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温长久:精心研究反横书
http://www.socang.com   2011-04-01 10:17   来源:文化中国
  温长久,号墨仙,一九三七年六月生于济南历城。自幼酷爱美术,习练书画,广临诸帖。早在济南五中读书时,蒙弭菊田老师的教诲,学习国画。五五年考入济南师范,又得到刘敦和、刘仲平老师的指导,对美术的学习更加努力、刻苦。五七年在《大众日报》上发表了处女作剪纸画“上夜学”以后,更坚定了走艺术道路的信心。五八年被选送到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深造,受到迟宾等教授的栽培,毕业后分配到历城二中任美术教员,艺术便成为他终生的事业。 

  ----首创反横书 

  在师范学习期间,汉语拼音课上学的拼音字母,当时叫“新文字”,学起来很新鲜。他偶尔发现,某些中国字的草书,如果从纸的背面看,很象拼音字母。例如,写他的名字,从背面看,好象“点点OOIAKN”,这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在纸的背面一遍遍摹写,虽然摹写出的形体怪异难辨,但从正面看却毫无反常。后来,越练越多,越写越熟,久而久之,所有的中国字在他的手中都能熟练地反面写出,无思维障碍。他试用此法写信,并告诉对方此信的阅读方法。他确实是一个善于摹仿,善于发现,善于创新的人。他这一创就创出了中国字的另一种写法--反横法。唐朝张彦远编著的《法学要录》中曾有记载:“反左书者,大同中东宫学士孔敬通所创,余见而达之,于是座上酬答诸君无有识者,遂呼为从中消闲法,倾来莫有继者……”(卷二《梁萸元论书》)。看来,古人有过“反左书”,但识者甚少,书之更难,“没有继者”,早已失传。他却迎难而上,攀登不止,使这一古亦有之的艺术形式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九七年香港回归前夕,他欢欣鼓舞,装裱起百余幅作品,于一九九七年五月四日,在趵突泉公园举办了“迎香港回归反横书画展”,一时轰动泉城。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先后报道。之后,齐鲁台、综艺台、济南电视台、济南人民广播电台和济南日报、山东商报、山东侨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东方艺术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导、宣传,或发表其作品,或邀请他作节目。五七年初创的反横书,经过了四十年的潜心钻研和执着追求后,终获成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关注。 

  ---反横书的特点 

  反横书,是利用生宣纸透墨的特性,加上书写时力透纸背的功夫,在纸的背面,横写反字,绘反画,后将纸翻转竖挂,观其洇润透过的效果。反横书画,归其特点如下: 

  第一,书者必先具备正面的书画基本功。连正字都写不好的人,根本谈不上反书、反横书。不会走,焉能学跑?所以,欲学习者,练好书法是基础,继承传统是根本。 

  第二,要扫除写反横字的障碍,先要认识反字,如打字员、捡字员熟悉字盘,然后练写。中国字成千上万,反横法写出几个,凭死记硬背,或许不难,但要能将所有的字都随心所欲地写出,那就不容易了。要建立反横意识,具备逆向思维。运笔时,横划竖写,竖划横描,撇划上挑,捺划下拉。所有笔划,均变换了方向,改变了写法。既具镜面观书的妙处,又需篆刻起草的功夫,就连行笔的角度,运气的力度,都反常迥异,掌握起来难度甚大。 

  第三,由于横幅竖写,竖幅横写,反横书的章法布局是另一大难点。必须打破常规,变换思维。字的大小安排,疏密搭配,气势走向,错落陪衬,都应根据所书内容的需要,反横思考,随机应变。既不失传统书画的欣赏习惯,又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其他如配诗题词,篆刻文印,更要求书家有多方面的、较高的艺术修养。 

  第四,反横字画,从正面看,和常人的书画作品并无两样,只是有了一种若隐若现的朦胧,似透非透的神秘;一种似远还近的距离,若无仍存的意味。由于纸的局部透彩渗墨的性能不同,自然地分出了深浅浓淡,具有那种非笔墨涂抹所能呈现的神效。耐看、耐审、耐赏,具有异乎寻常的、意味深远的魅力。 

  第五,反横书画,水、彩、墨、色都着在了生宣纸的背面,装裱加工后,都夹藏在了纸的里面。虽年久亦不易脱落,不易褪色;且极难仿冒造假,实乃收藏家所盼望的幸事。 

  第六,反横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一些名人,某些医院的大夫,公司企业的负责人,他们的签名,或记事就用了此法,因其有难辨、难仿、保密的优点。 

  ----反横书的哲理艺蕴 

  中国书法、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历代伟大的书、画艺术家,运用毛笔、墨彩、宣纸等,留下了许多叹为观止的传世之作。学习他们的作品,研究他们的技法,继承他们的传统,无疑是重要的,但要不断地创新发展。突破前人的创作理论,探索全新的创作技法,对温长久先生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和诱惑。他的反横书画,就是尝试运用“两元论”的理念,从事物的两面--阴阳、反正、横竖、表里--去逆想反思、探索实践的一个成功例子。开创了一片书画技艺的新天地,是他对书画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一、中国书法,有着久远的历史,也无时不在创新和发展。综观历史进程,从形体来说,经历了甲骨文、篆、隶、楷、行、草等的发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从载体来说,更有树皮、骨甲、贝壳、石碑、青铜、竹简、绫缎、纸张,直至现今流行的磁盘、光碟等等;每一次创新,都是历史的进步,都为祖国的文明做着贡献。唐朝大同中东宫学士孔敬通的“反左书”,终因“解者益寡”,“书者甚少”,“莫有继者”而绝世了,实令人扼腕。温长久将这种绝世的技法,继承、研究、创新、发展,创立了新颖别致的反横法。起先,有人不理解,说多余;有人学不来,说太难。正因为难,他才去闯,不怕困难,走前人未走成的路,勇攀新的艺术高峰。 

  二、温长久的成就,不仅在于练成了反横技法,还在于他建立了“反横理念”、“逆向思维”的思想修养。常言说,“书品见人品”,“性格显人格”。他的“两元论”观念,不但指导他写字画画,也左右他的人生处世,规范他的修身养性。他一生戒骄戒躁,荣辱不惊,正确对待困难,正确对待成绩。他主张,对人对事,顺其自然;宽容待人,正直诚信。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执着追求,淡泊名利,是一位修养深厚,德高望重的长者。 

  三、反横书画的创作,别有情趣。观其创作过程,象写“天书”。看他轻轻地捏着一只长锋毛笔,伴着提、按、顿、挫的手法,和着重、轻、急、缓的韵律,笔走如游龙翻腾,锋转似舞凤回旋。重抹处如浓云暗雪山,轻点时似鸿毛舞翩翩 。但观者此时却只见画影,不辨画形,如坠五里雾中,心内暗测书画的内容。只见他,轻提纸角,慢转身影,一幅意韵高远、笔力深厚、图文并茂、风格别致的精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直令人击掌赞美,惊叹不已,实乃画界一绝。有诗云: 

  中华书画数千年,而今新人展新颜。 

  势同雨后生新笋,韵追魏晋更求变。 

  大小错落似无心,神妙反转一瞬间。 

  惊世一绝反横书,画廊书斋谱新篇。 

  ----再创双面装裱法 

  ……。双面装裱,就是[二合一装裱法],己经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温长久多年从事美术教学,献身党的教育事业。以培养更多更好的“四有”新人为荣,以奉献更多更好的书画作品为乐。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无私奉献,培养了一批批美术人才,深受学生的爱戴。业余时间,潜心研究装裱工艺,熟练掌握各种装裱技法,开办过多期装裱培训班。面对传统的装裱手法,“两元论”的思维又活跃在他的脑海,引导他构思出了“二合一装裱法”。何为“二合一装裱”?就是将两幅风格不同的书画,背对裱在一起。没有正反,不分表里,当堂悬挂,两面欣赏。作为屏风、照壁、案头工艺,不亚于苏州的“双面绣”。当这样装裱的一些作品出现于“迎香港回归书画展”中时,有人开玩笑说:中国实现了“一国两制”,你想出了“双画一裱”,又是一大创新!实际上,这也是他的“两元论”的一次实践,是对祖国装裱工艺的创新和发展。正是: 

  中国书画历久远,名家墨迹代代传。 

  反横技法双面裱,书海艺林添新颜。 

  愿温长久先生,艺术之花长美,艺术之心长寿,艺术作品长新,艺术之路长顺,艺术天地长久。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2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故宫五福金碗》未销先热 《故宫五福金碗》未销先热 创想计划开创全新艺术模式(图) 创想计划开创全新艺术模式(图) 2011华辰十年春季拍卖会拉开帷幕(组图) 2011华辰十年春季拍卖会拉开帷幕(组图) 匡时春拍再推明清犀角雕刻专场(图) 匡时春拍再推明清犀角雕刻专场(图) 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公布(图) 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公布(图) 与莎拉·梅斯特谈摄影收藏(图) 与莎拉·梅斯特谈摄影收藏(图) 格哈德·里希特失踪多年作品亮相拍场(图) 格哈德·里希特失踪多年作品亮相拍场(图) 养墨堂 养墨堂 2170中国画提名展(组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