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集邮展品有两个特点:一是展品的编组形式新颖,都是FIP正式类别以外的类别;二是展品的素材格局与FIP正式类别有新的变化。对于不同类别的现代集邮展品,其组成素材也大不一样。
现代集邮沙龙对素材的要求是“近”。开始素材限定在5年以内,后来延伸至10年,1994年改为15年。这是一个硬指标,在这个限制下,你可以利用相应的素材编组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专题、极限、印花等邮集参加现代集邮沙龙的展出。展品如反复展出,须注意调整出超过15年的素材,如果被调整的素材是邮集中很关键的部分,那么这部展品质量则大打折扣,再展出意义就不大了,这正是该类别的弊端。
开放类展品对素材的要求是“杂”。在50%这项硬指标下,无论邮品或非邮品都应尽可能丰富多彩。邮品中除了“FIP”正式类别规定的素材外,其它一些被正式类别禁展的集邮品也可以使用。如首日封、纪念封、未经邮寄盖销的封、片、邮戳卡、邮折、手绘封等与邮政有关连的素材。集邮者也可以自己制作出在邮政规章允许的一些新的集邮素材,如极限封、极限门券、极限邮照、集邮菜单等。开放类展品对非集邮素材也是很宽松的,能在标准展框中展示即可。如《中国戏剧》中一个花翎跨过几个贴页盘在展框内,给观众很深的印象。非邮品素材最好选择一些有意义的收藏品,如门券、火花、菜单、报纸、广告、贺卡、钱币、磁卡、标本、美术明信片及小型工艺品,要有一些收集难度才好。
一框集邮展品对素材的要求是“精”。一框展品的最大特点是小而精,所以对其素材的选择不能像五框那样对待。不论你选择哪一种类别参加一框展览,除了要把握标题的大小外,就是精选素材了。所谓精选并不完全是追求珍罕,素材选用的合理性、素材的多样性以及素材的品相都是要综合筛选的。
节俭集邮类展品对素材的要求是“廉”。这个类别从外表看与“FIP”正式类别并无不同之处,只是在评审上分两个阶段进行。价格评估小组的打分一出来,该展品与正式类别展品的不同之处就表现出来,素材越廉的邮集成绩越好。所以制作节俭类展品的作者们尽可能选用成本低廉的素材。需要指出的是,“廉”不能单纯理解成邮品的市场价格,而更多的应倾向那些得来成本很低,但又很罕见的素材。另外,节俭类素材也不能拘于近几年内的素材,二三十年,甚至再远一些的素材也应有适用于该类别的。
“灰姑娘”类集邮展品要求要“全”。“灰姑娘”类集邮素材范围很广,而展品一般以传统或邮政历史类方式编组。因此,在制作展品时,不论选哪方面的素材,都应尽可能收集齐全,该有的素材一定要有。如编组以中国集邮纪念张为素材的邮集,就要保证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集邮纪念张应有尽有,否则,展品的珍罕性将受到影响。又如,编组一部以航空签条为素材的邮集,那就应该在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内,将这个阶段的航空签条尽量收集齐全,以达到展示与研究的目的。
图画明信片类展品对素材的要求是“珍”。图画明信片是展示有图案的一面,而且整部展品都是由大小几乎相同的画面组成,这有些像图片展览了。其实,这个类别展示的素材首先属于收藏品。既是收藏品,就应有一定沉积。所以对素材强调珍罕性是必要的。有关规则也是鼓励参展者尽可能多展示比较珍贵的明信片,这样展品才有看头。不然展示大家都有的明信片,这个类别也就没有意义了。
首日封集邮展品对素材的要求是“难”。通过观摩首日封类展品,笔者更坚定了这个判断。试想,整部展品都在展示未经实寄的商品首日封,这样花钱可得的素材实在找不到看点。倒是那些邮资相符、从邮票原地或相关地实寄的各式原地首日封耐人寻味。而原地首日封的制作与收集偏偏突出了一个“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