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博物馆外景
国庆期间,辽宁省博物馆(简称“辽博”)门前排起蜿蜒的长龙,人们怀着极大兴趣前来参观最新推出的“中国古代梅兰竹菊绘画作品展”和“明清瓷器精品展”,一睹辽博精选出的58件古代书画精品和253件明清精品瓷器的芳容。
缂丝刺绣巧夺天工
中国是世界上丝织工艺最早的国家。缂丝,是将绘画艺术移植于丝织品的特种工艺美术品。它既保留了原绘画作品的风格形状,同时又具备了丝织物细腻动人的特点。缂丝在唐代已经出现,辽、金、元时期极为盛行,结束于清代。辽博素以收藏中国丝织品丰富著称,特别是收入一批朱启钤先生多年铢积寸累而来的宋元明清缂丝和刺绣精品,别具特色。
缂丝在织制中,不同颜色的纬梭要随着图案频繁变换,费工费时。古时织一件妇人穿的衣服,需要一个织工用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可见它是极为珍贵的织物,只有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才能享用。辽博陈列着一件稀世珍宝——北宋缂丝《紫鸾鹊谱》,这件缂丝由两段图案组合而成,以紫色为地,花纹以蓝色、白色、橙色为主色调,配以深蓝、绿色、朱黄、淡绿、水粉、淡黄等颜色,色彩古朴高雅,浓淡协调。每区由五横排的花鸟组成,鸾鹊展翅飞翔,好像舒展的凤凰,口中衔着如意,在佛莲和牡丹花丛中飞翔,寓意“富贵如意”的纹饰,实属稀世瑰宝。
此外朱克柔运丝如笔的缂丝力作《牡丹图》、《山茶图》等品艺高雅,堪称世界奇技。朱克柔是南宋高宗时著名的女缂丝艺术家,擅长绘画,所做缂丝人物、花鸟非常精巧,晕色和谐,清新秀丽。《山茶图》缂织一枝迎风盛开的3朵山茶花,另一分枝上还结有3朵含苞欲放的蓓蕾,左上角一只蝴蝶翩翩飞来,更烘托出芬芳袭人的氛围。山茶花的花瓣重叠清晰,叶脉清楚,在微风中反转的情形表现得惟妙惟肖,最奇妙的是一片叶子被虫蚀的痕迹也表现得非常逼真。
红山文化孕育文明
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辽博馆藏考古精品中,以出土于辽宁地区的民族文物最具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阜新查海遗址、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绥中秦汉姜女石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
经8年筹备,辽博“辽河文明展”汇集了全省1500余件考古出土文物,于2006年年中起开放展出,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展示辽河流域古代历史文明演变过程的规模宏大的展览。展品的时代跨度从距今28万年前的营口金牛山人人骨化石、距今8000年前阜新查海遗址的“中华第一龙”,直到清前期的满族文物遗存,数量丰富,体系完整,精品荟萃。
牛河梁彩塑女神头像,1985年出土于辽宁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属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后期,距今5000多年。该女神头像头顶和左耳残缺,高22.5厘米、宽16.5厘米,相当于真人头像大小。塑泥为黄土质,有较大黏性,掺草禾。内胎泥质较粗,捏塑的各部位为细泥质。外皮打磨光滑,出土时颜面呈鲜红色,眼眶、面颊尤显,唇部涂朱。造塑形象生动,体现出新石器时代彩塑的高水平。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她是红山人的女祖,也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在红山文化遗址还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多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著特征。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出土的白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后期典型的玉器制品,这件玉器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土沁。龙体蜷曲,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画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专家认为它很可能是一种神灵崇拜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猪和龙的崇拜。这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在辽宁地区出土了多种动物形态精美齐全的玉器,说明红山文化非常发达。
辽博(原名东北博物馆)自1949年7月7日开放至今,已近六十载。辽博藏品总量达11.4万件,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其中尤以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陶瓷,历代碑志等最具特色和影响。曾经清宫收藏的晋唐宋元书画名品,是辽博收藏的最大特色和优势,辽博也因此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并列,成为国内书画收藏三大馆。2004年11月,辽博迁入投资2.1亿元建成的新馆。2005年,新馆开馆系列文物专题展览,荣获第六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今年3月1日起,辽宁省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今年春天,辽博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我国第一次博物馆分级评选活动中,成功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
散佚书画稀世奇珍
辽博藏品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携带到东北的清宫散佚书画最具影响。溥仪退位前,将宫中1200余件历代书画珍品偷窃出宫,运往长春伪皇宫。伪满洲国垮台后,这些书画历经战乱,散落民间。1950年,辽博接收了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年代缴获的这部分历史书画珍品和宋元善本图书,并承担了搜集其他清宫散佚书画的历史重任。后来辽博又通过各种方式,将其中流落四方的大部分书画征集入藏。
著名的有唐代仕女画《簪花仕女图》,唐武则天时期摹写的书圣王羲之家族书法作品《万岁通天帖》,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传世的唯一一件狂草作品《古诗四帖》、欧阳询的《梦奠帖》、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北宋摹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传世珍品。北宋摹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生动描画了唐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春天出游的场面。虢国夫人在整幅画的中心,穿着淡青色窄袖上衣,批着白色花巾,风姿绰约,神态高傲。展现了大唐盛世宫苑仕女雍容繁丽的时代特征。最值得称道的也是被外界认定为辽博镇馆之宝的当数唐代仕女画孤品《簪花仕女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在场中央展开的巨大画卷上,就展现了这幅最能代表中国唐代绘画水平和雍容华贵风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