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在该市保单位“学步桥”北约125米处的北关街东侧发现一方题字石刻,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石刻已被倾倒于一条正在施工的南北向暖气沟槽内,部分已被翻出的土堆掩埋。
从所开挖地槽的断面可见用鹅卵石铺砌的基址。经实测,基址南距学步桥121米,卵石基础长10.5米、厚1.3米,宽度不详。据当地老人回忆及查阅档案资料可知,这里原为玉皇阁旧址,由于历史原因1956年将其拆除,石刻或许就是当时作为废弃物埋入的。
该石刻为青石,呈横长方形,长91厘米、宽51厘米、厚27厘米,表面打磨光滑,其余为经粗略加工的毛面,表面正中镌刻楷体“雉堞保障”四个大字,落款为“赐进士第知邯郸县事赵祳基建”、“崇祯二年五月念七日大吉立”。显然为嵌入门洞上方或某墙体内的扁额题记。
“雉堞”又称垛口,是指筑于城墙顶部外侧连续凹凸的齿形矮墙,当外敌来犯时,作为掩护守城将士之用,这里应泛指城墙或城池。原北关街心的“玉皇阁”及其南侧的“学步桥”,南距古邯郸城北门仅200~300米左右,是由北向南进入古城的交通要冲,所谓“雉堞保障”,自然是针对当时邯郸城池的防护与保障而言的。
目前已知现存同类石刻两方,另一方藏于丛台公园“邯郸碑林”内,正中为“三辅锁钥”四字,落款与本次发现的石刻完全相同,据此可知两方石刻同为明末“崇祯二年五月念七日”、“赐进士第知邯郸县事赵祳基”所立,且很可能为同一建筑上所遗留。
据《邯郸县志》及相关史料记载,明代邯郸城始建于洪武年间,成化年间向南北稍加外扩;正德年间,再加修揖,设六门;嘉靖年间扩城并改六门为四门;隆庆年间对城墙及城门再作修缮。崇祯年间,则未见修补城池的记载,但作为局部较小规模的修缮,抑或修筑城池附近某建筑屏障,并由时任知县赵祳基题额,以示功德,也是符合常理的。
因此,两块石刻很可能系明末邯郸城小规模修缮时所刻,这对研究邯郸古城的维修或其防护设施的修筑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