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秋拍新亮点:古旧佛经
http://www.socang.com   2011-11-24 09:57   来源:《艺术市场》

  艺术品投资如今是炙手可热的话题,投资者把艺术品投资作为避风港与试金石,大量的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但艺术品品类繁多,大多数资金在传统书画、瓷器杂玩等几个品类中流通,其他品类只作为陪衬。近两年来情况有所改变,以前被冷落的古代佛经在拍场上价格上涨迅速。

  自古以来,佛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就有深远的影响,佛教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经作为佛教思想的主要载体,在当下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拍场中,佛经板块的结构简单,资金来源明确,赝品相对较少,近几年可以较清楚的看到佛经艺术品从价格低谷不断攀升的过程。笔者统计了上拍佛经具有代表性的嘉德拍卖公司近十年的佛经拍卖数据,以找到其价格变动的脉络,并试图分析其价格变动的内在与外在的原因,希望对以后的佛经的投资者与收藏家有所启示。

  佛教的传入及译经源流

  佛教东汉中期传入中国,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明帝一天夜里梦见一位遍体发着金光的神人从天而降。次日便召集大臣询问,博学的大臣博毅回答说:“听说西城有神,名叫‘佛’。陛下梦见的一定是他了。”明帝立即派官员蔡情等人前往天竺,寻访佛法。途中,蔡情一行遇见了两位由天竺来我国传教的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蔡情的邀请下,一位高僧用白马驮着佛像和《四十一章经》,与蔡情等人一同来到东汉的都城洛阳。明帝下令为他们修建一座寺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到了后汉末叶桓灵二帝的时代(147—189年),记载才逐渐翔实,史料也逐渐丰富。当时西域的佛教学者相继来到中国,如安世高、安玄从安息来,支娄迦谶、支曜从月氏来,竺佛朔从天竺来,康孟详从康居来。

  译经大约与佛教传入中国同步。《二国志•魏书》卷二十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传》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土使尹存日授浮屠经,曰复立者其人也。”由此可知,大月氏国在前汉时代已有佛教传播,早期佛教传入中国是以口授的方式。

  追溯汉译佛经的历史,真正意义上的汉译佛经活动,开始于东汉末年,相传后汉明帝时迦叶摩腾所译之《四十二章经》为我国最早之译经,但确为可考之史实者则为后汉桓帝时安世高所译之《安般守意经》。当时代表人物是传播小乘思想的安世高和传译大乘思想的支娄迎截,翻译经典最早,并在当时发生很大影响的,以东汉的安清为第一人。

  自汉代末年到民国都有译事存在,长达千余年的佛经翻译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佛经资料。佛教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尤为深远,甚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些佛教经典或记载佛教的处事思想,或记载育人的道德故事,或记载法师的传教源流,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佛经在市场中的价格攀升

  千年的佛教文化与当下的物质文化相碰撞,难免受其影响。佛经作为艺术品市场中的一个小门品类,在大环境的带动下价格不断刷新,屡创新高。拍卖市场作为艺术品市场中的二级市场,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与艺术品爱好者。较之书画、古玩而言,古籍善本的收藏家数量比较少,多是一些有文化修养的个人收藏家,但近年来在价格上也有五至六倍的增长。在这之中,佛经的涨幅有过之而无不及。

  佛经收藏门槛高

  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会带动乐观的投资情绪,但艺术品市场中品类繁多,投资者的资金方向有侧重。佛经的投资在以前不是投资的热点,有其自身的原因。艺术市场中中国书画、瓷器杂项起步比较早,占用了大量资金。当代艺术起步较晚,但也有卓越的表现。这些品类在多种因素的带动下上涨迅速,艺术品投资者的资金既是促成者也是受益者,资金在市场中良性循环。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这些品类多形成了成熟的投资机制与消化机制,投资者在其中坐享其成,便不愿去试探新的领域。

  艺术欣赏是艺术投资与收藏的重要原因与动力。相比瓷器、玉器亦或架上绘画,古籍善本(包括佛经)不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的愉悦和触感上的享受,而更多的是历史价值。佛经收藏的门槛比较高,需要比较专业化的知识,而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少之又少,投资者大多对其研究甚少而不敢冒然入场。

  赝品较少,吸引藏家

  近几年情况有所改观,艺术品市场遍地开花,市场整体的上扬带动了每一个板块不同程度的涨幅,市场中激烈的竞争接近白热化。油画、中国书画、瓷杂的品类价格相对较高,当代艺术价格在资金的推动下屡创新高,对投资者的资金要求也就水涨船高,也给投资带来了很大的投资风险。而佛教经典是前几年被忽略的洼地,成为了很多中小型投资者的避风港与试金石,从而吸引了大批的资金涌入。而很多收藏者也从古籍善本与佛经的相关性中找到经验,开始关注佛教经典的表现,带入部分资金。

  艺术品市场中鱼龙混杂,仿品、赝品层出不穷,而这一现象在中国书画、瓷器杂项的拍卖与收藏中最为普遍。相较而言,古籍的仿制难度较大,比如要仿制一册明清刻本的古籍,需要有一批工人,一个工人一天能够雕刻几十个字,一本书的仿制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再者需要仿造者有一定文化水平与文化素养,否则无法辨识古籍内容,便无从得知被仿的价值。造价高、时间长等特点使古籍仿品的数量在市场中比较少,部分投资者也是看到这一点,加入到古籍善本的投资中来。这当然也就带动了佛经的价格上扬。

  佛经发掘推动收藏

  近些年来,我国的考古发掘发展迅速,无论是在考古的团队建设、技术含量上都有长足的发展。高安华林造纸作坊遗址、曹操墓等一大批考古新发现引起了国内乃至国际的关注,在这其中也不乏佛经的发现。在2006年宁夏贺兰山出土的一批文物中,佛经有《妙法莲华经集要义镜注》《金刚般若经集一卷》《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圆觉注之略疏第一上半》,还有不知经名的科文、各种藏传密教修法仪轨、藏文咒语等。2010年,在成德南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发现一件石经幢,被确定为宋代遗物。佛经的发现在近几年尤显频繁,有些是考古发掘的一部分,有的则是寺庙中的旧藏。

  佛经在近些年来的发现也引起了大众和相关部门的重视,2008年3月,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文物管理所的《金光明最胜王经》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10年4月玉树地震造成当地不可移动的文物100%受损,青海的文物有强烈的佛教特征,佛经的损害又一次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虽然考古发掘、新闻事件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不是直接的,但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古籍善本价格的上扬,以及佛经的价格不断攀升,进而使投资者更加关注佛经在数量上的变化和在价格上的浮动。

  佛经、古籍的发掘,使大众认识并了解到其弥足珍贵,并在潜意识中开始接受它。近些年来,有关佛教的社会活动也有所增加,媒体的宣传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也增强了人们对古旧佛经的投资信心。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秋拍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人大印刷厂被指占用文物作厂房 人大印刷厂被指占用文物作厂房 致严重损毁(图)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慈溪木艺堂藏历代竹雕展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慈溪木艺堂藏历代竹雕展 世界最大3D绘画亮相伦敦(图) 世界最大3D绘画亮相伦敦(图) 摄影师状告油画家演绎其作品 摄影师状告油画家演绎其作品 法院驳回诉讼请求(图) 澄怀万象-2011南京嘉信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图) 澄怀万象-2011南京嘉信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图) 王琦老子出关图粉彩观音瓶欣赏(图) 王琦老子出关图粉彩观音瓶欣赏(图) 葫芦上烙画巧夺天工 葫芦上烙画巧夺天工 民间工艺受传承之困(图) 荣宝斋(上海)首场拍卖开槌在即 荣宝斋(上海)首场拍卖开槌在即 精品荟萃各领风骚(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