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2009年12月22日,由浙江画院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美术馆、中国美院国画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陆俨少艺术院、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联合协办的“浙江画院25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在浙江美术馆盛大启幕。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浙江省副省长葛慧君;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林晓峰;浙江省美协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宋玉鳞;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车鹏飞;北京画院副院长袁武等国内各省画院院长、著名艺术家齐聚浙江美术馆,共贺浙江画院建院25周年。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长吕祖善;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中国文化部艺术司;中国国家画院也一同发来贺电,庆祝浙江画院成立25周年。
活动包括陆俨少百年巡回展 ( 杭州站 )、陆俨少艺术暨晚辈作品展、百年俨少 · 薪火相传 — 中青年山水画家展、浙江画院二十五周年回顾作品展、浙江画院专职画师作品展、浙江画院学术成果展等6个展览,共展出近600件艺术精品。
展览将持续至2010年1月8日。
陆俨少百年巡回展(杭州站)部份作品图片赏析
陆俨少百年巡回展 ( 杭州站 )
高山极目
2009年是已故国画大师、浙江画院首任院长陆俨少先生的百年诞辰。以感念和缅怀陆俨少先生为主题的“陆俨少百年巡回展”先后经过了上海、南京、北京和广州四地展出,得到了美术界的热烈回应。处身于“浙江画院25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中的“陆俨少百年巡回展”,则有陆俨少先生作为浙江画院首任院长和近现代山水画开宗大师的本源回溯的特殊意义。
杭州是陆俨少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地区。1962年,陆俨少先生接受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先生的邀请,兼职来杭州任山水教席。至1979年,正式调入中国美术学院,成为国画系教授。1984年又受命担任浙江画院首任院长,直至1989年离杭赴深圳。在杭期间,他的画风由早期的“缜密娟秀”转变为中期的“浑厚老辣”,创作了大量的中国画作品,在中国艺术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作为20世纪山水画的集大成者,陆俨少先生的作品全面吸收了历代经典山水画家的技法,但学古又不拘泥于古,南北宗派兼容,以“推陈创异,化古为新”的艺术主张以及独创的“勾云”“留白”和“墨块”画法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对近现代的中国画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次展览精选了陆俨少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创作的精品七十余幅,简扼而又完整地展示了他一生的创作历程和艺术风貌。从这些作品中,可以透视陆俨少先生对传统山水画艺术的深入研究和演绎变革之路,也可以感受到中国画传统的强大生命力。
陆俨少艺术暨晚辈艺术展部份作品图片赏析
陆俨少艺术暨晚辈作品展
传承经典
陆俨少先生晚年曾经非常希望举办一次师生画展,但由于健康原因,这一夙愿直至辞世仍未能实现。藉先生百年诞辰和25周年院庆之机筹措此展,目的即在于实现先生生前的遗愿,并以之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而对于参展的41位曾接受陆俨少先生霖雨润泽的学生、晚辈而言,这个展览更有抒怀感念师恩的情意。展览邀请的书画家中,陆享、陆亶是陆先生厚爱的次子和幼子,姚耕耘1956年受浙江美术学院派遣曾赴上海拜师陆先生学习,孔仲起、童中焘是陆先生在浙江美术学院任教时辅助其教学的助教,周凯、卓鹤君、王健尔、谷文达、孙永是先生于1979年所招收的首届研究生,寿觉生、陈向迅和郑方是先生1986年和1987年所培养的研究生,曾宓、李棣生、徐英槐、苏春生、姜宝林、陆秀竞、曹文驰、吴静山、俞建华在20世纪60年代浙江美术学院求学时曾受陆先生亲泽,王树培、陆一飞、陈少亭、陈家泠、徐浩飞、张大卫、张渊、万青力、赵养正、洪惠镇、宋玉麟、沈明权、车鹏飞、尹舒拉、张志民、王漪、王震铎、卢禹舜、徐一轩等作为先生的门生、晚辈,也都曾在先生驾前请益,长期得先生指点教诲。参展的诸位画家追随先生的时间或有长短先后之别,但论及先生,都有着相同的感恩与怀念。
世人以先生强烈突出的风格语言和个人面貌而尊先生画为“陆家山水”,但其教学却针对学生的性格,重视学生独立的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他的教育理念和绘画理念,为新中国培养了一代优秀的中国画创作人才,为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一百余件作品,风格各异,面貌自新,充分体现了陆俨少先生“南北兼容”“推陈创新”的教学主张和教育成果。由此,此次展览的意义或并不止于晚辈们对于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先生对近现代中国画教育的贡献,而更有启迪于当代中国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中青年山水画家邀请展部份作品图片赏析
百年俨少 · 薪火相传 —— 中青年山水画家展
薪火相传
陆俨少先生一生的艺术成就,除却其自身艺术创作上的贡献外,还在于他生前通过教学实践,以切身的创作体悟传授、培养了一批知名的当代画家。使陆俨少先生的艺术影响超越传统家派篱界的,则是他对当下一大批画坛新锐产生的深远影响。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中青年山水画家在建立于对陆俨少先生艺术观念、学术方向的认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形成了他的艺术思想在当代中国画坛的广泛影响。陆俨少先生的人品、画品、学品,也已经成为中国画后学的精神摇篮,成为当代中国画界的巨大精神财富。
“传承经典·中青年山水画家邀请展”以继承陆俨少山水画精神为主旨,特别邀请了承泽陆俨少先生画学精神的优秀中青年山水画家张伟平、曾先国、刘文洁、朱红、王作均、何加林、张谷旻、陈云刚、张捷、茹峰、姚惟、郑力、仁量、陈磊、林海钟、童节、余昌梅、丘挺、罗颖、曾三凯、戴光莹等21人,以后辈作品集展的形式展现陆俨少的教学思想及创作理念对当代山水画的影响。参展的画家继承了陆俨少“推陈创异,化古为新”的艺术理念,始肇立于传统笔墨,复得蒙养于生活,在深入传统中追求个人面貌的发展,都形成了出众的风格。
回到陆俨少先生的艺术创作和思想的起点上看当代中国画创作,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他在其中的重要学术意义。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当代中国画坛中青年山水画家的创作高度,也作为陆俨少山水画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从继承、延续的角度凸显了陆氏画学精神可持续发展的灿烂前景。
浙江画院二十五周年回顾作品展
筚路蓝缕
浙江画院二十五周年回顾作品展部份作品赏析
作为一个由政府设立的画院,创作精品和服务社会是其承担的重要责任,而她的发展,也就在于培养名家、打造力作,因此“出人才”和“出精品”相应地成为了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浙江画院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建院25年的成长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定位的正确和明智。
经过历任院长和画师的艰辛努力,在强手如林的生态大环境里,浙江画院历年产生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画家,打造了大量现实主义或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艺术精品,也凝聚了一批在中国画界有重要影响的特聘画师和研究员。“筚路蓝缕·浙江画院25周年回顾作品展”从艺术创作角度对建院25年来的作品进行回顾,集中展示了浙江画院已故、离退休画师及在职画师、特聘画师、研究员、在学进修生、学员共94人的188件作品。这其中既有老一辈画师的经典之作,也有中青年画师的传承创新、开拓探索之构,在个人审美观念和作品的时代特色、语言风格上都以各自的方式表现生活,诠释时代主题,追求艺术创作的优质化。
这一展览既见证了浙江画院的兴起与繁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浙江中国画在辉煌中不断延续的发展历程。
浙江画院专职画师作品展部分作品赏析
浙江画院专职画师作品展
远道漫索
对于艺术创作而言,画家个人的主观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一个学术思想开放、门类结构合理、艺术追求多元、创作交流活跃的宽松环境对于画家的创作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浙江画院在组织画师提高业务、投入创作的工作过程中,包容各种地域文化、流派观念和画师文化背景、艺术个性上的差异,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气氛,注重艺术创作在文化和学术意义上的突破和发展。围绕着中国画的继承、研究、创新和发展,浙江画院的美术创作强调深入生活、反映现实、表现时代、鼓舞民众,要求画师加强精品意识和经典意识,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大型作品,初步形成了具有浙江画院特色的创作方向。
在画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上,浙江画院一直保持着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梯队形式,因此在保持思想开放、学术自由的前提下,要求画师的创作尽可能地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挖掘、体现各年龄段的特色。老画师丰厚的人生阅历和对笔墨、画面的熟练把握,中青年画师对生活、情感感受的敏锐度和在观念的设定、题材的选择上的自由、大胆,在交流、学习和碰撞之间形成了各年龄段自有的特色。画师与画师之间对彼此的优秀创作的学习或拒斥,形成了当下浙江画院画师的创作特色。
“远道漫索·浙江画院专职画师作品展” 作为近年来浙江画院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展示,集中了浙江画院现有在职人员徐启雄、曾宓、潘鸿海、姜宝林、张浩、张华胜、梁平波、何水法、张伟民、池沙鸿、孙永、陈虹、茹峰、袁进华、赵跃鹏、余昌梅、吴扬、 吴珍之、余宏达、邢鸽平、罗剑华、王晓黎等23人的自选作品近200件,全面、立体地反映了浙江画院在中国画创作研究上的特色和最新成果。
浙江画院学术成果展
春华秋实
“春华秋实——浙江画院学术成果展” 是在浙江画院建院以来画院集体和画师个人在艺术创作、技法研究以及学术探索、策展参展等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整理、汇编的,最终以泛文本的形式呈现,以一种独特的展示方式反映了浙江画院建院25周年的发展历程。文献和图像资料侧重于从阶段和整体回顾的角度整理,浙江画院的建设与发展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主线。在一定程度上,此次展览也体现了当代中国画展览的发展、兴盛,形式的丰富和专业化、传播渠道的多维和研究创作的多元。
图像记录历史,文献反映成绩,作为画院工作最重要内容的中国画创作与研究则在多种不同的方式中得以体现。从浙江画院集体编撰的画册和文集、汇集画师个人创作精萃的画集、参展的获奖证书、荣誉奖章到画院活动文献集锦等资料,从单纯的专业技法研究、创作探索和学术研究到融入社会、服务群众、引导文化发展,多维展示了浙江画院的学术品质和收获。在这一展示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画院在中国画创研活动中的励精图治、锲而不舍和呕心沥血的努力,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则体现了画院集体和画师个人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的记录和推动能力。
菲葑不弃,敝帚自珍。作为成果的展示,这一展览却更能体现出了画院团队的溶融和亲密无间,几代专职画师的都在团队合作中得以成长。对于更长远的发展、建设而言,25年只是其中很短暂的一瞬间,只有一个有着共同的方向的团结的集体,才可能在此后的50年、100年、2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在更深广的领域中不断开拓进取,才能真正实现良性的循环,真正实现画师团队心中对于中国画创作和研究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