此法达到了巅峰,一种颜色竟能分出八九层且色阶清晰,这是康熙青花最显著的特征。回到凤尾尊上,看山石树木。中锋细笔勾出远近山石的轮廓和脉络,再以“分水皴”皴出近处山峦的凹凸明暗和远山的恬淡遥远。近处坡上的疏林表现手法为先画树干,树叶有的点画,有的用带点圆圈表示,有的皴染而成。山外青山,用浓青花在淡淡的远山处勾染小山尖的方法来表现。水边的石头用浓青花绘横切面,淡青花画正面,体现阴暗面,表现石头的立体感。太阳仅画作空心圆圈。凡此种种细节都应该仔细研磨,体会和感悟。
细部的观察对辨识年代和真伪方面大有裨益,然而,宏观把握风格也相当重要,风格不对,细部再似,也不对。此凤尾尊的画面风格简洁朴素,闲情淡雅,源自明末大书画家董其昌的画风,如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的董其昌晚年(1633年)作品《疏林远岫图》轴。此图近景画错落的坡石,勾勒圆浑;坡上疏林,用笔简单,各蕴姿态;在水一方,远山耸立,颇见险势;山外之山,山尖突起,勾勒简练。整个画面简洁朴拙,呈现出空灵的境界。董其昌生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卒于崇祯九年(1636年),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和鉴赏家,官至礼部尚书,其书画风格名重当时,成为晚明艺坛的主流,对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这件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烧造的时间正是董其昌艺术风格盛行的明末清初之时,必然受其画风的感染。
四、结 语
古陶瓷鉴定无非是从造型、纹饰、胎、釉、彩、制作工艺、款识、使用痕迹八个方面入手。因此,我们需要储备不同时期陶瓷器在这几大方面的相关特征,遇到古瓷时,才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有绝对纪年的标准器就是帮助我们建立起有效知识库的基石,研究对比它们,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幸遇到标准器,就如同得到了金庸笔下的武林秘笈,认真体悟,将标准器上的所有信息烂熟于心,久而久之,必成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