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在江苏太仓诞生了以王时敏、王原祁为核心的“娄东画派”,这一画派在“五四”时期遭到了猛烈抨击。对于将在12月3日开始对外展出的“南宗正脉——上博藏娄东画派艺术展”,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表示,上博是从大文化的角度办展,既有展览,也包括一系列名家讲座及图书出版等,并融入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王原祁《仿倪瓒山水》轴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以下简称艺术评论):即将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南宗正脉——上海博物馆藏娄东画派艺术展”也是今年上博的主要大展,这一展览的办展思路是怎样的?
陈燮君:这要从上海博物馆这些年的办展大思路说起,上博近年来形成“3+1”的基本思路:“3”是指展览的“三大特色系列”:一是世界古文明系列展,如“古埃及文明展”、“玛雅文物精品展”、“艺术与帝国:大英博物馆藏珍品”等;二是中国边远省份和文物大省文物珍品系列展,如“西藏文物精品展”和“内蒙古文物精品展”等;三是文物极品精品展,如“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淳化阁帖最善本特展”、“周秦汉唐文明大展”等;“1”是指“馆藏文物系列展”,即整合上博藏品推出馆藏文物系列展,如“上海博物馆藏甲骨文精品展”和“上海博物馆藏铜镜展”等。这次我们也是想利用丰富的馆藏来展示娄东画派的魅力。
具体到这一大展,我们的思路还是要从大文化的角度看待,即跳出书画看书画,如从社会背景、文化传承等方面来看娄东画派,而不仅仅是技法与艺术价值等,这次上海博物馆为配合这次展览还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并将出版图书、图册等。上博在坚守精神家园的同时还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以及文化强国等思路结合起来。
艺术评论:这次大展与以往上海博物馆的古书画展有什么不同?
陈燮君:上海博物馆的这次特展,集中展出馆藏的王时敏、王原祁和传派画家的作品,以展示他们绘画风格的演进过程和艺术特征。展览同时还选取王时敏和王原祁及传派的作品70件,并附以后世仿制二王的作品10件,进行对比展示,以提供对二王作品真伪鉴定的参考。
艺术评论:您个人怎么看待历史上的娄东画派?
陈燮君:十七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经历了天崩地裂的鼎革,清王朝取代了明王朝,建立了统一中国的新政权。出身于仕宦世家的王时敏,入清以后不思为官,退身乡里,潜心于书画创作。他和同里王鉴一起,继承了董其昌“画家以古人为师”的思想,开辟出以摹古、仿古为宗旨的绘画风气。他们师承的古人是以董其昌所推崇的董源、巨然和“元四家”为主的南宗传系,王时敏尤其倾心于元黄公望,从而将文人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新的进程。在清初,王时敏被誉为“画坛领袖”。
从中国山水画技法衍变的角度来考察,宋元两代的山水画,虽然表现的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丘壑经营与笔墨表现并重,而从晚明开始,尤其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将笔墨的重要性提高到绝对的高度之后,山水画开始了半书法性意味的抽象化进程。王时敏直接受教于董其昌,他接续华亭血脉,将古代名家丘壑布景、笔墨技法、意境气韵等元素进行梳理,加以规范化和格式化。他尤尊仰黄公望,深得黄氏笔墨浑厚苍茫的真髓,最终形成布景平稳中寓变化、笔墨圆厚、虚和、雄浑、蕴藉的艺术风格,引领着清初摹古的艺术潮流。
其孙王原祁绘画直接受祖父指授,潜心师古,并能不被古人所囿。他的山水画构图讲求画中龙脉,龙脉即画中气派源头,画中山峦、岩石、树木、泉流、屋舍、云雾等物象,要有斜正、浑碎、断续、隐现的变化,通过开合、起伏组合,使整个画面聚散、疏密连结有序,具有一种浑沦微茫、精气既含蓄内敛又磅礴雄浑的气势。同时他在笔墨技法上,取法“元四家”,亦以黄公望为依归。他笔力雄健、沉厚,自称笔端为“金刚杵”。喜用干笔积墨法,先笔后墨,连皴带染,由淡而浓,由疏而密,反复皴擦和干笔积墨,焦墨破醒,使画面醇厚博浑,元气淋漓,将半抽象化书法意味的笔墨表现性推向了极致。至此,肇始于董其昌的“南宗”山水,终于在王时敏王原祁祖孙手中达到了顶峰。
艺术评论:这次展览之后,上博在中国古代经典的展览方面还有什么大动作?
陈燮君:明年是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我们将会举办6个大展,而其中最大的看点应当是美国藏宋元书画大展,将会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等美国知名博物馆收藏的宋元画作,约60多件,加上上博与兄弟博物馆收藏的宋元画作,将会展示80多件宋元绘画,这可算得上上海博物馆的“第三次国宝展”(前两次是“晋唐宋元国宝展”与“千年丹青——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大展”),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学术文献价值都十分巨大。
“娄东画派”与“四王”
300多年前,在江苏太仓诞生了一个在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画派,这个画派不仅统领了整个清代画坛,其影响力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就是以王时敏、王原祁为核心的“娄东画派”。
在中国美术史上,“娄东画派”和“四王”是两个相互纠缠和重叠的概念。“四王”中的“三王”——王时敏(1592年-1680年)、王鉴(1598年-1677年)、王原祁(1642年-1715年)都出生在太仓,王翚(1632年-1717年)则出生在离太仓不远的虞山。王翚年轻时就追随王鉴学画,后经王鉴介绍,到太仓做了王时敏的入室弟子,日后自成一派称为“虞山画派”。在绘画风格与艺术思想上,他们都受到董其昌的影响,对整个清代画坛乃至当下的中国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00多年前,在江苏太仓诞生了以王时敏、王原祁为核心的“娄东画派”,这一画派在“五四”时期遭到了猛烈抨击。将于12月3日举行的“南宗正脉——上海博物馆藏娄东画派艺术展”将通过展示娄东画派的发展历史脉络,对其给予客观的历史评价。
作者 顾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