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九年抢救性普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首批全国性重点实施项目——《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成果16日在京正式发布,《杨家埠卷》、《朱仙镇卷》等22本装帧精美的木版年画,首次全景式集中呈现农耕时代的中国木版年画。
&包括$300万字、1万幅图片、1000多分钟的动态影像光盘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由《杨家埠卷》、《杨柳青卷》、《朱仙镇卷》、《武强卷》、《绵竹卷》、《梁平卷》、《凤翔卷》、《绛州卷》、《平阳卷》、《高密卷》、《滩头卷》、《桃花坞卷》、《平度?东昌府卷》、《佛山卷》、《漳州卷》、《上海小校场卷》、《内丘神码卷》、《云南甲马卷》、《滑县卷》、《俄罗斯藏品卷》、《日本藏品卷》与《拾零卷》组成,共22卷本。300万字,1万幅图片,1000多分钟的动态影像光盘,大量珍贵的年画发现和全面的乡土文化发掘,构成了这部极为厚重的集成性的图文集。
俄日珍藏中国木版年画及其研究成果首次大规模亮相
此次普查中,依产地规模、影响大小与现存状况分为两类,素有名望与普查发现的20个年画重要产地,形成其中19个卷本。遗存不多、几近衰亡的20个小产地的代表作(包括台湾、澳门地区),收录于《拾零卷》。各卷本都是横向地展示了曾经在中华大地上绚烂绽放过的各地年画文化。此外,还有一部分是海外的年画藏品。境外收藏中国年画最多、研究颇丰的俄罗斯和日本,均委托俄日两国资深学者调查、采集、编撰《俄罗斯藏品卷》与《日本藏品卷》。这两卷图书为俄日珍藏中国木版年画及其研究成果首次大规模在国人面前亮相,其中绝大部分藏品在国内已无法见到,价值极高,意义深远。
调查手段:文字+摄影+录音+录像 活态立体记录
此次普查遍及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抛弃了以往将年画作为单纯的乡土美术来考察,而是作为非物质性与活态的遗产。普查内容包括产地历史、村落人文、代表画作、遗存分类、张贴习俗、工艺流程、相关传说、传承谱系等十个方面。在调查手段上,除去传统的文字和摄影,还加入录音和录像,以适应活态和立体的记录。年画制作过程、年俗生活和张贴方式等重要场景,均已动态记录,刻录于光盘,附在每卷卷尾。这是历史上首次对中国木版年画进行大规模、全方位、地毯式的田野调查,普查所得的原始资料全部录入“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中。
此外,作为此项目的延伸项目《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涉及19个重要产地传承人的全部14本口述史,也已完成出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