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叶县西南部保安镇的马头山上,有一条当地人口中的“土龙”,这便是中国现存最早、距今约2600年的春秋时楚长城的遗址。去年年初,叶县马头山风电场工程选址此处。两者相遇的结果是,楚长城遗址被毁十多处,长度累计达2.159公里,而目前能确定的楚长城墙体为30.51公里。目前,项目虽已停工多时,处罚也已做出,但被毁坏的文物再难恢复原貌。
这一典型事例折射出中国当前在田野文物保护方面面临的诸多困难,有专家和文物保护志愿者建议,除打击盗掘、盗窃田野文物等犯罪行为外,政府还应重视防治对田野文物一般类、非犯罪性的破坏行为,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5月26日,在叶县文物局局长李书进的带领下实地探访了遭破坏的楚长城遗址。楚长城遗址并不明显,经指点,可以看出,因施工需要而修建的S形盘山土路,在楚长城遗址上来回穿梭,将遗址多处拦腰切断。
目前,文物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对工程方处以40万元的罚款,而类似破坏文物行为的最高罚款额度为50万元。
2010年3月,河南省文物局发布新闻称,已用考古学的方法,找到了被称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楚长城主要分布在豫南的25个县(区),目前确定的楚长城墙体30.51公里,被历代破坏而消失的楚长城墙体约25.37公里、山险81.34公里,共计137.22公里。
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中,长城河南段名列其中,但并未详细公布哪一区域。不过,据记者了解,楚长城叶县段是考古人员重点调查过的区域,已基本掌握该县内的楚长城分布线路,保存较为完好,并发掘确定了叶县保安镇前古城城址。
另据了解,马头山风电场工程是叶县引进的骨干项目,项目业主为河南中投盈科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装机规模预计10万千瓦级、总投资近10亿元。目前,河南省文物局正在对遭破坏的楚长城遗址制定抢救性发掘方案。项目部现场负责人黄敏敏告诉记者,他们诚意接受处罚,并将尽全力配合文物部门做好补救工作。
不同于古建筑等形制明显的文物保护单位,楚长城等古遗址类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建筑形制不明显,且很多处于荒郊野外,容易遭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破坏。在保护方面,则面临着经费人手不足、群众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等困难,这导致其在同经济利益的博弈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
对叶县楚长城的保护有官方和民间两支力量,不过两支力量都很薄弱。李书进说,县文物局只有两台工作车辆,人手也不足,很难对楚长城遗址进行经常性巡查。民间的“楚长城保护团队”去年曾获得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其成员之一董中峰说,叶县只有3名志愿者比较专注于楚长城遗址的保护。“完全自费,但仅凭几个人很难对山上长达数公里的遗址进行有效保护”。
除保护力量不足之外,楚长城遗址本身的特点也增加了保护的难度。在现场看到,经历上千年风吹日晒,大部分楚长城几乎已没有凸出地面的遗存,若非专业人士指点,很难分辨出哪里是遗址,哪里不是遗址。“也没有标识标明,很多当地人种树时,就把遗址给破坏了。”董中峰说。
在文物大省河南,乃至全国,除馆藏文物外,还有很多类似楚长城遗址这样,处在荒郊野外,没有专门机构,也没有专人进行保护和管理的田野文物,这类田野文物以古遗存、古墓葬和散存石刻居多,在保护方面面临着和楚长城遗址同样的难题。
据了解,2010年年底,国家文物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田野文物安全工作。今年5月起,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又在国内17个重点省份联合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其打击重点就是盗掘、盗窃田野文物。
有文物专家认为,此次对楚长城遗址的破坏、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并且,相比于盗掘、盗窃等,类似的由工程施工或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破坏,更为普遍,同样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