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铨(1682~1762后) 玉堂富贵寿燕双喜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750年作 191×97cm
吕 学[清 康熙] 渔樵耕读图
设色纸本 手卷 1703年作 引首: 36×131cm 画心:36×700cm 跋文: 36×90cm
相比四僧的惊天一击,正统的四王绘画反而在历史上的问题显得更为诱人。四家中的王时敏、王鉴在各方面似乎更加倾向于明代,他们虽仕于清,却在明亡以前便归老还乡而潜心画艺。王原祁是王时敏之孙,活动的年龄以及风格上最为靠后。王翚与恽寿平则是对形成清代绘画的面貌起到彻彻底底影响的人物。此次有两件王翚的画卷上拍,重要之处各有千秋。《仿倪高士师子林图》(图及专文请见第102页)作于稍早的年份,是其按倪瓒的风格所构想的狮子林图,王翚在一生中曾写此图数遍,而要数此件最为完整又最富雅致,就连书法也模仿倪瓒的书风惟妙惟肖,使整幅画作显得格外清逸超然,表现出一派此时文人心中所念的理想居所。此图旧为新中国老领导欧初所藏,除去早先俞樾、陆恢、吴郁生的题跋外,在当代又请关山月、启功、黄苗子等书画名家纷纷考证题咏,后出版于《五桂山房藏画集》、《启功题跋选》当中,是颇可文人把玩的画作。
《溪山深秀图》(图及专文请见第104页)则作于七十六岁的高龄,此年中的王翚早已自宫中返回江南,是其风格最成熟,也是声誉最隆、索求最繁的时期。在自题中,王翚说明他此作是从赵孟俯的风格而出,赵的原作则是其二十年前在京城效力时观于“长安贵戚人家”,其中正有赫赫有名的《水邨图》与《鹊华秋色图》。王翚在此画中虽然纯用自家面貌,但也着实令人想起赵画中青绿色泽的交相辉映、所绘房屋垂柳的细致考究,最使观者叫好的莫过于大片用墨线勾勒的水波涟漪,好似元画里的种种意趣;同时,王翚的这段题画也无形中证明了两件赵孟俯名作的流传问题。此画后有晚清藏家樊增祥的题跋,说明此与王翚的另一件名作《山堂文会图》均为其家所藏,两画又同时同地绘于戊子年夏的平江,此年中宋荦访苏,与王翚依莲泛水,而此幅极有可能是宋荦所命。在樊增祥以前,该卷又为苏州留园的主人刘恕收藏,前后所钤数枚藏印,刘与樊均是书画鉴赏的好手,又都爱及王画,此图正可谓是风格上史料上同时并重的佳作。
张宗苍(1686~1756) 富春大岭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743年作 120×48cm
出版:1.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下)P943,第21、33、34、36、49印、款均取自此幅,文物出版社。
2. 《朵云集珍》P117,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出版。
3. 《中国山水画通鉴——入缆大统》P62,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出版。
4. 《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古代书画展览图录》P180~181,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电视台主办。
展览: 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古代书画展览,北京国际会展中心,2010年10月22日至10月25日。
说明:乾隆进士李漱芳、曾燠之子曾协均旧藏。
清代的宫廷绘画艺术更多讲求的并非绘画本身,而是此时一种特有的宫廷趣味。这些康乾盛世的伟大画手们,在宫廷的氛围中便追求富丽堂皇的宫廷效果,可是回到乡间,照样可以绘作一些文人雅趣的图式。因而,此时判断一位画家优劣的标准并非与看待明人的度量等同齐观,更多地是看他们如何在狭隘的宫廷氛围中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张宗苍的《富春大岭图》则是与宫廷与文人间均游刃有余的成功典范。此图是五十七岁的张宗苍为荔园先生五十寿辰所作,所题仿作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实际乃是兼得王原祁与王时敏的画法。虽然此时的张宗苍尚未北上供奉内廷,可是仍旧表现出一种宫廷式的,极为古典、克制的构图。然而张氏又施用极为松动的笔触,点染间似试图要打散这种过分紧张的结体,又在几处并不明显的地方留出足够逸趣的空白;在施用富丽堂皇色彩的同时,极为小心地注意着色彩之间的融合过渡,做到苍润适宜,极为耐看。值得一提的是,画作所用的皆上等的好纸好墨,连选用的印泥都是一种掺得云母的极为正红的色彩,裱边阔大整齐,并用一整块黄绢镶作空白的诗堂,简直相当于宫廷内府的考究。此轴在同时代即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李漱芳钤印收藏,后又归曾燠之子曾协均所有,在现代曾被上海博物馆《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取作印鉴范本,是张氏流传有序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