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平雕塑新作在纽约展出(图)
http://www.socang.com   2011-04-06 10:18   来源:artinfo

艺术家王克平

  纽约报道——王克平的艺术之路不想他的同时代人那样平坦。作为1979年“星星画会”成员之一,他是中国当代艺术萌芽期的关键人物,但这并没有让他从此进入西方的视野,尽管他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到巴黎生活和创作了。不过他认为西方人迟早会知道他的名字。“被人接受是需要时间的,”在纽约苏荷区苏彻尔工作室的新展览——伴随着亚洲当代艺术周——开幕之际,这位62岁的艺术家对ARTINFO纽约站说。“这世上明白我在干什么的人并不多。”

  王克平在纽约第一次露面是1979年,在《纽约时报》的头版上。报纸报道了“星星”那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展览。王克平至今依然和星星的同仁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他认为自己跟他们“已经很不一样了”。王自己于1984年移民到了法国,在那里继续他那些充满细腻触觉、灵光闪闪的木雕——让人联想起高更或马蒂斯那些图腾般的现代派雕塑。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色彩在他的作品中逐渐减弱,(他曾经创作一件把毛泽东刻绘成佛祖的作品,在北京掀起轩然大波)变得更温和了,刻绘的多为女性和情侣。

  王克平觉得自己之所以被记者、评论家和博物馆所忽视,是因为他没有做装置或者标准的观念艺术。“他们不理解,因为太简单了,”王说。“用不了长篇大论地解释它。”在苏彻尔展示的新作同时也是他迄今为止最简约的作品。尺寸不大的人物——有的胖乎乎的,长着球茎状的乳房,有高高瘦瘦——更像晚期亨利·摩尔的那种几近抽象的造型。不过王克平说它们还是和旧传统存在着关联——古非洲的木人,汉代雕塑,还有古希腊的大理石像。
一个雕塑家的创作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这能让他尽可能保持对木头原有形状的信念。他喜欢自己到法国乡下的树林里去砍树枝;将木头放置一到三年来晾干后,他就会开始雕刻,用砂纸打磨,用喷灯灼烧木头,在表面形成一种暗色漆皮。最终的结果是一个弯曲的造星,让人联想到,而不是呈现,一具人体。一根树枝上的节瘤变成了一个女人的发髻,中间裂开的树枝成了张开的双臂。卷曲的树枝被转化成两个人物的亲密瞬间。(“有些实在太亲密的,不适合拿出来展,”王笑道。

  “没有谁比王克平更了解木头了,”画廊主格温莉·苏彻尔(Gwenoleezurcher)说。王微微一笑。“没有谁把女人的头做成这样,”他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展览”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1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故宫五福金碗》未销先热 《故宫五福金碗》未销先热 创想计划开创全新艺术模式(图) 创想计划开创全新艺术模式(图) 2011华辰十年春季拍卖会拉开帷幕(组图) 2011华辰十年春季拍卖会拉开帷幕(组图) 匡时春拍再推明清犀角雕刻专场(图) 匡时春拍再推明清犀角雕刻专场(图) 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公布(图) 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公布(图) 与莎拉·梅斯特谈摄影收藏(图) 与莎拉·梅斯特谈摄影收藏(图) 格哈德·里希特失踪多年作品亮相拍场(图) 格哈德·里希特失踪多年作品亮相拍场(图) 养墨堂 养墨堂 2170中国画提名展(组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