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红釉瓷收藏潜力大 成熟于明代的永宣
http://www.socang.com 2011-03-23 15:19 来源:
一进入成化瓷器这个话题,人们首先会想到斗彩、鸡缸杯。其实,在成化瓷器里,名贵的不仅是斗彩、鸡缸杯,还有高温红釉瓷(以下简称红釉瓷)。
红釉瓷萌芽于宋,成熟于明代的永宣,登峰造极于成化,成化以后戛然而止,再无质如羊脂、色如熟枣的红釉瓷。成化红釉瓷里还有一种红釉留白工艺,至今不能破解。成化以后红釉不再,直到清代康熙才得以恢复。但清代红釉的问题是流淌,成化红釉瓷则不存在。目前,成化红釉瓷很少有拍卖记录,这主要因为留存极少,且少人研究,民间偶有甚至还会被认作赝品。明代几乎出自官窑成化红釉以1250℃左右高温烧成,发色剂为金属铜。现在人们知道铜在氧化的情况下是绿色的,氧化铜还原了又会呈现美丽的红色。要烧出高质量的红釉瓷器,不光与气氛、窑温有密切关系,还与金属铜的纯度及伴有的微量元素关系密切。在掌握这些知识的现代,要烧制出质量一流的红釉器也十分不易,在五六百年前对化学一无所知的明代烧制,其难度可想而知。
古代窑工要烧出美丽的红釉器靠的是聪明才智,靠的是经验,靠的是偶然。那时一个红釉碗的成本可能与一只黄金打造的碗差不多,虽然烧造红釉器如此不易,但明代洪武年间有釉里红,永宣年间有优质的红釉器,成化年间又将红釉器烧造得如脂如玉。成化以后,红釉器不再出现,仿佛一夜之间蒸发掉了。
明朝是朱元璋率领红巾军打下来的,因此明代统治者尚红,认为红是正色。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红釉瓷得以诞生并发展,并且那时的红釉器民窑无力也无权涉足,因此那时的红釉瓷器件件出自官窑。成化皇帝驾崩后,下一任皇帝一方面体察民情,一方面为了节省开支便下令停烧红釉,于是红釉瓷戛然而止。成化红釉瓷的鉴赏明代成化皇帝学识渊博、爱好多样,他还深深迷恋着比他大17岁的万贵妃。据说万贵妃喜欢红色,成化皇帝为讨贵妃欢心,便下旨烧造小巧的红釉瓷器,于是渐趋衰落的红釉瓷在这一时期又得到了发展。这时的红釉瓷数量虽然不及永宣,但质量却远超永宣,小巧玲珑、如脂似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成化红釉克服了釉色流淌的问题。有一种成化时期创烧的红底白花瓷,白色的花纹有些细如发丝的地方依旧是白如初雪,一点不为红地所染。大家不难想象,一件红釉瓷器到1200℃时已经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作为发色剂的金属铜由于密度高、重量大,往下淌是必然的,而白釉处于半液态状态时很像一张淋了水的宣纸,金属铜很容易在此晕散,但成化高温铜红釉瓷没有流淌,没有晕散,这是奇迹,至今没有破解。成化红釉器只要有成化的时代特征,有旧气、色如熟枣、不晕散、不流淌往往就是真品。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红釉瓷收藏 明代永宣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