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几大设计展们落幕之时,就是纽约设计春天的来临之日。如期而至的2011纽约设计展在这个五月照例为人们带来令人眼花缭乱的设计品。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典型的美式设计,休闲又时尚,还有远渡重洋来参展的芬兰设计新景,带给人北欧一贯的冷峻和大气。无论是什么样的新品,不变的还是设计想象力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同时,它也在启迪着观者的智慧,该在未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取决于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双重努力。
向简约致敬
设计周上的重头戏历来是家居大展。纽约设计周的当代国际家具展(ICFF)也是声名显赫。此次参展的设计品也几乎无一例外地体现了简约的设计特点,有的作品甚至直接沿用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风格,同时设计师们也把巧思花在了细节部分,材质则更加回归到木头、尼龙、帆布等基础材料。
实用性与美的结合是另一大亮点。设计师Werner Aisslinger的“模块存储系统”运用了长宽不一的储物箱随意打造出开放的空间,既具美感,同时也构筑出完美的收纳结构。Tavo咖啡桌一半桌面镂空,上面设有四根铜杆,可用来悬放杂志。“山女神”长椅的椅面光滑柔和,布满年轮,令人联想起风和水是如何在时间长河里将自然打造成另一番模样。
另有些设计品为人们提供想象的源泉。见惯了桌上足球机里的足球队员都是男性,Raphael Rodriguez设计的“女足”版必会让你眼前一亮,操纵两支娘子军踢球绝不会更省力。“数码地毯”采用100%纯羊毛制成,全手工制造,图案并无深意却引人联想。“大都会”则提供了一个关于城市的隐喻:用建筑物形式的物体搭建出一个城市景观。你可以随心变换高楼大厦的位置,建造你意中的都市。
来自未来的课堂
部分媒体在巡览过ICFF之后,将最精彩的设计授予了“未来教室”,一组专为学生提供的桌椅设计。
传统学校课桌椅的设计既看不出灵感火花,也缺乏个人色彩,只求一种集体规划。而设计团队aruliden在教一群八年级中学生设计时,与他们一起设计制作了这间未来教室,平衡了功能与美感之间的关系,打开了一条通路,运用各自的专业经验和实际感受对未来进行了想象与设计。
在ICFF的展览现场,不断有观众亲自体验在未来上课的感觉,即什么才是最符合人本的。同时还有负责设计的学生在现场讲解。而除了具体的体验外,那些学生体验者还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比如储物柜门的蓝色就是当初学生设计者们的建议,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很酷”。
细节是这套未来课桌椅的王道。课桌腿上设有可收缩的挂钩来放书包,如果嫌碍事,书包还能挂在椅背上。而椅子下面还有一个托盘,用来放电脑正合适。课桌除了有一定的坡度适合写字外,还在桌边设计了托盘,可以用来当笔插、调色板,甚至还能栽种小棵植物,对于正在学习自然,又需要每天写植物观察日记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安排实在是周到。
是什么,不是什么
除了那些举足轻重的大件设计品外,本届纽约设计周上也照旧汇聚了一批“举轻若重”的设计单品,它们或许不会对整体设计潮流产生什么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却绝对是治愈生活乏味的良方。
设计师Philipp Bruni设计的Pinocchio花瓶,底部为台球造型,甚至还标注了数字,上端则有又长又细的瓶颈,放在桌子上很像是个摇头晃脑的不倒翁。但它其实就是个花瓶,而这种时刻摇晃的状态又会使瓶中花多了几分随风摇曳的美态。
新加坡设计师陈凯西设计了一组橡皮擦,造型来自摇滚明星们都爱戴的“手指虎”,因此这款橡皮擦有可能会是史上最“摇滚”的橡皮擦。它大概更适合那些每天都需要用到铅笔的绘图员和设计师,把“手指虎”橡皮擦套在手指上,用时就反过手来擦,或许还能解决总丢橡皮的问题。
Nick Davis的手型衣帽钩看上去有点惊悚,一排人手展开,姿态各异,有的像在打招呼,有的做出拒绝的手势,有的看上去好像是在挑衅你放心把衣服交给它吗?对恐怖电影中相关元素敬谢不敏的人可要小心些了。
有几款灯也别具一格:Abovo的灯具可以称之为“雨云灯”:灯罩是云彩的形状,它下面的支撑体可以看作是下落的雨丝。Frances Ranno的运动鞋灯用的是可长期使用的荧光灯泡,它还可以当做吊灯那样挂起来。
ICFF上的华人面孔
王金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从中国天津来到美国,既是一名雕塑家,同时也涉足更广阔的实用艺术设计领域。去年他带着自己设计的电唱机来到纽约设计周,参加了ICFF并备受关注。他在纽约布鲁克林拥有自己的工作室,主要向客户提供订做木器的服务,业余时间他则用来设计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因为他是个老牌的黑胶爱好者,所以才会制造出以沙盘和鹅卵石为材料的电唱机。
在本次ICFF上,王金声又带了升级版的一套音响产品“吉普赛车轮”,成为更受瞩目的焦点。他以回收的汽车轮胎为材质,制造出扬声器锥和爵士鼓的硬件。仔细研究一番,你还会发现他把自行车的零部件刹车握把和卡钳放进了设计中,从而使混合了艺术和设计的“吉普赛车轮”更多了些意蕴丰富的元素。虽然还不能保证这套声音设备可以制造出多么美妙的乐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它不再只是一个“发烧友”为了圆梦而制作的单品,据王金声介绍,目前已有不少餐厅和酒吧向他预订了这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