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第四工作室开放展——能量传递(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5-16 13:52   来源:美术报

《能量传递》展览现场

      学术主持:曹意强    

  展览策划:李秀勤    

  展览秘书长:刘晓霞

      “能量传递”就是“和合共升”

      让艺术之“能量”破除局限而爆发更大威力

      李秀勤答记者问

      在这个美丽的山村,举办“能量传递”的展览,非常有意义。有两点值得一提:首先是这样形式的展览对我国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有重要的启示,其次是关涉到时兴的“创意文化产业”问题。

      就在昨天,杭州召开了全国艺术学科的规划与发展会议,这个会议是在艺术终于从原所归属的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而自成门类的背景下召开的。学科的界限,乃至艺术各专业的划分,都是人为的,而非必然的;学科细化,是为了教学的方便,对真正的艺术家来说心中不应有任何学科的局限。世上伟大的艺术家在实际的创作中并没有把自己限定在某种媒介上,他们的伟大永远源于其综合的创造精神。仅举现代雕刻家贾科梅蒂和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马瑟维尔两例。可以说前者是以雕塑表现书法线条能量,而后者是以绘画传达书法能量,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把王冬龄教授的书法创作跟马瑟维尔的抽象绘画相比照,虽然这两位中美艺术家互不相识,但中国古代书法的能量穿透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内核。这个小小的展览力图将雕塑、书法、装置、绘画等融合一体以创造新的综合,将观者引向创造性的“能量”之点,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艺术教育和创作问题。

      今天的展览是有创意的,它并不是为了打破学科界限而打破界限,而是旨在把这些东西有生命地融合在一起。

      展览的另一个意义是:为如今热门的“创意文化产业”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创意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并非在于经济,而在于文化的提升。这个展览不但打破了美术专业的壁垒,而且调动了展览所在的整个环境因素,周围景色的写生、当地画家与儿童的图绘,跟专业美术家的书法、雕塑、装置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制造出与乡村空间呼吸的能量波段。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保护由此而生成的无形而可感的文化氛围。由李秀勤所组织的这个展览也在这方面作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总之,我觉得这个小型展览给人以两大启示:一是如何综合不同的艺术类别,让艺术之“能量”破除局限而爆发更大的威力;二是如何融合一切资源创造新的文化遗产。

      问:我知道去年六、七、八月份在杭州秋涛路你的工作室,组织了三个“开放展”,我很想了解“开放展”的概念和具体的内容。

      李:我觉得,人的生命形式就是一个开放的状态,一个人身体可以被遮蔽在某一个狭小的空间之中,但是他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工作室开放展有两个概念,第一,“工作室开放”是艺术家私人的独立思考;学术实践;创作的个体化空间作为与社会直接交流的平台。第二,“展”是艺术家对当下社会、艺术、文化、时尚、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判断而产生的思想,以最淳朴、本质的方式释放出来,面向社会发出最真切的声音!

      问:今天的工作室开放展的命名为《能量传递》,为什么以此命名,谈谈来由好吗?

      李:“能量传递”的理念,是去年工作室开放展的延续!

      我的工作室是原来杭州小轮车厂的一个锅炉房的遗址,去年我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做了一个课题《锅炉——能量传递》,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创作思维。锅炉房,是一个物质化的生产系统,通过认识这个系统的本质而转化为艺术创作的思维!在《锅炉——能量传递》研究生雕塑装置展览的过程中,两位热衷于当代音乐创作的德国年轻人来看展览,锅炉房和学生的作品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创作了以《锅炉——能量传递》为主题的雕塑装置、音乐会……能量传递的本质释放出来了。

      开幕式的那天,我和鲁大东在聊,他说“能量传递”实际上就是“相互给力”,他非常直接地道出了“能量传递”最朴素的本质。但是我认为“能量传递”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庄子认为人的本质、艺术的本质就是和,“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即异质资源、物象、生命体、学科,通过交融、转换而达到“以和为量”和合共升。

      问:那你今天的《能量传递》工作室开放展的学术和参展人员的范围是如何确定的呢?

      李:所有参加《能量传递》展的人和作品,都与雕塑系第四工作室的教学和学习有关、与我个人的工作室所在地——长埭村有关。自2006年10月开始,近5年来,我分别以不同方式、不同时间,邀请参展的6位书法家都参与了我设置的“以书法为媒介的雕塑形态研究”教学,他们特意为此展览创作了自己的作品;雕塑和装置作品是第四工作室的研究生和教师在课程中、在对书法不同层次思考的基础上的试验性作品;10张长埭村风景水彩写生作品是郭连勋老师被长埭村自然景观所感动而作;在这里我特别提一下儿童的书法,书法系的教授把书法的知识传授给我们工作室的师生,我们工作室又传授给长埭村的儿童,儿童书法中所爆发出来的生命的能量,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传递给我们纯真的艺术生命气息。

      问:最重要的是与“人”的生活学习空间有着密切关系。我看到展览广告上的4个字“能量传递”是长埭村儿童的书法作品,很有稚趣,参加展览中有几位中国最顶尖著名书法家为什么选择儿童的书法?

      答:参展人员年龄差异有60岁,这本身就很有意味。展览中书法家王冬龄、高法根、韩天雍、徐庆华等教授,都是中国最重要的书法家。你是否看到在儿童书法“能量传递”的背后,是由他们的作品构成一道厚实、充满文化意味的“墙”,这道墙散发出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中国伟大的传统,传递着古人的气息和当代艺术精神的融合,而转化为一种当代人的书法精神所凝聚的能量,这种能量又传递给长埭村的儿童,这种生生不息的“传递”将为中国文化精神的发展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我由衷地感谢参加本次展览的书法家们,感谢他们对我和工作室的“以书法为媒介的雕塑形态研究”课程的付出,在传授书法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传递给我们中国书法的精神;感谢长埭村儿童们的作品传递给我们天然、纯真的艺术生命;感谢长埭村的山、水、茗、竹给予艺术家的灵感;感恩中国书法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感谢今天出席开幕式的各级领导和朋友们,最后我还要感谢对我们这次活动给与支持的禹廷画廊。        2011年4月25日

      关于《能量传递》的思考

      ■木子

      2010年我在杭州秋涛路工作室组织了两个展览,第一个是“李秀勤工作室开放展”。第二个是我给研究生设置的研究课题“锅炉——能量传递”,系雕塑装置展。

      今天的《能量传递》展览与以上两个展览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是中国美院雕塑系第四工作室学术主持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国家公派到英国留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回国,为自己的学术理想确定两点:第一,以真实地面对、体验社会生存空间对自身的心理感受为基础,寻找艺术形态的表达与内心世界的密切联系。第二,在教学上能够实践一种以中国美学思想为基础,建立一个独立于西方雕塑形态研究的教学方式。我非常欣赏冯友兰先生针对当时中国大学现状的“我们必须做到知识上的独立,学术上的自主”的教育思想。

      中国书法是一种具有体现中国文化特征的造型艺术,其笔意、结构、空间和线条无不贯穿着中国美学思想,如何使中国的书法元素在雕塑形态研究中发挥作用,是我多年的思考。4年前我为工作室设置了一个“以书法为媒介的雕塑形态研究课程”,邀请书法系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一丝不苟临摹古人的杰作,我们始于书写本身,体验书法中的空间、结构、线条,以雕塑专业的角度体验书法的魅力作为形态转换的基础,到今天我们深深地爱上了书法艺术,特别是书法中那凝聚着、区别于世界各国的中国文化精神和风采正期待着我们更深层次的探索。

      我们需要站在世界艺术和文化的角度,审视书法这种具有中国文化指向的造型艺术的价值所在,以开放的胸怀,对书法的精神本质在当代艺术形态创作中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存空间的感悟上架起一座桥梁。

      今天,学术、文化难以从经济、金钱、权利中独立,文化和学术也难以用它自身的价值衡量,但是我们从书法的“书写性”中体验到了生命的真谛。中国书法的创造和实践宛如一条长河与中国人的血液和生活交融在一起。书法不仅具有中国文化象征的造型艺术,并且成为了一种“修心”和“修身”的生活方式,她融会天、地、神灵之气象,通过“书写性”与“心性”的内在联系,自古以来成为中国人练心、修身的媒介,以笔意、线条、空间,传达着“心”对世界的认知,同时也锤炼着“心”的灵气。

      “人心”就是一个熔炉,无时无刻不在锤炼并释放着它的能量!特别在以金钱衡量价值标准的消费时代,信息传递的能量远远超出了原子弹爆炸的辐射力,它以最暴力的方式,超出了地域、国家、民族,在刹那间可以动摇人的信念,使人的精神王国倒塌,人的生命和学术价值随浮云而漂泊。但是当我们面对真实的人性自我,作为人的情感、人的心灵感受与自己灵魂深处对话时,才能感悟到生命的本质,只有深沉于静思的“书写性”的境界,才能体验到与人类家园的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通过去年《锅炉——能量传递》的研究课题,我们知道锅炉的能量转换、传递的特性是锅炉的本质,锅炉本身就是一个容器,“火”和“水”是“转换”、“传递”的资源,如何使“水”转化为“热能”,又用什么方式传递出去,是锅炉结构生产系统的重要环节。同样,如何使书法的精神、笔意、空间、结构所塑造的境界,转化为今天当代艺术家艺术追求和表达语言,以此表达对今天生存状态的认知,这承载着思想的“心”就是资源转换的“锅炉”。

      中国美术学院,是一个承载着80年薪火的大熔炉,锤炼了成千上万个艺术家,在世界各地传递着学院的力量。今天以“能量传递”为主题的展览参与者有王冬龄、高法根、李秀勤、韩天雍、徐庆华、余晨星、赵明、吕悦、郭连勋、丁万里、孟磊老师和雕塑系第四工作室全体研究生,我们每个人生命起点各异,是艺术的能量将我们凝聚在同一个熔炉,在这里锤炼了生命的价值,诞生了共同的学术理想。几年来我们在体会着书法的形态、精神与雕塑的“熔点”,用“心”锤炼着“转换”的能量,她释放着独立于西方文化的气息,独立于当下的文化市场。我认为这是一个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跨学科研究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领悟到书法形态的产生与生命形式的内在关系:空间、结构、线条、体积与文化内涵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的精神维度。

      今天我们的作品带着学院的温度,中国传统和当代文化艺术在我们身上释放的能量,与杭州西湖长埭村的秀竹茗香、山山水水、遥相呼应,与村民们的亲切质朴和孩子们作品中那天真烂漫、无恐无畏充满自然生命的艺术情怀互相对接,互相传递,将产生无限的能量,这种能量宛如一股从大地深处萌发的生命体,带着大地之气,推动我们的艺术追求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我深信以书法作为媒介的雕塑形态研究,可以发展成为研究雕塑形态学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可以与传统西方雕塑形态方法论并置,其特色在于她具有中国文化身份和中国文化的细胞的内核。这种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形态艺术,将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结构中发挥作用,并且可承担起在今天的中国文化艺术复兴的使命,以当代的艺术形态,向世界传播以书法经验为基础的人类共同审美体验和理想。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天工艺苑 天工艺苑 清宫遗珍 茄楠佩饰展(图) 本土拍卖会异军突起 本土拍卖会异军突起 极品沉香结缘天工艺苑(图) 《故宫五福金碗》未销先热 《故宫五福金碗》未销先热 创想计划开创全新艺术模式(图) 创想计划开创全新艺术模式(图) 2011华辰十年春季拍卖会拉开帷幕(组图) 2011华辰十年春季拍卖会拉开帷幕(组图) 匡时春拍再推明清犀角雕刻专场(图) 匡时春拍再推明清犀角雕刻专场(图) 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公布(图) 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公布(图) 与莎拉·梅斯特谈摄影收藏(图) 与莎拉·梅斯特谈摄影收藏(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