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考古人员正在提取漆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晚报特派见习记者 王煜 陕西西安报道
举世瞩目的张安世家族墓M1墓室耳室内的漆器经过考古人员14小时的紧张工作,于今天上午成功完整提取。接下来如何提取耳室内的11个竹制编织袋,将是对考古人员的强力挑战,也将是考古界的创先尝试。记者在昨天和今天的发掘现场看到,为了保护文物不受损,考古人员的工作简直能用如履薄冰来形容。
成功提取漆器
“终于取上来了!”今天上午11时许,随着现场考古人员的一声欢呼,M1耳室漆器成功提取。考古人员在墓道内把漆器整体和托盘一起放入有机玻璃箱中进行密封,并在箱外盖上塑料布,吊到地面,随后立即装车运往实验室进行后续的清理、复原和进一步研究。漆器出土,腾出了空间,考古人员接下来面临的是提取竹制编织袋的难题。
今天早上10时左右,现场下起了大雨,考古人员对搬运设备进行了最后的检验。并在原计划之外又在漆器之下加了一块托板,以增加文物的安全。
搭建“隔离舱”
昨天上午,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考古人员在M1墓室的墓道里用白色塑料布搭起了一个约5米长,1.5米高的“隔离舱”,从墓道进入耳室要先后经过三道“舱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部部长赵西晨介绍,这一是为了减少提取人员进出带来的空气流通对文物的影响;二是在漆器提取完成后,装箱之前,给它提供一个与外界环境隔离的缓冲空间。
赵西晨说,前一天晚上,考古人员已经打开耳室,为提取做了约三小时的准备工作,为漆器喷洒了加固药水,并对提取方案进行了演练。
“托蛋糕”式提取
昨天上午9时55分,五名考古人员进入耳室,开始正式提取。赵西晨介绍,漆器的木胎已经腐朽,整个容器已经坍塌,和耳室的地砖粘连在一起;因而他们决定小心地往漆器和地砖之间插入托板,然后像“托蛋糕”一样,将整个漆器提取出来。
漆器只剩漆皮部分,非常脆弱,插板工作只能一厘米一厘米小心谨慎地进行:首先是在漆器四周插入几个小平铲;接着用六把带刻度的钢尺插进去搭成一个支架;然后放入两块小托板,并抽出钢尺;最后在小托板之上插入大托板,把漆器整体往上提。这四个步骤每一步都得非常缓慢。因此提取工作在昨天一天的努力后并未完成。
提取工作困难重重
耳室和墓道的宽度都只有1米左右,而漆器就在靠近门口的位置,留给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非常狭小,同时进行操作的一般只能有两名人员,其他人在一旁协助。昨天在发现很多时候只能跪着工作后,考古人员又从地面取来了垫子。而大约40分钟后,两位工作人员走出墓道稍事休息,其中一位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室的宋俊荣。她一上来就连喘了好几口气:“下面憋得慌!而且真的很紧张! ”她说,在插入钢尺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地砖是凹凸不平的,尺子伸进去会被挡住。钢尺上的刻度能告诉工作人员卡在什么位置,据此,不断微调角度再尝试。因此,提取进度非常缓慢,这是之前未曾预料到的。
昨天晚间,工作人员又加班到深夜,为今日的成功提取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