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惊现“锦衣卫”
董岗村位于须水镇工业园附近,老一辈儿村民还记得这里以前叫“大刘村”。
11月24日晚,董岗村一个在建工地挖出了一座墓穴,随之出土的一块石碑铭文上出现了“锦衣卫指挥”几个字。
经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现场鉴定,这是一座明代万历年间的古墓,墓主人名叫董思舜,他的爷爷董璋曾担任过锦衣卫指挥。
一提起“锦衣卫”,很容易联想到御用特务、血滴子、腰牌、飞鱼服、绣春刀、密旨、暗杀等。工地上不少工人和附近村民对墓主人的身份给予了颇多猜测,认为墓主人应该是一位功夫了得的大内高手,闹不好就是皇上的宠臣。
锦衣卫不一定都风光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任研究员郝红星查阅了明史各代统领锦衣卫的指挥使资料,发现墓主人的爷爷董璋并没有多大名气,并非称霸一时的重臣。因此,其后人也就显得比较落魄和低调。
根据铭文分析,墓主人董思舜为了重振门风光宗耀祖,一生苦苦追求仕途,为了入太学进皇宫,甚至不惜“输粟”,也就是给权臣行贿粮食。
墓志铭显示,董思舜后来长时期为皇亲陪读,一直陪读到57岁,好不容易等到了被“铨选”(即提拔)的机会,他却不幸病逝。
考古人员感叹,墓主人的爷爷虽然官至锦衣卫指挥,但“富不过三代”,到了董思舜这一辈,已经渐渐衰败,“这块墓志铭的碑体较小,制式也很简陋,可以判断出墓主当时的权力和家境已很弱势。”
考古人员揭秘墓志铭
根据这块墓碑铭文显示,在明代万历年间,这个村子就已被称作“大刘村”,而当时董姓家族也在此休养生息,后来“大刘”更名为“董岗”,则说明了董氏家族后来的兴旺和强盛。
考古人员对这块墓志铭也颇感兴趣,他们说还会进一步深入研究。据介绍,“卫”是明初军制,其下分设千户所和百户所。锦衣卫的职能是“掌直驾侍卫”或 “巡查缉捕”。负责“巡查缉捕”的锦衣卫即人们熟知的特务组织。而“掌直驾侍卫”则是侍候皇上的跟班随从。“明代文官治国的政体较以前更为牢固,锦衣卫机构庞杂,不见得个个都是大内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