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敦煌文化艺术震惊欧洲
http://www.socang.com   2011-03-17 10:56   来源:

  说起敦煌文化,也许欧洲人并不陌生,甚至很熟悉。在100多年前,英国人斯坦因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带走了大量珍贵的敦煌遗书和精美壁画,至今仍陈列于大英博物馆。100多年后,历史让敦煌文化以舞台艺术的形式再次来到欧洲。这一次,美丽的“飞天”从壁画中“复活”,翩翩起舞。“千手千眼观音”变幻千姿万态,神秘莫测。敦煌古乐如天簌之音丝丝入耳……人们陶醉了,被敦煌文化艺术的巨大魅力所震惊和征服。

  3小时50万人

  争睹《敦煌情韵》

  今年春节期间,由省歌舞剧院、省歌剧院和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团3个文化团体分赴英国、东欧和埃及等6国,执行文化部“欢乐春节”文化交流任务。同一时间段,三个团体赴两大洲六个国家演出,在我省对外文化交流史上是第一次。演出时,又创下多个历史纪录,独具特色的甘肃文化艺术深深打动了西方观众。

  “那天,伦敦风特别大,气温比较低。演出中,还下起了毛毛雨。”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吴鹤俊是赴英演出中国甘肃艺术团团长,带着省歌舞剧院打造的《敦煌情韵》,到伦敦和谢菲尔德进行访演。对当时的盛况,吴鹤俊记忆犹新:“演出在伦敦市最重要的中心广场特拉法加广场,爆竹声声,锣鼓阵阵,大红灯笼高悬在大型舞台上方,将广场装扮的红红火火,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年味儿。”从中午开始,来自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观众逐渐从四面八方齐聚广场,将整个广场围的水泄不通,人们共同期待着感受有独特习俗的中国年。

  当时,赴英演出的还有中国总政歌舞团,宋祖英、阎维文等歌唱家登台一展歌喉,将一首首好听的歌曲送给当地民众和华人华侨。“这时候,《敦煌情韵》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在为总政歌舞团鼓掌的同时,也不断地给自己加油,期待能有好的表现和效果。”吴鹤俊说。

  终于,《敦煌情韵》在观众的期待中登台。亮丽的服装,充满异域风情、表现敦煌文化的舞蹈《金光千佛》、《伎乐》美轮美奂,琵琶、萧、古筝三重奏敦煌古曲《伊州》娓婉动听,这些节目成为当日活动最大的亮点,将观众的思绪带到了古老的东方,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中国丝路的神韵。中国杂技“单手顶”、“顶坛”以及魔术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观众抱以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报幕时,介绍了甘肃,介绍了灿烂的敦煌文化。当听到演出团体来自敦煌的故乡时,观众使劲鼓掌,气氛非常友好。”演出时,吴鹤俊一直在拍照,用镜头记录了演出全过程,捕捉精彩瞬间。“近三个小时的演出,观众一直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有些人肩上坐着小孩子,一直坚持,没有离开。在广场,还划出了残疾人专区,不少人冒严寒来看演出。这一幕幕让人很受感动。”回到兰州后,吴鹤俊会不时地翻看那些照片,重温美好记忆。

  “整个演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演出结束后,谢幕长达10多分钟,观众久久不愿散场。”据伦敦市和华埠商会统计,演出当天有超过50万人次涌入特拉法加广场,共庆中国兔年新春,这一数字创下了伦敦春节庆典创办以来的最高纪录。2010年,“欢乐春节”活动曾在这个广场创下过观众超过30万人次的纪录。今年,这个记录被省歌舞剧院的《敦煌情韵》打破。这也是除在亚洲之外,在海外举办春节活动吸引观众最多的一次。第二天,《敦煌情韵》又在英国第四大城市谢菲尔德市演出,同样受到了观众热捧。

  再现敦煌神秘的文化艺术

  同样,省歌剧院带着“敦煌味”十足的大型乐舞《敦煌韵》分别在东欧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等四国执行“欢乐春节”访演任务。历时14天,演出7场,联欢4次,近万名观众现场观看。

  《敦煌韵》以莫高窟壁画和敦煌民间神话传说为素材,将“月牙神女”“美音鸟”“千手观音”等神话传说搬上舞台,通过“壁画舞影”、“神韵遗风”、“天地人和”三幕乐舞,再现了敦煌丰富神秘的文化和艺术,为观众了解东方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

  罗马尼亚国家剧院院长、前文化部部长扬·卡拉米特鲁说:“编剧、舞美、音乐、灯光……都是顶级水平。我很荣幸《敦煌韵》能在罗马尼亚国家剧院上演。”黑山全国性报纸《文化报》以题为:“莫高窟艺术,豪华的文明”盛赞演出。

  春节期间,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团在埃及展出了香包、剪纸、唢呐、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精品实物300余件。香包艺人王万红、剪纸艺人吉彩琴、张锐利、泥塑艺人赵文菁等传统手工技艺进行了现场展示,环县皮影艺人解志林、庆阳唢呐艺人马自刚进行现场表演,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深深打动了埃及人民,纷纷与民间艺人进行交流互动,体味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的魅力。

  敦煌文化在英国历史性“重逢”

  稍细心一些就会发现,我省的两家艺术院团都选择以“敦煌文化”为演出“灵魂”。从各国观众反应看,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敦煌文化艺术得到高度认可,并产生共鸣。

  “敦煌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瑰宝,1600多年的历史沉淀,使敦煌文化厚重而多彩。同时,也是舞台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通过舞台表演,可以使敦煌文化得以‘复活’和广泛传播。”省歌舞剧院院长陆金龙说,敦煌已经成了一个令人心动的文化音符,这个音符已跨越了国界,走向了国际,并得到很多人的追棒。“敦煌艺术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至今仍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艺术魅力是其他艺术所不可替代。甘肃是敦煌艺术的故乡,我们更有理由,更有责任,将这一艺术的精彩展示给世界。”陆金龙认为。

  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张稷演出结束后去了大英博物馆。“整个展厅里有四大展览,包括欧洲、意大利、埃及和中国,在中国展区,我看到了一卷卷敦煌写经和一幅幅精美壁画。”张稷说,据工作人员介绍,大英博物馆常年免费开放,展览内容会经常更换,以便于让更多人去了解,敦煌文化的展览向来都很受重视和关注。“因此,英国人对敦煌文化并不陌生,当听到来自敦煌故乡的演出团体时,自然受到强烈关注,敦煌舞、敦煌古乐令他们着迷。”

  “100多年前,斯坦因从中国拿走了大量的敦煌文物。”吴鹤俊感慨地说,历史的安排,让敦煌文化在英国巧妙地来了一次“重逢”,让欧洲人重新认识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意义非凡。

  以文为“媒”

  打开对外交流“窗户”

  以往,类似的海外春节活动,观众更多是华人华侨。从今年看,中国春节正在通过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渗透到西方人的生活中,并被主流社会所认可。

  “这是一场来自中国甘肃非常有实力的艺术院团带来的艺术盛宴。”中国驻英公使秦刚在《敦煌情韵》演出时致辞。他说,近几年,英国当地的春节气氛越来越浓,“欢乐春节”艺术团已连续两年到谢菲尔德市演出,得到当地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观众的喜爱。春节传统文化正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品牌和象征。同时,秦刚还向观众介绍了甘肃的历史与文化。

  甘肃的演出获得了当地主流社会的好评。多国政要认为,该活动推动了当地与中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海外观众认为,甘肃艺术团让他们领略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巨大魅力,分享春节所蕴含的美好愿望。海外媒体评价活动“充满亲和力,受到当地民众欢迎,并使春节文化进一步融入当地社会,逐步发展为一个具有国际性的节庆活动”。

  省文化厅计财处处长于吉凯认为,通过文艺演出和及时的宣传介绍,对于欧洲国家的观众加深对甘肃的认识,了解甘肃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都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个平台,让甘肃文化更加从容地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省就开始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到1979年,随着舞剧《丝路花雨》创演成功,开始频繁在海外演出,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名声大作,成为了甘肃文化的重要符号,这一时期也是我省对外文化交流最活跃的时期。后来,又有舞剧《大梦敦煌》赴海外演出,以及每年参与文化部的春节文化品牌活动,等等。”省文化厅对外文化联络处处长夏春红说,我省对外文化交流正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文化最容易被人接受,最容易获得交流。它与语言无关,与国界无关,观众更看重艺术品质。”吴鹤俊从英国归来后一直在思考。他说,在全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文化作为外事访问、经贸洽谈、艺术交流等活动的第一张“王牌”,要率先打出去,利用文化艺术很好的融合性,达到友好交流目的。重庆、山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的城市,都这样做。“重庆市每年用于对外文化交流的费用在600万-800万之间。对宣传当地历史文化,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仅以敦煌文化、民族文化为主线,就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舞台艺术精品,在全国来说都相当有实力。但是,如何把这种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通过文化打开了一扇对外交流的‘窗户’,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从现状看,这篇文章做得还不够好,仍需要多方努力。”吴鹤俊说。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敦煌文化艺术 欧洲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内容: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南艺美院专家学者访问台湾艺术大学(图)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新国博免费开放6大展 “后母戊鼎”改名后首展出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魂在淡彩浓墨间(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中翰清花将拍卖可能出自圆明园里的燕子罐(图) 紫砂茗壶 紫砂茗壶 文人雅韵(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瀚海、天宝楼联合推出春季拍卖“燕京八绝传承人艺术精品”专场(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旅欧日记——陈立勋欧洲水彩写生展(图)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先锋绘画、先锋音乐对决在激情雨中——井士剑、谢海近作展开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收藏网 ©2002-2010 浙B2-20080195 E-mail:web@socang.com 客服热线:0571-87068182 客服QQ:328271981 业务合作:0571-87020040/28057171/8724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