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该怎样炼成?我们对漫画真的存在偏见?
http://www.socang.com 2011-11-01 16: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赵旭正在一家国内动画公司的展位前投递简历。他是中央美术学院动画系本科毕业,日本东京造形大学动画硕士,之前已在日本的动画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选择回国是因为“日本地震、父母担心”。
作为第十二届世界漫画大会暨北京国际动漫周的活动之一,这是北京地区第一次举办动漫游戏行业的专项人才招聘会,大部分入场券赠送给了动画专业学校的学生,像赵旭这样自己来应聘的并不多。这一天的北京刮风降温,招聘会原计划下午3点结束,2点就开始有公司陆续撤摊。组织方说:“共送出1万多张入场券,来了近5000人。”
赵旭对自己的应聘很有信心,因为他已经在日本的动漫公司完成了入职培训,而国内公司都想招一个能立刻开始工作的人。赵旭说:“我能体会到国内动漫专业学生毕业即失业的严峻形势,我的很多同学都转行做了其他工作。”
学校只负责教学,单位又想要“熟练工”,动漫人才从学校走到工作单位,之间衔接似乎少了一环。
“漫画新人可以由老师向杂志社推荐,也可以自荐,但一直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是杂志社设置的漫画奖项。”前来参加世界漫画大会的日本动画协会理事长松谷孝征先生,在谈到日本漫画人才的培养时这样说。
日本最著名的漫画杂志《少年跳跃》,早在1971年就设立了以手冢治虫命名的“手冢赏”。新人出道后,会由杂志社进行专门的宣传和培训,并配有专业编辑,帮助漫画新人写故事。而在中国,漫画杂志的“黄金时代”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杂志《画书大王》单期销量在60万本以上。经过1998~2004年的低谷后,《漫友》等杂志在2005年兴起。这些杂志虽然也有新人选拔,比如《漫友》的金龙奖、《知音漫客》的“漫画新人王”等。但是中国的动漫江湖一直没有权威性奖项出现,而且新人获奖之后除了一纸证书,杂志社几乎没有后续培养计划。
对中国漫画行业缺乏成熟培养模式的现状,曾成功塑造“阿狸”这一动漫形象的漫画家徐瀚表示:“国内还没有一个像《少年跳跃》一样成熟的杂志连载平台,没有大平台和大奖项,就选拔不出有潜力的作者。”
除了培养模式,讲故事能力也是漫画家必备的重要技能,而当下,越来越多的漫画创作者绘画技能已炉火纯青,但其笔下的故事却甚是乏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在课程设置时较多考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大一是和美院其他学生一起上造型类的基础课程,大二到大四上午学习动画专业课程,下午会有全校性的必修公共课,涉及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学科。
清华美院教授、曾设计了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的吴冠英说:“动漫培养人才的角度和以前的连环画不同。连环画更看重绘画能力,根据脚本去创作,但是动漫要会编故事,此外还要有推销自己的能力。院校如果不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就会出现知识结构缺失。”
漫画杂志《尚漫》的主编付娇在参加动漫周系列活动“漫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时指出:“国内很多漫画创作者的绘画技法已经很出色,但是想象力和故事的创作力还要加强。作品要能够反映当今的社会生活,比如高考、家长与子女的关系、80后的生活现状等等,这些题材能让中国读者找到共鸣,而不是简单地去模仿日本动漫的主题。”
“学漫画不要学‘漫画’。”松谷孝征强调,“手冢治虫曾经对他的弟子、《哆啦A梦》的作者藤子不二雄说过,要学漫画、想成为好的漫画家,就要多读好的小说、看好的电影、听好的音乐……仅仅会画画是远远不够的。”
在“漫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被称为“大陆少年漫画第一人”的颜开说:“中国需要一个天才级人物的诞生,创作出娱乐性与深度兼具的作品,来改变社会对于动漫的看法。”
我们对漫画是否真的存在偏见?
梳着小辫子、曾创作了《笨贼一箩筐》的台湾“漫画顽童”萧言中,在出席“海外漫画家专场”签售会时戏称:“编辑配画家的方式在日本行之有年,台湾尝试过但没能持续。为什么?因为写文字的人不把漫画当回事啊。”萧言中自嘲念大学时,正统艺术出身的校长根本不承认漫画是艺术,“但是现在可能因为我的漫画出名了,学校反而自称是‘漫画家的摇篮’”。
动漫为社会接受,直接影响动漫教育的推行。香港漫画家代表介绍,香港政府从今年春天开始和漫画界联手推出了中学动漫教育计划,并编著了一套中学电影动画艺术教材,供全港高中生使用。动漫教育从中学抓起,除了培养创作者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有艺术品赏力的受众。香港漫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但那时忽略了年轻读者的培养,导致如今受众断层,而受众是漫画产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大陆的原创漫画已经失去了70后和80后的读者,因为当他们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看漫画时,大陆原创漫画不能满足需求,导致他们专注于海外作品,而且习惯了互联网的免费。“我们现在正在逐步培养90后和00后的读者,如果有一天足够强大,再反攻70后和80后的市场。”颜开说,“中国漫画要真正走到光辉时刻,还需要20年。在今后10年之内观察走向,要么辉煌要么死掉。”
赵旭最终还是没有通过这次招聘会找到工作,因为应聘的那家公司只要Flash讲师而他更想直接参与动画创作。“目前国内还在更多地考虑技术问题,哪个软件流行就去搞哪个。”赵旭说,“要改变人们的观念,我认为一个天才大师的出现只是会加速这个进程。日本的动漫也是从二战后的四格漫画逐渐发展起来的,我们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漫画家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