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贵过面包· 翡翠疯涨 玉器商买、卖都纠结
http://www.socang.com 2011-03-22 14:36 来源:
开栏的话
5000元的玉镯,玉器商愿出5万元回购;面值8分的邮票,从1000元涨到1万元;面值2元的人民币,从2000元飙到7万元……这一切就发生在短短三五年间。
英国艺术市场联合会的最新报告称,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然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亿元时代”到了,这就是疯狂。不管石头还是木头,邮票还是字画,我们力求贴近市场,寻找疯狂的根源。
核心提示
“去年6万元卖给你的玉镯,我们现在出价12万回购!”近期,福州的玉器商纷纷向老客户高价回收翡翠。一年翻一倍,这不是神话,这是翡翠市场正在上演的疯狂。
涨价是上游引发的。大笔游资进入原石市场,翡翠原料产地——缅甸去年3次“公盘”竞标拍卖,次次刷新高价纪录。而在广东四大玉器市场,批发价几乎每两三个月就涨个三五成。前年在福州售价5万元的玉镯,相似的品相,如今在广东的批发价就要15万元。货,进还是不进,卖还是不卖?
玉器商买、卖都纠结
玉器商小曾最近刚从广东平洲进货回来,说起这趟行程,他开口就是“很郁闷”。
“好的货,春节后又涨了50%!”小曾一般每个月都要去广州、平洲、四会、揭阳一趟,这四个地方是广东最大的翡翠玉器市场。一块男士的冰种飘花玉佩,批发商春节前叫价7000多元,这次去竟然要1.2万元,小曾大呼“太疯狂了”。
前年下半年,小曾的店以5.3万元进了块带绿的镯子,去年八九月6.6万元卖出。去年年底,他去广州看。货时,类似的镯子进价就要12万元了,在福州市场的零售价至少13万元。“你说,我们是卖还是不卖”,卖了,就得花更多的钱进同样的货;不卖资金又没法周转。
福州像小曾这样纠结的玉器商不在少数。小曾说:“不进货就是亏本,但进货也很头疼,你说相似的货,上个月卖5000元,现在卖8000元,谁买啊!”
再贵也得进货太贵,那就集资吧
怎么没人买了?!福州珠宝商周老板,春节前将一块旧翡翠挂件改成一件很小的竹子吊坠,但满绿,种头也很好。他对一个老顾客开价1.5万元,老顾客犹豫没买。几天后,他向一个新顾客开价2.3万元,还价后,2.2万元成交。
即便是在小曾店里,数万甚至十数万元的翡翠还是销量不错。陈小姐是翡翠爱好者刚开始,她觉得买个吊坠1万元很贵,但逛遍市场后她发现,看得上眼的都在五位数以上,“这时买个八九千元的吊坠,你都觉得很便宜了”。
买卖双方的疯狂在互相传导。春节后,周老板来了一次大手笔。“这个东西,你们看值多少钱?”周老板掏出一块纯透明的四季豆翡翠挂件,他伸出一个手指头说:100万元,“玻璃种的。”,他们家亲戚集资2000万元买了一块原石,做了不少好东西,这块四季豆挂件是其中价格最低的。“不过这些东西不是卖给你们的,要拿到上海去卖。上海市场大,价格好。”已有上海的珠宝商向他们收货,周老板过几天就要带这些货去上海了。
看来,价格再贵,也得进货!小曾有点无奈。店里一款满色(绿色)的寿桃形翡翠挂件,标价50多万元,这是他两三个朋友一起出钱进的货。
福建的玉便宜?想买物美价廉的还是难
玉器商说,福建市场的翡翠价格不高。在南京做珠宝生意的欧女士,春节回福州时,逛了逛特艺城等福州珠宝市场,发现“福建市场的部分翡翠价格比广东批发地的价格还低”。
“翡翠在福建民间的储量很大。”她说,福建做珠宝的人多,也做得早,现在广东玉器加工厂有40%至50%是莆田人开的。一些福建玉器商手上有不少早些年低价进的货源。
的确如此。在福州的玉器店,定价高、折扣低的,往往是新进的货,早几年进的货价格依然比较低。小曾举了个例子,在福建叫价5万元的玉,在北京可以叫价25万。一个桃形吊坠,在福州叫价40万元,在杭州则要180万。
但挑到物美价廉的翡翠不是件容易事。周老板是福州资深玉器商,老主顾都上他家挑货。去年下半年,他的挂件开价多在5000元以下,购买者若有眼光,可以只花千元左右挑中好东西。但前不久,他的货全部加价,大多都在万元以上。即使当初在2000元以下的,也都要五六千了。
□记者手记
翡翠还能追高吗?
“现在翡翠价格这么高了,我还能不能买?”对此,接受采访的玉石商答案多是“我也不知道”。
投资界有种说法,急涨之后必然急跌,随着游资的退出,翡翠价格就会下跌。普洱茶、辣椒、大蒜等都是前车之鉴。但很多人并不认可,因为翡翠是稀缺性产品,而且很多藏品从2003年开始火爆,而翡翠则是在2008年才开始大幅升值。
但任何投资品种都不可能只涨不跌。一些投资者觉得,预计今年市场还是会继续上涨,因而现在进场,年底出场,还能赚一些,“总比把钱放银行里好”。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常情况下,翡翠变现难,小心成为“击鼓传花”游戏的最后一棒。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翡翠 玉器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