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丹佛市十六街的复苏与再造(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8-09 14:39   来源:中国建筑文化网

  丹佛市(Denver, Colorado)位于美国中西部落矶山山脉(Rocky Mountain)东侧,是科罗拉多州的首府,整个都市位于高原之上。因其平均海拔约为1 609 m,故又有“一英里高的城市”(Mile High City)之称。丹佛都会区,包括附近6个郡及丹佛市的人口约为240万,而丹佛市的人口则约56万(2003年)。据统计,在1990年到2000年这十年之间,丹佛都会区的人口增长率高达31%,显而易见,丹佛良好的生活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搬迁来此居住与工作。

  丹佛市拥有200多个公园和数十条林荫大道,生活空间充满了绿意,是目前美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交通转运中心和陆路交通枢纽。与美国中西部其它的大都市相比,丹佛市的市中心拥有更为宜人的徒步街道(图1)与绿地系统等休憩设施,更拥有国际会议中心与全美国第二大表演艺术中心(The Denver Performing Arts Complex),以及各式各样的购物商店(图2)、百货公司、旅馆、餐厅和PUB等娱乐场所。丹佛市的市中心商业区由十六街mall贯穿,街道周边有许多商店、餐厅、电影院及各种开放空间设施。十六街为行人徒步区,一般车辆不能进入,只有免费的接驳公车(Shuttle bus)穿梭其中,游客可以利用游览街区或连接公车与轻轨电车(Light Rail)的站点。丹佛市还拥有其它几个重要的旅游参观景点(图3),如全美国两个铸币局之一的美国国家铸币局(U.S.Mint)、金箔圆顶的科罗拉多州政府大厦(图4)、丹佛市政厅大厦、丹佛艺术博物馆、丹佛历史博物馆及由名建筑师迈可·葛瑞夫(Michael Graves)设计的丹佛市中央图书馆与周边的丹佛国际机场、由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国家气象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红岩公园户外剧场2、丹佛市十六街的复苏与再造

  1890年以后,丹佛市就成为落矶山山脉周边地区的首要商业中心,其中又以十六街的商业活动最为繁盛。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市郊许多大型公园式购物中心的迅速扩展,再加上市中心区停车困难、上下班高峰时段车辆四处拥塞与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十六街的周边都市环境开始逐步恶化,不仅产生了许多空间死角,也使得商业活动行为明显地衰退。丹佛市也面临了与其它许多以私人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美国城市相同的问题,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蔓延、市中心逐渐空洞化等。民众纷纷迁居至郊区,商业活动行为跟着外移;下班后的市中心缺乏人气及商业活动,也使得入夜后的市中心公共安全让人堪忧。而市中心的空洞化不但造成了建筑物的闲置浪费,而且使得市中心应有的人际互动魅力消失,进而造成经济上与社会文化上的种种损失。

  于是,如何促使丹佛市中心复苏的呼声与需求日益高涨。丹佛市中心的复苏计划开始于1960年~1970年,政府与民间史迹保护人士首先针对市中心的历史建筑物所在街区进行了街廓保存计划,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予以保留再利用。接着,他们又开始进行都市整体更新计划。1971年,丹佛市中心委员会(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Downtown Denver,Inc,简称DDI),即今日丹佛伙伴组织(Downtown Denver Partnership)的前身,提出了于十六街设置行人徒步商业街的议案,可惜当时因经费短缺而作罢。直到1978年,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因获得了十六街周边商家的积极支持,设置行人徒步商业街的方案才被再度提起。于是,在1980年~1982年间,丹佛市政府开始实施了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的提案,包括对丹佛市中心十六街周边地区的都市设计改造方案;并与Hanna/Olin景观建筑事务所等各种专业团队,将十六街全长约1 311 m的区域规划设计成为具有优美街道景观的人行步道购物街区;同时提供免费的区间接驳巴士往返于街区两端的公共交通转运站,大幅地改善了原来市中心所面临的交通停车与污染等问题。

  在十六街周边的相关建设完成之后,结合丹佛市政府的整体都市更新发展计划,许多商家与公司重新在市中心开业,更多企业也把总部设立在新建造完成的摩天办公大楼区里,这使得丹佛市中心的生命活力逐渐再现,商业日趋繁荣。

  十六街的两端是公共汽车交通转运站,两个车站间的街区的人流则通过免费街区接驳公车往返,街区内禁止私人车辆进入,仅允许如紧急救援车辆等进入。需要转乘的乘客可以搭乘接驳公车到两端的交通转运点(图6)转乘其它前往市内或郊区的交通工具。另外在街区中段也衔接了轻轨电车(图7)站,这不仅减少了市中心50%的交通拥塞情况,并且降低了空气污染。街区接驳公车,往返一趟的车程大约10多分钟,平均每70秒钟发一班车,高峰时段还可以加挂双节车厢以增加运输量;低矮的车体仅距离地面约0.3 m,便于乘客上下车,还特别针对行动不便人士设置了上下车装置。接驳公车每日上午6:00开始发车直至深夜,每周服务7天,平均每日载客4万多人次,不但方便了游客游览、体验徒步区的景观,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接驳服务。十六街的宽度约为24 m,既没有汽车的安全威胁,也没有交通所带来的烦人噪音与空气污染,加上街区内良好的景观休憩设施,十六街成了适于行人漫步游憩的场所。

  为了创造一个能够因适应四季节令而富于变化的街区景观,并提供一个自然舒适的户外空间场所,十六街的街道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路树来创造季节性变化的景观(图8),并以不同图案的铺面设计来表现、暗示随街廊而改变的商业活动内容。十六街的设计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十六街所纵跨的12个街廓被规划成3个区域。靠近两端车站的3个街廓,栽植单列的红橡树于街道中央,强调视觉上的中轴感,且在道路的两侧形成较无阻隔的流畅空间,用以凸显地标性建筑物(如Daniels and Fisher Tower)(图9)的主题性,营造人行空间的开阔感。而中央区则有6个街廓,本区内宽约6.7 m的中央步道是由两列槐树来界定空间的(图10),树荫不仅不会影响到两旁商家的能见度,而且保证了夜间的安全。中央步道两侧则是宽约3 m的接驳公车专用道,车道与步道间有约7.6 cm的高差,人车空间通过高差与不同图案的铺面设计来区分,为行人提供了安全保障。而最外围则是宽约5.8 m、沿着建筑物与商店而建的可供人们漫步游憩与购物的人行步道。

  (2)街区内每隔约9.6 m的对角斜向种植一棵树,在与树同一横排处的另一端则设置街灯;利用树与街灯的交错配置,可使人们对街区整体纵向配置的景观产生视觉变化。街灯仅高约3.4 m,这一尺度不仅令人产生亲切感,也与树的尺度相协调。另外,三角柱型的灯架与圆形灯罩则避免了与树木的单直感产生重复,从而增加了视觉变化;配以温暖柔和的灯光,令入夜后的丹佛街头充满了明亮丰富的温馨感(图11),也强化了市区治安,提高了安全性。
 
  (3)十六街全区采用石材铺面,利用三种不同的颜色(红色、浅灰色、深灰色)的花岗岩,并根据树木的位置来设计铺面;铺面的图案主要由呈45°的正方形组成,正方形的大小由街道中央向两侧逐渐缩小,同时色彩的设计也不同,再利用高差区分车道与人行步道。街区内的铺面富有视觉变化与方向感(图12),并且利用不同的铺面设计作为与横向道路相交路口的区分。

  十六街街区内的露天咖啡桌椅就摆设在树荫下,随着周围景观的季相变化而展现出浪漫迷人的风情。在树下还设置了许多休憩设施(图13),如供民众下西洋棋用的棋盘座椅、小型购物亭等,整体设计充满人性化。而与树并排的街灯,则采用了比树高较为低矮的尺度,夜间不但能充分发挥其照明功能也极具温馨感(图14)。另外,全区的座椅、喷泉、路标、交通号志、电话亭、邮箱、垃圾桶、花盆、旗架等街道家具,都经过精心设计,呈现丰富而具变化的美感。定期进行清洗的十六街街面与定期更换的花坛内的花卉,使得街道景观的内容丰富多变而又具有整体感。丹佛市政府以法令的形式对沿街建筑物的高度作了限制,以控制街区整体视觉景观,并引导、鼓励对既存的旧建筑物进行整修、更新、再利用,还鼓励当地居民出让闲置的老房子或空地的开发权,积极振兴市中心区域。通过公私部门的共同努力,不但极大地提升了都市空间环境品质,也为丹佛市中心带来了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蓬勃发展。

  丹佛市十六街杰出的规划设计与开发管理,同时也带动了邻近的十五街、十七街的商业繁荣发展,为市中心区带来了更多的商业契机与活力。然而,从其它都市发展的经验中可知,一个良好的街区景观,最重要的是要有持续性的维护与管理,才能够长久永续地发展。于是这3条街,70个街廓,800多个商家,共同组织了一个街坊委员会组织—丹佛伙伴组织(Downtown Denver Partnership)。丹佛伙伴组织是一个由市中心商家领袖、民间专业人士、民意代表等公私部门人士共同合作成立的旨在推动市中心更新发展的组织,共同管理维护街区,并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促进消费。而丹佛市美术馆更与十七街的商家合作,彩绘街道座椅,让商家参与、赞助美化市容的活动,共同合作,为创造丹佛市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从1992年开始,丹佛的市中心开始往十六街的下城区(Lower Downtown)拓展。通过对维多利亚式历史建筑物的保护、修缮与再利用,以及对闲置的工厂厂房等的改造,成功地将餐厅、艺廊、书店、精品店、酒吧与办公事务所等带动进驻,使得原本衰落的下城区有了重生的契机,更增加了市中心地区的人气与商业活动机会。另外,位于十六街旁的赖玛瑞广场(Larimer Square)则是著名的历史街区。整条街廓由维多利亚式的旧建筑物组成,建筑物保存良好;街区设置了休憩设施与绿化,将道路转化为临时性徒步空间,并且严格控制历史街区内的视觉景观与空间环境品质,是一处民众优雅漫步、用餐、喝咖啡、购物、办公与居住的良好场所。赖玛瑞广场街区每年夏天都会封闭街道举办如啤酒节等季节性庆典活动(图15)。

  十六街的成功,不仅带动了丹佛市中心周边地区的整体发展,也为丹佛市创造了一个重要的都市表征辨识元素,并且提升了都市生活空间环境品质。只有有计划性地引导城市发展,并通过公共建设及公私部门的共同努力经营,才能创造出丹佛市如今具有迷人特色的都市风貌。

  结语

  丹佛市利用本身的地理空间优势,不但塑造了一个适宜人居的闲静之都,而且也维持了良好的经济成长与都市发展。丹佛市通过完善的都市开放空间系统的规划,以及有组织地进行都市开发管理与良好的规划设计,为居民提供了一个更为多元、舒适、美丽且又富有文化气息的优质生活空间。

  丹佛市十六街以充满人文精神且富有变化的街区景观、良好的公共建设与公共艺术设施等成功地塑造了丹佛的都市意象。而政府与民间的通力合作、事前拥有周详的计划与执行策略,加上团队维护管理的力量,是丹佛市成功的关键所在。这足以作为都市中心区有效规划与经营管理的范例。丹佛市对于公共开放空间的经营与规划,确实有许多值得我国都市规划建设借鉴与学习的地方。通过组织性的配合开发与建构,以及长时间的规划与后续管理执行,才能为我国营造更多、更适宜居住与生活的都市空间环境。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复苏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2011首届牡丹江镜泊湖国际公共艺术节征稿启事(图) 2011首届牡丹江镜泊湖国际公共艺术节征稿启事(图) 雨余山色润 雨余山色润 树静瀑声喧(图) 在线画廊打破水泥墙的桎梏(图) 在线画廊打破水泥墙的桎梏(图) 中翰清花:演绎“文化沙漠”里的文人情怀(图) 中翰清花:演绎“文化沙漠”里的文人情怀(图) 【专题】解读—海派书画 【专题】解读—海派书画 画廊串子指南——ARTINFO本周展览推荐(图) 画廊串子指南——ARTINFO本周展览推荐(图) 千秋风骨寄松涛——黎雄才《山谷之春》(图) 千秋风骨寄松涛——黎雄才《山谷之春》(图) 红色艺履——赵准旺重彩水墨艺术展在沪盛大开幕 红色艺履——赵准旺重彩水墨艺术展在沪盛大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