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金敏华
日本平面设计界领军人物原研哉(Kenya Hara)大型个展“设计的设计”目前正在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展出。这一筹备3年、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展览,是国内首次以设计品实物与图书文献全方位呈现原研哉及其所处时代日本顶尖设计文化探索与成果的特展。其中,包括隈研吾、深泽直人、坂茂等在内的日本当代知名设计师的最新设计更是首度以实验色彩浓郁的半成品形式来到中国。
今年53岁的原研哉是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他曾参与并主持过一系列重要的设计活动,其中包括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的开、闭幕式手册设计与2005年爱知世博会文宣设计等。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15日结束。原研哉在向本报读者致意的同时,表示希望该展能移师深圳,“尽快在深圳与大家见面”。
“原研哉贰零壹壹中国展”的举办,在北京掀起了一阵日本设计风。展览开幕当天下午,原研哉与展览艺术总监翁菱、策展人之一朱锷进行了三方对话;之后接连两天下午,原研哉分别在清华美院和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作了题为“培养创造的土壤”和“EXFORMATION认识未知是设计的开始”的两场演讲,作为“原研哉贰零壹壹中国展”外围学术活动的两站。15日下午,原研哉应北京国际设计周之邀,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作了此次北京之行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的演讲主题是“虚空”。
用虚空抗衡世界的繁复与缤纷
“在北京举办这样一个展览,是我多年的夙愿。我对中国一直有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特别是当世界进入到以亚洲为主导的这个时代。我期待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能够续写出新的篇章。”原研哉开宗明义,“我从西方设计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学习,还要变成自己的东西,用以改变世界。我相信,中国未来也会有很多出色的艺术和设计作品诞生。”
原研哉用肯定的口吻表示,艺术不存在全球化。艺术的本地化特质意味着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本土化的东西如何融入世界进而改变世界。所谓本地化,并不是指“农村”、“乡土”,而是“更有原创性”。他从人类的两大工具具有破坏性的棍棒和富有保存、保护、保留意味的容器说起,讲到日本神社的空间构造和鸟居的布局都是“空”的容器,即人和神进行沟通的场所,体现了日本文化虚空的理念。“这是另外的一种美,另外的一种享受。”
原研哉承认日本的虚空理念“当然也从中国受到了影响”,但他认为日本的虚空与老子“虚无”的思想“有所不同”,“日本更多的是一种可以包容和开放的空”。原因在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他把世界地图右转90度,“日本位于亚欧大陆最远端,转90度后就到了图的最下方,这个形状非常像老虎机,上面的"珠子"不断往下掉,从欧洲、俄罗斯、中国……最后都会收在日本这个容器里面。这就决定日本承载了很多文化,模仿很多东西,然后用自己的文化,用虚空这种东西去对抗世界的繁复与精彩。”这一点,需要“站在全球背景下去体会”。
虚空不是简约
原研哉是日本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某种程度上,无印良品在全球范围扮演了日本美学传播者的角色。无印良品成功的两个关键词是“日常生活物件”的“再设计”。
“无印良品诞生于31年前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那时大家崇尚的是奢华和繁复,无印良品和当时的想法完全相反,它用空而具有美感的东西,唤起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当时很多人认为我们的东西就是"无设计",实际上并不是没有设计,而是我们把空的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让很多产品显得"内敛",而产品本身内在的关联性,使得最初只有40种商品的无印良品,很快发展到现在的7000多种。”原研哉介绍说。
“无印良品的概念是虚空而非简约。”原研哉进一步论述道:“简约的想法是从150年前才开始有的,实际上世界是从复杂的概念开始的。最初青铜器的表面纹路非常复杂,越是强权的地方,就会有非常复杂的图案。欧洲也一样,路易十四时期凡尔赛宫内,国王的椅子也是非常的豪华,他们要表现的是权力的象征。150年前,国王的权力结束了,从那时候开始,每个人成为了自己的世界中心,没有必要再强调权力了,很多东西可以变得简单一点了。”
原研哉用分别产于德国和日本的两把刀作为例子来具体说明。“这把刀是德国的名牌,我家里的厨房也用这个牌子的刀,确实很好用,功能性非常强,特别符合人体力学,握的时候非常好用,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简约设计。而这把日本刀,刀把握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是虚空理念的代表。厨师在做饭时切不同的食物、握不同的地方,可以自由自在的使用。所以说虚空就是我不拘于这个东西的功能,而是根据使用者的想法和发挥,让这个东西有了新的作用。”
至于有人将无印良品视为环保理念的代表,或者是全能设计、无设计、都市生活甚至廉价的代名词,“我们都不会去否认,所有的我们都会点头说是,也就是说,正是空的容器把所有的想法都容在里面,通过这样的容器跟大家达到一种沟通、交流的目的。”
中国充满“能量”
有人问原研哉,中国的文化根源是什么?他沉思片刻说,如果日本的文化根源是“收”的话,我觉得中国是“一种能量”,“中国有很大的能量,凝聚力很强……你觉得是什么呢?”他反问道。有人问他看好哪些中国年轻设计师,原研哉不愿说出具体的名字,只是笼统地表示,中国年轻一代学生很努力,有才华,前途无限。“中国的发展强劲,人口是日本的十倍,所以它的能量、才华可能也是日本的十倍吧”,他进一步引申说:“从我的经验来看,每个国家都会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就是人不断地走出去,去看世界,去经历很多东西,当你越来越了解你所经历的世界的时候,就会反思自己的国家,从而了解自己国家的魅力,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这个时代日本已经到来了,可能100多年前日本也和现在的中国一样,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已经发现了自己文化的魅力与独到之处。”
说到城市规划,原研哉也有些无奈:“日本人对小的事物,纤细的东西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对城市这样的庞杂系统想法不多。日本城市跟欧洲不同,欧洲在城市建设上非常自制,亚洲城市在这方面比较自由,缺乏统一的规划,感觉混沌,没法控制,也许过一两百年会有变化吧。不过混杂其实也有它的魅力,反过来讲,单一、灰色可能没意思,不像北京、上海或东京一看就知道是北京、上海、东京。”
中国人讲“功夫在诗外”,原研哉说,近年来,我更关注设计之外的东西,那些让人幸福的东西。设计是一个果实,最重要的是结出果实的土壤。比如,北京的土壤是什么?是由生活在这里的人的所想与所愿决定的。“我做展览的时候一直在想,什么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心情愉悦?”
【听众反应】
【展览精要】
“连续两天与原研哉及其展览、讲座正面接触,发现日本的设计已经完成了非常系统的建构,并且有很强的设计哲学,这个体系建立在对西方的全面学习后又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并对设计提出了自己的命题,值得中国的同行们认真研究,我们需要严肃的思考和疏理,在我们的文化脉络缺失、价值混乱的时候,此展深具意义。”
深圳平面设计师 曾军
“原研哉的讲座已经听过两次,他的观念和作品在书中也都读过,讲座的过程不在于听他讲了什么,而是自己在听的过程中受到的启发和思考。在设计这个阶段,自己的1分悟道大于听说的10分理论。今天开始思考,关于设计的原始、内在和本能。”
北京平面设计师 侯颖
【展览精要】
虽然是设计师,但原研哉并不穷究设计的技巧。在设计和沟通的过程中,与其说原研哉关注的是“物”,倒不如说原研哉直接关注事物的本质。针对大家想更多地了解原研哉在创作中的思考过程,此次设计展以最自然的方式选定了三个主题。
一是“展览的展览”。近900平方米的平整空间,集结了原研哉历年策展的七个展览的精华,以实物展品的形式,呈现的是原研哉并非以作为设计师的一己之力,而是集结众多有识之士的才能,共同来探讨“追究事物本质”的可能性的范围和极限。
二是“无印良品的艺术指导工作”。无印良品的艺术指导工作给了原研哉一个对东洋审美意识进行集中视觉呈现的舞台。从中大家也可以体会到一个设计理念,在近十年的时间跨度中,原研哉是如何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秉持下来的。
三是“设计的诸相”。展现的是原研哉横跨各个时期的包装、标识、书装以及海报的实物设计作品,其中包括在中国的各个项目作品,把时期不同、对象不同的实物设计作品集于一堂,这对于原研哉自己都可以说是个反观进而反思的大好机会。
(金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