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拓片展现古人生活
http://www.socang.com 2011-03-16 15:27 来源:
林汉坚爱好收藏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年轻的时候开始搜集中国书画拓片,到内地旅行,买下不少拓片精品,他喜欢拓印独有的美感,兼具金石文化传承的功能。作为文艺工作者兼自由策展人,他今次举办“近亲繁殖─中国书画拓片展”,向公众展示其收藏多年的心头好。
研究发掘有趣故事
展出的书画拓片(又称拓本),包括古代传世玉书:战国《仿青铜钱玉配饰》大篆拓本;十六幅中国碑铭刻石,如香港现存最早的石刻界石,位于梅窝码头之北宋《李府食邕税山》、原石仍存中国境内的清全拓汉《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及《孔宙碑》、一九三四年出土初拓本《光和六年(公元一八三年)熹平石经─春秋公羊传/谷粱传》;还有汉代的画像砖,如《四川成都阳子山二号墓戈射、收获画像砖》、《辎车画像砖》等;另外,也有购自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汉魏官印选》的六十方汉魏官印。
何以会喜爱收藏拓片?林汉坚表示,因父亲爱“玩玉”,自小受到熏陶,他这个儿子也养成收藏古物的习惯,收藏拓片始于二十多岁时到内地旅行,游览四川、山东、河南等地的名胜古迹,其中对西安及山东的碑林尤其印象深刻,他喜爱碑刻上古朴的文字,亦曾走访博物馆及文物店,看见有书画拓片售卖,更与博物馆馆长倾谈,当时他没有深究拓片的来源及价值,只觉得拓印出来的效果很特别,是计算机印刷技术无法取代的。
细看拓片上字型图案的造型,林汉坚都觉得别有趣味,自此,每次旅行他都顺道找拓片看,买回来后他不时与同道中人讨论查证,或阅读相关书籍加以研究,发掘更多有趣的故事。林汉坚介绍,东汉山东武梁祠东壁第二层《豫让“纹身以报知己”(榜题)刺赵襄子》的画像拓,从中反映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汉代厚葬的习俗,反映了当时的伦理道德观念;又如东汉《四川成都阳子山二号墓戈射、收获画像砖》的画像拓,呈现的是古代人们狩猎及耕种的劳动生活。
拓片时间越早越好
因石刻会随时间老化剥落,拓印在纸上后,便能将完好的石刻及时纪录保存下来。所以,拓片时间越早越好,年代最久远的拓片可追溯至汉拓,其次顺序为唐拓、宋拓、明拓至清拓。
展品当中,林汉坚最为珍视的是清《鲍芳“安素轩”石刻(公元一七九九年)明文征明小楷道德经(公元一五三○年)及草书千字文(一五五二年)》,三十开,全拓,封面已经熏黄,内页出现虫蛀,林汉坚唯有以副本展出,因担心原本会损坏;至于那本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汉魏官印选》,内里的官衔篆刻印本幸保存得不错;《曹全碑》的清碑阳全拓本,他认为是较好的拓本,相比起博物馆的拓片藏品,他说其收藏方法很简单、不够专业,全部放入樟木栊,生活忙碌之余,偷空拿出来欣赏,可惜部分展品因装裱不当,经年累月下亦出现破损的情况。
“三十年前,内地经济还未开放,博物馆及文物馆以售卖拓片营运,价钱在现时来说很便宜,买一张拓片要花数千元左右,如今博物馆已不再出售拓片,要买便要找拍卖公司,动辄要数万元,有些石刻已经没有了,只留下拓印。”林汉坚续说。
“近亲繁殖─中国书画拓片展”在石硖尾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L712A环境艺术馆举行,展期至本月三十日。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 推荐关键字:书画拓片展
- 收藏此页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收藏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